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东书法 “无名”书法大师杨卫东
(沈学道)在古城区金山乡东元村委会德启一村,有一个“无名”书法大师——杨卫东。
杨卫东出生于清朝末期。从小就非常爱学习,学习成绩也一直非常优秀。初中毕业以后,首先在家务农,后经人介绍,曾经到七河乡的石坎子、羊见一带当过村办的小学教师。在短短的教学生涯中,他的教学效果、为人处事都给当地的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他优美的书法,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在教学之余,不论走到哪里,只要遇到红白二事,当地的群众都要请他书写对联,而他总是分文不取,因此深受群众爱戴。
民国年间,有一次,德启二村沈氏与人发生了争执土地的事件,由于另一方的地位高、势力强,沈氏的两亩多耕地被人霸占了。杨卫东是沈家的外孙,他知道此事后,一直为此愤愤不平,便主动找到了沈家,邀约沈氏家族的老表沈亿要去上诉,并共同草拟诉状。两人在搜集好证据之后,开始认真地草拟诉状,然后就由杨卫东用毛笔来抄写。这一写,却彻底改变了杨卫东一生的命运。
一个星期过后,丽江县法院院长以钓鱼之名找到了沈家的杨孟英。院长刚刚才自报家门,作自我介绍,沈家的人便都以为大祸临头,刚好在家里闲谈的杨卫东和沈亿 2人更以为院长是来抓人的,便悄悄地从后门溜了出去,躲到包谷地里,大半天都不敢出来。
中午时分,杨孟英给院长做了顿便餐。饭后,还不见院长要走的意思,就吩咐二儿子不断地给院长倒茶。在闲聊中,院长不时把话题引到杨卫东身上,杨孟英在惶恐中只得向院长讲述了杨卫东以及儿子沈亿的读书经历。在听完杨孟英的介绍后,院长微笑着对杨孟英说:“老大妈,你不必为耕地发愁了,地是你的,管理权和使用权完全属于你。
这个案子是昨天才裁定的,你不必再担忧了,也不必害怕我,我不是来抓人的,我今天来的目的是想见一见写诉状的这两个小伙子。我只是想知道是谁来执笔的,请尽快把他们喊回来。”听院长这么一说,杨孟英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她急忙转身就去找两个年轻人。
杨卫东和沈亿两个人一直就躲在门口的包谷地里,听到喊声却不敢轻易出来,当听到老人说院长不是来抓人时,才半信半疑地从包谷地里走出来。杨孟英向两个年轻人说明了院长的意思后,两个人才敢跟着她进了家门。
一进门,院长就微笑着向年轻人打招呼,等两个人的情绪稳定下来后,院长才问起诉状是谁写的,当他得知诉状是杨卫东写时,却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身材矮小,手脚粗胖而又短小,特别是 10个手指头又短又粗,握成拳头的手简直就像是一个圆圆的梨子,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样一双手能够写出这么漂亮的字来。迟疑了一会儿之后,院长对杨卫东说:“你明天到法院上班,当我的秘书,帮我整理一些状稿。”
就这样,杨卫东成了法院的秘书。在法院期间,院长发现他不仅会写一手漂亮的字,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很有才华,因此,决定提升他为秘书官。在担任秘书官期间,他经手的案子都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典型的案例就是他自己村中的寡妇案。
当时村中有一家人死了男人,媳妇自然成了寡妇。此时,家族中为了霸占寡妇的家产,要把这个寡妇挤兑出门。在此情况下,杨卫东坚持正义,不怕得罪村里人,判定这个寡妇继续留在夫家,继承丈夫的家业。这件事在当时和后来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杨卫东的书法才华在后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组织人员收集、整理相关文史资料,撰写志书,当时没有印刷工具,所有材料全部用手工书写,而这些工作就全部交给杨卫东来完成,这些志书却成了他留给后人的珍贵的遗产,可惜的是,他的后人没有一个能够看到他的这些墨宝。
后来,文化馆委托笔者帮忙寻找他的字迹但是他家里的书都已经在十年浩劫中毁于一旦,他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也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除了那一本志书外毫无收获,这是丽江书法界的一大遗憾。在金山乡书画协会活动期间,还经常有人提起杨卫东,为无法看到他的书法而遗憾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