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全会确立的“六大战略”是什么?昭通党校常务副校长给你详解摆!
2016年1月4日,中共昭通市委三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市委书记范华平向全会作题为《精心谋划,扎实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对我市“十二五”及2015年工作作了全面回顾,分析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精心谋划“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认为要实现“十三五”既定目标,必须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结合昭通实际,着力攻克难点、突出重点,全面实施“六大战略”。
全会明确十三五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以上;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
2‰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下达的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
发展战略是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未来五年昭通实施的“六大战略”是市委三届十次全会上范华平书记的工作报告以及郭大进市长对“十三五”规划建议说明的一大亮点。实施十三五时期的“六大战略”:一是脱贫攻坚。二是交通先行。
三产业培育。四是新型城镇化。五是教育兴昭。六是生态文明。市委提出的”六大战略“是对昭通市情审时度势、深思熟虑的研究,并找准了制约昭通发展“六大短板”之后提出的破解之策:一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二是基础设施薄弱。三是产业规模弱小。四是城镇化水平较低。五是教育发展滞后。六是生态敏感脆弱。
一、全面实施“六大战略”的主要内容
1、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扶贫新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坚持以区域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进一步巩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社会事业发展、生态建设等6大工程。扎实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活动,坚持因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在全面实施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行动计划的同时,各县区要因地制宜,抓好劳务输出脱贫、恢复重建脱贫等专项行动,确保2019年前10个贫困县摘帽,85个贫困乡镇、825个贫困村出列,133.
67万贫困人口脱贫。要关心城市困难群体,着力加大帮扶力度,推动城市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
2、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以全省“五网”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昭鲁彝大1小时、全市2小时交通网目标,实施综合交通“五年大会战”,规划建设“一环两横四纵三联络”高速公路网,到“十三五”末实现县县通高速。稳步推进普通国省道及县乡公路提级改造,实现公路油路(硬化路)到乡、硬化到村,推进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
着力构建“两横四纵一枢纽”的铁路网和“一线四港九码头三转运”的水运体系,完成昭通机场迁建,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加快建设绥江水上飞机综合项目。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升交通运输管理智慧化水平。加快构建绿色安全能源保障网络,加大水电开发力度,推进新能源建设,构建以水电为主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安全可靠水利保障网络,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点多带、多源互补、区域互济”的水网格局。加快构建高效便捷信息通信网络,着力推进无线网络全覆盖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城乡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3、实施产业培育战略,全面打造昭通产业升级版。
坚持以创新为引领、项目为支撑、结构性改革为方向,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优势突出、富有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发展体系。以发展循环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等为方向,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在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重点打造以苹果、花椒、核桃为主的绿色林果,以竹子、漆树等为主的高效林业,以天麻、杜仲为主的山林药材,以苦荞、燕麦为主的特色杂粮,以烤烟、蔬菜为主的特色经作,以牛、羊养殖为主的山地牧业,以金沙江库区为主的淡水渔业。
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昭通生物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以食品、药品、保健品和生物材料“三品一材料”为主的生物产业,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
发挥园区聚集效应,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巩固提升烟草、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发展矿电结合的硅产业,重点培育有色冶金产业、新型建材产业、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产业,积极开发利用煤层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大力推进劳动密集型的电子、服装产业,扶持发展刺绣、竹编、民族乐器等民族手工艺产业。
发挥大山、大水、大峡谷、大文化独特旅游资源优势,将昭通建设成为中国西南新兴旅游目的地。
加快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推动金融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地方新型金融业态。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互联网 ”建设。推动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养生康体休闲服务新业态。深度挖掘望帝杜宇、朱提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激发文化活力,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4、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滇东北明珠。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昭鲁为核心、县城为重点、集镇为支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思路,按照“干净、方便、有序、活力、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心城区、县城、集镇、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努力把昭通建成滇东北城市群的明珠。
统筹城市地下、地上空间规划,做足“山、水、林、田、路、城(村)、文化”7篇文章,着力抓好市域体系规划、中心城区和县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
推进城乡建设管理立法进程,开展《昭通市城市管理条例》修订,加强城市综合执法能力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刚性约束力。扎实开展“卫生城、园林城、安全城、文明城”“四城同创”活动,加强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经营水平,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推进产城融合,加大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完成水富撤县设市、鲁甸改区,积极推进镇雄设市。
5、实施教育兴昭战略,着力提升全民整体素质。
教育是基本国策,是最重要的民生,是昭通的未来,是昭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牢“今天的经济是昨天的教育,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的理念,把发展教育作为一种执政操守、政治责任来担当。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设置校点,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补齐教育短板,促进教育公平。
坚持以政府为主发展基础教育,大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民办教育。力争到2020年,实现乡镇幼儿园全覆盖,学前1年入园(班)率达到95%以上;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以上;以国家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契机,实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
5%以上。
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支持昭通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办好昭通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新建昭通、镇雄2所综合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市职教园区第二期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产教研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加强高素质产业工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确保农村劳动力每人至少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术。
6、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深入实施“七彩云南•昭通保护行动”,全面建设“山水昭通”“森林昭通”“清洁昭通”,努力把昭通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全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作出积极贡献。不断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增强环境承载能力。
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严格环境执法,加强环境质量检测。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广连片治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生态空间管制,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提升土地开发利用效率。
继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在稳定坝区和生产条件好的地区耕地面积的基础上,把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或发展经济林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农业废弃物管理。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促进节能降耗。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体制机制,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和效益。
二、全面实施“六大战略”是昭通实现跨越发展的现实路径
昭通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是“跨越六大短板、实施六大战略”:
1、跨越“基础设施薄弱“短板的制约,变长期制约昭通发展的交通“瓶颈”为长远支撑昭通发展的新的战略平台。
就是要以根本破除交通瓶颈为突破口,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变“发展制约”为“发展优势”。这一跨越的实质是“基础跨越”。
2、跨越“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短板的制约,实施“脱贫攻坚”战略。这就要求全市各级干部必须抢抓一切有利机遇、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采取硬措施、啃下硬骨头坚决打赢精准脱贫的攻坚战。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这一跨越的实质是“贫困人口的重生跨越“。
3、跨越“产业规模弱小”短板的制约,实施“产业培育”战略。根本标志是产业体系的基本形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主要支撑,就是要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打造优势特色产业体系,这一跨越的实质是”决定性和关键性跨越“。
4、跨越”城镇化水平较低”短板的制约,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其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这一跨越的实质是”内驱动力跨越“。
5、跨越”教育发展滞后“短板的制约,强力推进“教育兴昭”战略。教育发展是指教育事业,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水平、教育机构、教育资源、师资队伍等教育进步和拓展的程度。这一跨越的实质是“代际文明跨越”。
6、跨越“生态敏感脆弱”短板的制约,努力实施“生态文明”战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这一跨越的实质是”可持续跨越“。
跨越短板制约,实施“六大战略”,需要的是创新思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
三、全面实施“六大战略”是市委审时度势、统揽全局的决策成果
1、“六大战略”的实施,是昭通市委“发现机遇、善抓机遇、抢抓机遇”科学决策的成果。范华平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昭通至少面临“三大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昭通发展高度关注、大力支持,为我们发展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二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乌蒙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加快实施,为我们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滇中产业新区注入动力、提供空间。三是随着综合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昭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必将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加快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遇。
2、“六大战略”的实施,是昭通市委“正确认识昭通发展优势”民主决策的成果。范华平书记指出,认识昭通发展“四大优势”:一是区位条件独特。昭通是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主要门户、中国面向南亚和东南亚开放的重要经济走廊,处于西南地区昆明、成都、贵阳、重庆的四大城市共同辐射带范围。
二是资源禀赋良好。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生物制药和旅游资源丰富。三是人文历史厚重。昭通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也是早期云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四是人力资源丰富。人口总量居全省第3位,青壮年劳动力300万,外出务工人员150万。
3、“六大战略”的实施,是昭通市委“深刻把握昭通市情”依法决策的成果。范华平书记指出,昭通市情集中体现在“五个并存”:一是历史悠久与发展滞后并存。二是区位优越与交通不便并存。三是资源富集与产业弱小并存。四是文化厚重与教育落后并存。五是山川秀美与生态敏感脆弱并存。
4、“六大战略”的实施,是昭通市委“抓住根本谋划全局着眼未来”合力决策的成果。范华平书记指出,实施好六大战略,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更加注重统筹协调。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努力提供坚强支撑。三是强化改革开放,切实增强发展活力。
四是强化民主政治,全面凝聚发展合力。五是强化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关系和顺。六是强化人民主体地位,推动发展成果共享。七是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八是强化考核管理,加强干部能力建设。
5、依托“六大战略”的引领,形成和打造十三五昭通经济发展的“五个一“空间布局。
“一圈”即昭鲁核心经济圈。加快核心区域职能提升和产业建设,统筹昭鲁城市规划,合力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昭阳与鲁甸一体化发展。着力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市政基础设施,增强教育、科技、文化的服务支撑能力,巩固烟草及配套产业,打造一轻工业制造、商贸物流、旅游服务、枢纽经济为重点的昭通发展核心区。加快坝区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形成一加工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为主导的综合经济区。
“一区”即镇彝威革命老区经济区。重点以红色旅游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加快以煤炭深加工为主的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一天麻、蔬菜、林果为主的生物产业。逐步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导,以煤炭及化工产业、生态农业、山地畜牧业为支撑的革命老区经济区。
“一带”即金沙江库区经济带。以沿金沙江公路和库区航运为纽带,依托和发挥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三大高峡平湖景观和现代大型水电工业文明景观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金沙江河谷光热资源,大力发展魔芋、花椒、砂仁、柑橘、芒果等热区特色林果。
“一廊”即昭水经济走廊。以昆水高速公路和内昆铁路为依托,以昭阳、水富省级工业园区两极带动,引导人口、资源、资本、信息等向轴线发展。重点发展中小水电、矿冶、化工、绿色产品加工。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构筑成渝——昭通——昆明物流链。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强化区域旅游集散及服务功能,主动融入滇川黔旅游链,构建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走廊。
“一门户”即水富。充分发挥云南北大门的独特优势,完成撤县设市。依托航空、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的综合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港口、旅游、物流、新型工业等产业,把水富打造成云南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的门户。
全面实施“六大战略”是昭通把握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昭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战略举措,更是引领昭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速升级的“六架马车”。市委三届十次全会指出,通过“十三五时期六大战略”的重点突破和带动效应,把昭通建设成为滇川黔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门户、中国面向南亚和东南亚开放的重要经济走廊、中国西部新型载能产业和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基地、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中国西南新兴旅游目的地。
四、全面实施“六大战略”的措施保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政贵在行,行成于实”。推进赶超发展,关键在落实。“六大战略”是市委政府立足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把握人民群众新期待而提出的今后五年的战略重点,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内在统一、目标一致的。
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实施“六大战略”这一主线,对确定的目标咬住不放,对认准的事情一抓到底,深化和细化具体工作举措,努力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切实将推进“六大战略”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范华平书记指出,要实施好“六大战略”,一是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增强推动跨越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1)从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差距来看,激励我们重树信心、坚定决心。(2)从外部赶超发展的态势与内部发展的现状来看,迫使我们不能等待观望。
(3)正确认识机遇和挑战,倒逼我们直面困难、敢于担当。二是正确理解“十三五”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凝聚推动战略实施的强大合力。(1)统一思想,准确把握“六大战略”之间的内在联系。
(2)明确目标,准确把握实施“六大战略”的总体要求。(3)合力攻坚,准确把握“六大战略”实施的职能定位。三是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十三五”规划落到实处。(1)狠抓规划执行,确保项目落地。(2)狠抓考核落地,激发强大动力。(3)狠抓作风转变,提高执行能力。(4)狠抓群众主体,打一场脱贫攻坚的人民战争(5)狠抓督查问责,严明工作纪律。(6)狠抓组织领导,推动责任落实。
全面实施”六大战略“,要发挥好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的作用。昭通兴旺,我的责任,只有以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主动担当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坚持解放思想,鼓足干劲,改革创新,才能形成一条心干事业、一盘棋抓工作、一股劲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工作已经进入关键期和机遇期,如果不抓住关键几步,很多事情就可能贻误时机,越走越不顺;要统筹兼顾抓好协调推进,抓住根本,谋划全局,着眼未来。实施六大战略,必须进一步提高统筹协调能力,不能各自为战,各吹各打,要围绕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开展工作,统一部署,集中施策,分散着力,既分工负责,又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妥善安排,做到善于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下谋篇布局,善于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善于调动全市的力量合力攻坚,营造有利于”六大战略“实施的氛围和环境;要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落实责任实现攻坚克难,增强担当意识,明确目标任务,将“六大战略”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领导、部门、个人、落实到基层,加强指导督促,加大考核力度,妥善解决推进过程中的矛盾和困难,做到尽职尽责、守土有责,确保”六大战略“各项任务和措施都能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昭通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心的支撑。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是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有信心就有勇气,有信心就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