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故居世纪的握手 见证中国文学半世纪历史 巴金故居重修开放
中广网北京12月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是巴金先生诞辰107周年纪念日,他居住了半个多世纪的故居在整修之后,将在今天对公众开放。在这幢小楼中,巴金先生顽强的与帕金森症抗争了二十多年,并完成了《随想录》的写作,完成了一个知识分子对于时代的反思。
这是一幢位于上海武康路113号的灰色小洋楼,红瓦斜顶,墨绿门窗,花园里有两棵广葱郁的广玉兰,是先生当年亲手种下的。今天的上海细雨蒙蒙,修葺一新的巴金故居此刻正在等待第一批公众的到来。
负责修复筹备工作的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说,因为居住时间长达半个世纪,这里保存着巴金先生相当完整和连续的文献资料,这在所有名人故居收藏中,非常罕见。
周立民:我们接触到这么多作家的故居,它是作家居住时间最久,但久可能不见得就都好,它这个还好在什么?它完整保存了作家的生活环境、工作场景。还有一个特点前些日子有人到我们这儿来看,说简直这就是图书馆,巴金的文献资料和图书特别丰富这是一个。
还有一些因为巴老毕竟是中国文坛的中心人物,这个房子现场留下很多记忆,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现在隔了这样一个历史时空我们再看这所房子,它的人文价值非常中国,它等于也见证了中国文学半个世纪的历史。
正如周立民所说,巴金故居留存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记忆。这里曾经的访客名单中,写满了彪炳文学史的名字。巴金一家1955年搬来的当年10月就迎接了第一批客人:法国大作家萨特和波伏瓦夫妇。夏衍、沈从文、曹禺、等文坛名人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客。1974年沈从文悄悄来看望巴老,两人就坐在一楼的走廊上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