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蒋碧薇张道藩 蒋碧薇:忍痛离开徐悲鸿 却终被张道藩抛弃

2017-12-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张道藩:为情所累的艺术政治家本文作者:蔡登山张道藩说:"我生平为了文艺,在极困难的时候,只好自己站出来打前锋.俗语说:出头的椽子先烂,这当然是一种牺牲.

原标题:张道藩:为情所累的艺术政治家

本文作者:蔡登山

张道藩说:"我生平为了文艺,在极困难的时候,只好自己站出来打前锋。俗语说:出头的椽子先烂,这当然是一种牺牲。但做革命的文艺工作,总要有人肯牺牲——— 即使入地狱,只要能对国家民族有利,我也要把地狱看成天堂。"

谈起张道藩,人们马上会联想到蒋碧薇、徐悲鸿、孙多慈等名人。蒋碧薇十三岁那年由父亲做主定下亲事,但几年后,徐悲鸿却闯入了她的生活。其后,一心想挣脱封建思想束缚的蒋碧薇随徐悲鸿一起私奔日本东京,然后又同赴巴黎留学。

1922年,在德国柏林,他们认识了青年画家张道藩(1897- 1968)。徐悲鸿回国后,蒋碧薇还留在巴黎,和张道藩等经常在一起聊天、跳舞,张对蒋殷勤有加。1926年2月,张道藩在一封长信中正式表达其对蒋的爱意,蒋予以回绝。

此后,张道藩和法国姑娘素珊(中文名郭淑媛)结婚。1930年,张、蒋、徐三人又一次在国内相逢。徐悲鸿当时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而张道藩已当上了南京市政府主任秘书。之后徐悲鸿移情别恋爱上他的学生孙多慈,1945年,徐悲鸿登报声明与蒋碧薇离婚,并在次年与廖静文喜结良缘。

蒋碧薇从此成为张道藩的情妇。素珊在得知真情之后,多次要求张与蒋断绝关系,但张道藩却不予理睬。1958年张、蒋关系走到尽头,1960年底,张道藩与妻子破镜重圆。

在之后的时间里,蒋碧薇把自己一生的恋情写入了50万字的《蒋碧薇回忆录》中。她与徐悲鸿的婚姻维持二十多年,与张道藩的恋情则长达四十多载,最后都以悲剧收场。

创设"文奖会",要求政府善待作家

张道藩一生官衔太多,曾连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并任中央常务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在党务、行政、教育、文化等领域都曾担任要职。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说:"我若去了,不要把一些官衔刻在我的墓前,我只希望在一块石头上刻上‘ 中华民国文艺斗士张道藩’几个字,便心满意足了……"

1949年1月以后,大陆局势逆转,4月下旬张道藩从上海飞往广州。后来在某次中央常会中,提议裁撤"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简称"文运会"),将原有业务归并到中央宣传部,结束这个在他手中创设、已有八年多的"文运会"。12月底,中国广播公司在台北改组,他当选为董事长,直到1954年5月卸任。

1950年春,张道藩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创设"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简称"文奖会"),奖助富有时代性的文艺创作,直到1957年7月结束。在七年多里,奖助作家超过千人,对台湾上世纪50年代文艺思潮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年5月4日,又成立"中国文艺协会"。先后设置了小说、诗歌、散文、音乐、美术、话剧、电影、戏曲、摄影、舞蹈、文艺论评、民俗文艺、新闻文艺、广播电视文艺、国外文艺工作、文艺翻译、大陆文艺工作、文艺研究发展等十八个委员会。

他重视青年的文艺教育,他指出文艺最可贵者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他在《我对文艺工作的体认和期望》中说:"为了整个文学的前途,文艺事业必须后继有人……不是要青年向我们看齐,照着已有的老样子摹写,而是要我们看青年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是否有新颖的独特的地方,依循他们才性之所近,来引导他们不断进步,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同年8月,"文协"和教育厅合办暑期青年文艺研习会。10月,"文协"成立小组,义务为文艺青年批改习作,而他接任《中华日报》董事长,更增辟中学生周刊,约作家50人为中学生修改作品。"青年重要。"他总是这么说。

作家王鼎钧特别提到青年小说家冯冯的例子。冯冯当时写了一部自传体小说《微曦》,长度超过100万字,起初,他把这部小说送到《中央日报》副刊,据形容,冯冯把稿子装在面粉口袋里扛在肩上。《中央日报》副刊版面无法容纳,劝他精简成20万字,冯冯当然舍不得。

1964年4月,《微曦》由皇冠出版社出版。嘉新水泥公司捐款成立文化基金会,设置文艺奖金,冯冯把《微曦》送去。冯冯出身军旅,刻苦自修,风度甜美可亲,引起董事长王云五的关注。

云老特别请张道藩负责审查《微曦》,那时张道藩已68岁,连年抱病,仍然花了一星期时间,把这部超级长篇一个字一个字读完,还写了5000字的"概略",以便思考衡量,他给《微曦》很高的评价,冯冯得到最高奖金。这一年,冯冯27岁。冯冯后来当选"十大杰出青年"。他的成名,跟张道藩的肯定有相当大的关系。

王鼎钧又说:"台湾在五○年代号称恐怖时期,政府对文艺作家百般猜疑,而作家多半以对现实政治离心为高,两者互为因果。道公实在不愿意听到某某作家被传讯了、某某作家被拘捕了,他曾多次要求政府善待作家,委委婉婉见诸文字:‘不要计较他们的小节,待之以朋友,爱之如兄弟,引导他们的趋向,发挥他们的天才,激励他们的志气,替国家社会多多效力。

’他也非常希望作家换一个眼光看现实政治,有时见诸文字:‘在文艺的世界里,能够解脱现实的束缚,追求理想的自由,以智慧代替权力,以和谐消融矛盾,以喜乐化除痛苦,以博大的爱心宽容偏狭的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