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峰谈形意 徐皓峰《武人琴音》 讲述民国武林形意一门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看金庸、古龙、梁羽生,一路又追着黄易、温瑞安乃至小椴等长大的男孩们,少有不做武侠梦的。至今我还记得大约十一二岁时,曾向母亲提过去"信阳鸡公山少林武术学校"学武,直接被拍死。但贼心不死,小说、拳谱什么的没少买,江湖事也偶尔关注。徐皓峰最早以文学青年出道,后来拍电影、做口述、写小说,逐渐走向武术文化传播一途。
徐皓峰的武侠小说和梁羽生很像,开篇气象宏阔,及至后半段常常"塌掉"。真正好看的还是"逝去的武林"三部曲,尤其是开篇之作《逝去的武林》,记录形意拳大家李仲轩眼中的民国武林,及其师祖李存义、尚云祥、薛颠等两辈人的事迹、为人,其经典地位已经确立;第二本《高术莫用》由其弟弟徐骏峰整理,更侧重于李仲轩本人。
最近第三本《武人琴音》出来了,讲的依然是民国武林形意一门的旧事种种,不过更侧重于尚云祥的弟子韩伯言一脉。
韩伯言是尚云祥晚年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出身大富大贵之家,四九鼎革以后难免大起大落,一生坎坷。1928年至1934年,韩伯言是朝阳大学的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师从尚云祥学形意,学成后返家料理家族事务,总想着有一日家事告一段落,就能回来随侍师傅左右。
可是等到他三年后回到北京,与尚云祥同住一院的尼姑告诉他:你师傅死了。韩伯言当场昏厥,醒来痛哭不止。由此可见其性情。随即他找到师母和师妹尚芝蓉,打算给他们在北京买一座宅子。不幸碰上战乱,一别再见数十年已经过去了。晚年的尚芝蓉对韩伯言之孙多有指点、提携。
书中有几个和我个人经验相关的细节,特别有意思。第一个是韩伯言"文革"时期被批斗,他采用的方法是:你批你的,我站桩就好,一站一两个小时,站完批完,神完气足。这是一个修行者的境界,顺境逆境、不改初心。书里面也讲到另外一些有些上门求教的人,开口就是求绝招、秘传,有一个人甚至还说:工作太忙,连个站桩的小树林都找不到。
以我的经验,站桩有合适的地方固然好,否则陋室之内、火车站、飞机场乃至影院何时何处不可站桩?
另外,书中说一般站桩三个月能见到成效,但大部分人都站不满三个月,吃不了这个苦,尤其一开始。这让我想到自己站桩的经验。这本书里有一小段,也是韩伯言讲的:功夫深了,身体要求舒展,结构要求改变,此时师傅给掰掰按按,塌腰落胯立刻打到,就这么简单。是坐享其成,不是刻意追求。
看到这里明白了,不是双手放松不了,而是站得还不够,基础没打牢。里面还讲到武术秘传的问题,道理就是时候没到,练逾越自己能力的招式,可能拔苗助长反招其害;只有师傅根据徒弟的进度点拨,一步步引导才是正途。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白搭。
路得一步步走,饭得一口口吃。不仅仅是江湖武林,人活一世,做事做人,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