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正操刘沙 吕正操和夫人刘沙:从不可能到风雨相伴

2018-03-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爱情:吕正操和刘沙从不可能到风雨相伴1942年,冀中军区领导机关干部庆祝元旦,同时为3对新人祝贺新婚之禧,其中一对就是吕正操和刘沙.刘沙后来回忆说:"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闹剧,令人啼笑皆非.就在日本鬼子加紧扫荡的关头,军区机关一片欢腾,分享3对革命伴侣新婚的欢乐!"刘沙小吕正操13岁,自小即向往读书自立.男女平等.她在北平上高中时参加了"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1937年回到家乡,参加党领导的抗日工作,并和吕正操.黄敬.孙志远等党政领导在工作中常有接触,渐渐地彼此熟悉

爱情:吕正操和刘沙从不可能到风雨相伴

1942年,冀中军区领导机关干部庆祝元旦,同时为3对新人祝贺新婚之禧,其中一对就是吕正操和刘沙。刘沙后来回忆说:“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闹剧,令人啼笑皆非。就在日本鬼子加紧扫荡的关头,军区机关一片欢腾,分享3对革命伴侣新婚的欢乐!”

刘沙小吕正操13岁,自小即向往读书自立、男女平等。她在北平上高中时参加了“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1937年回到家乡,参加党领导的抗日工作,并和吕正操、黄敬、孙志远等党政领导在工作中常有接触,渐渐地彼此熟悉。1941年冬,刘沙已是冀中区妇救会宣传部副部长,自然是不少年轻人所追逐的 “梦中情人”,而许多好心的战友也为她穿针引线,她却“按兵不动”,坚守防线。

当时,黄敬和妇救会主任白芸很关心吕正操的婚姻。一天,黄敬托人捎给刘沙一个纸条,表示吕正操想同她谈朋友。刘沙表示这事不可能。后在黄敬的反复工作下,才带着“不可能”的想法与吕正操见面。

吕正操对她说:“我们交换交换意见,谈谈彼此的观点,谁也不能勉强谁嘛。”刘沙开门见山地说:“我认为我们不可能。因为跟大人物在一起,我受不了拘束,距离太大,我不习惯,恐怕合不来……”

“什么大人物小人物的,都是共产党员,能有多大距离?”他打断刘沙的话,“说来说去,还是要摆开自己的观点、想法再下结论嘛。”

两人开始讲些大道理,从马克思主义的恋爱婚姻观点,谈到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生活。两人取得共识:男女双方必须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夫妻间应坦率、真诚,来不得半点勉强。但是,刘沙还是觉得和“一号首长’(战时代号)有一种无形的距离感。吕正操开玩笑说:“要说有距离,就是有一点不方便 ——我身后总有警卫,说话不方便。”说完,两人都会心地笑了。

此后,他们敞开思想,多次深谈。慢慢地,固执而矜持的爱情防线终于被突破,刘沙感到自己再三说过的“不可能”的事已经成为可能。于是,径自找到区党委组织部长刘亚球,单方面提出结婚申请并征求党组织的意见。

吕正操这样的高级干部,婚事需中央军委和中央组织部批准。1941年年底,朱德和彭真来电,批准他们结婚。

由相知到相爱,最终结为伴侣,风雨相伴,他们的爱情大树始终根深叶茂。即使在“文革”岁月,有人想在刘沙身上找茬,没有得逞。吕正操在铁道部关押期间,刘沙只能通过小女儿每天去探望他的爸爸,并送去精心制作的饭菜,保证营养,尽量维持健康……

就是这样,他们在风风雨雨中相濡以沫,相携同行。

乡情:冀中名将心底默念两个故乡

从吕正操乡音不改的谈话,不难知他是东北人。吕正操出生辽宁海城县唐王山后村(今海城市毛祁镇山后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母亲生我的时候,战事频繁,兵荒马乱。为了免遭不测,她有时不得不把我藏到柴草垛里。”吕正操在回忆录里这样写道。

少年时代,他眼看着父老乡亲被日本人凌辱、屠杀,挥拳怒曰:“长大了当兵打日本,报仇雪恨!”吕正操8岁上村小学,老师给他取名吕正言。后来自己改名为吕正操,取义操练军事打日本。

1937年10月14日,时任国民党五十三军一三○师六九一团团长的吕正操,率部在河北晋县小樵镇正式改编为“人民自卫军”。

吕正操率部改编后,进入冀中,与冀中地方党组织会合,发展抗日武装,创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抗战开始前后,吕正操在冀中战斗生活了10年,他的队伍和当 地老百姓相濡以沫,鱼水情深。冀中的父老兄弟姊妹视他亲如家人,他也一直把那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至今听到冀中的乡音,仍感到格外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