王蒙山水画 走近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通幽曲径

2018-02-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的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画作,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始独立成科,与人物画.花鸟画鼎足而立,宋元明清时已占据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主导地位,而

中国的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画作,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始独立成科,与人物画、花鸟画鼎足而立,宋元明清时已占据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主导地位,而在技法愈加成熟之后,更是出现了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种种类别。

山水画被公认为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史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其中蕴藏着深邃的中华民族精神要义、文化内涵、性格特征,而中国宋元山水与古希腊雕塑、德国古典音乐更是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瑰宝。便如某学者所言,“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哪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

但,山水画就仅仅是山水这么表象、是情怀这么虚无吗?一位在艺术之旅中跋涉的思考者在思索后交出一份答案。在这本名为《中国古代山水画二十讲》的山水画史话中,作者说山水画要透过表象去看。

一幅山水,可能只有几点烟波、三两枯树、一叶扁舟,就能让人感受到千山暮雪、独钓寒江的寥廓、萧瑟和寂寞。这种不可言传的主观感受是通过作者与观者共同的参与而形成、而传递、而共鸣的,而这种玄妙的氛围则是由中国山水画的思想基础——老庄的道家哲学生发而来。

老子的道法自然、虚静寡欲,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身与物化等思想是中国人自然哲学观的基础,也使得文人在魏晋时便注意到身外自然的存在及其不可忽视的美,进而以欣赏的态度将其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去观察和思索。《宋书·谢灵运传》有载:(灵运)“出为永嘉太守。

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意即仕途不得志,正可遨游于山水之间,修身养性,情寄云烟。就这样,中国文人信步走进山水之间,由观其形到视其神,由写真到写意,直至以天地间种种之具体形状写胸中之块垒、心中之不羁。

而这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也正合着山水画发展的大致脉络,由最初的草草肖形到繁复写真,再到寥寥数笔勾勒出画意,“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山水画的意境越发深远,而其中所含的个人特点亦更行突出,于是山水画坛大家辈出,流派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