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永康那谁 苏永康《和那谁的》:翻唱有底 原唱有心

2017-11-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苏永康的全新专辑<和那谁的>的推出绝对是有"预谋"的,并不是因为<那谁>的走红而临时赶工制作出的一张大碟.事实上<那谁>不过是<和那谁的>专辑的一根市场探测棒而已,在根本上来说,<那谁>单曲与<和那谁的>专辑是在同一时期的定案,唱片公司的确有意要在苏永康2011年红馆演唱会前后为其推出全新的大碟作品.只是颇为意外,知道<那谁>有走红的潜质,却没有想到会红得那么迅速,那么彻底,所以即便是改改包装的剧场版的

苏永康的全新专辑《和那谁的》的推出绝对是有“预谋”的,并不是因为《那谁》的走红而临时赶工制作出的一张大碟。事实上《那谁》不过是《和那谁的》专辑的一根市场探测棒而已,在根本上来说,《那谁》单曲与《和那谁的》专辑是在同一时期的定案,唱片公司的确有意要在苏永康2011年红馆演唱会前后为其推出全新的大碟作品。

只是颇为意外,知道《那谁》有走红的潜质,却没有想到会红得那么迅速,那么彻底,所以即便是改改包装的剧场版的《那谁》也一并受落于市场,要说苏永康靠着《那谁》食糊,成功地咸鱼翻身一点都不为过。

封面赏析:

在苏永康走红的过去,坊间有那么一个说法,苏永康的大碟封面越是看不清他的样子,那么他的专辑就越好卖。这话虽带有一定的调侃意味,但也在侧面证明了一部分的事实,事实就是苏永康是能唱、会唱之人,所以形象问题根本就不是他发展的问题。

而的确,苏永康的大碟封面向来也多是遮遮掩掩,不是低头就是背影,带来的总是一种含蓄之美,《和那谁的》大碟封面也依旧如此。《和那谁的》大碟封面以中国画的特色为设计出发点,有一种泼墨式的氤氲感,呈现出的依旧是一派朦胧美,虽然苏永康现代感十足的装扮与中国画应有的古韵、典雅之感有一定的违和,不过封面的设计理念还是相当新颖。

唱片评析:

《和那谁的》是一张概念专辑。尽管这张专辑打头阵的《那谁》不过是一首典型的市场K歌,具有着十足的流行效应,但是这根本就没影响到《和那谁的》专辑的全局特色,只能说苏永康在专辑推出之前借着《那谁》放了一颗烟雾弹,差点就真的会让人以为《和那谁的》专辑会是一张K歌大碟,殊不知原来早前推出的《那谁》与《那谁》的剧场版已经是《和那谁的》专辑所具有的概念特色的一种体现,原来苏永康的用意并不在歌曲的类型、特色,而是在于歌曲与歌曲想对应的概念。

从内容上来看,《和那谁的》是一张半翻唱专辑,专辑收录了近半数的翻唱作品;同时《和那谁的》亦是一张半全新的专辑,想对应翻唱作品的另一半皆是全新的打造。一半旧作,一半新作,且旧作与新作是相互的对应,对应的体现在苏永康特地找来了这些旧作的原创者为其创作出相应的新作,好比《点够喉》对应的《怎够喉》;《关不掉的收音机》对应的《别将音量收细》,基本上每一首歌都有其想对应的歌曲,即便是新作《那谁》也有相对应的剧场版《那谁没有下次》。

因此可以说整张大碟的概念构思十分巧妙、新颖,并且实质性很强,特色也表现得相当地鲜明,是真正的将“对应”这个概念特色融会贯通到整张专辑之中。

在选曲方面,苏永康所挑选的这些旧作相对都不是什么大热之作,由此可见他选歌的并没有以市场作为参考,而是从个人的心水出发,此外他所翻唱的这些旧作基本都保留了原作的风格特色,因此实际上此次的翻唱对于苏永康而言是有着不小的挑战性。

不过好在苏永康个人的驾驭能力颇强,唱功稳扎,对这些旧作的翻唱不见得会比原唱更好,却也唱出了个人的味道,至少苏永康的声音与歌曲并没有出现违和感,倒是给人一种原来苏永康唱这些歌曲也唱得很好的感觉。

其中翻唱黄韵玲(微博)的《关不掉的收音机》最有感觉,苏永康的声音表现洒脱而自如;翻唱陈奕迅的《落花流水》最有质感,突出了他极致的清亮线条;而相对应的新作,苏永康的表现更是游刃有余,没有了对比的包袱,仅仅需要的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所以更能突出苏永康这一阶段的个人气质。

黄韵玲全新创作的《别将音量收细》要比《关不掉的收音机》更重口味,Big Band Jazz的编曲丰富了歌曲的整体可听性,苏永康的Jazz风采在这首歌中再次得到了极致的表现,不过要说更好,国语版的《没玩没了》则又更比用粤语演唱的《别将音量收细》更有感觉;雷颂德(微博)创作的《怎够喉》是专辑中继《那谁》之后又一首流行性很强的作品,流畅的旋律线条,明朗的编曲又不同于《那谁》倾向于K歌的特质。

而陈奕迅创作的《春去也》是专辑中颇有味道的一首作品,黄伟文歌词是一个亮点,苏永康的演绎亦是另一个亮点,皆为歌曲加分不少。

苏永康《和那谁的》是一张成功的专辑,专辑的成功说明了两个问题。问题之一则是,今天的歌手想要上位或是翻身,若是走以正常的途径少不了的是一首全城热播的K歌之作,苏永康就是借着《那谁》在今年成功地咸鱼翻身。问题之二则是,一张专辑中流行与个性还是可以兼备的,而苏永康《和那谁的》专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当然如何让流行与特色表现得更和谐那还是要视乎歌手或是唱片公司是否愿意用心用力去做好一张专辑。文/树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