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济梅妃 李世济去世:梅派程派两大压轴大拿先后谢幕

2017-05-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4年12月27日,北京,"纪念富连成社创办110周年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金厅举行.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右)与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在会前交流. CFP图

2014年12月27日,北京,“纪念富连成社创办110周年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金厅举行。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右)与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在会前交流。 CFP图

李世济,广东梅县区人,1933年5月生于苏州,长于上海。中国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工青衣,宗程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京剧程派艺术私淑传人中的杰出代表。她曾任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李世济是著名京剧前辈大师程砚秋的义女,她的丈夫唐在炘是著名琴师。

因父亲与程砚秋相识,1945年,李世济认程砚秋为干爹。12岁时,她的第一出戏《贺后骂殿》学成演出时,就博得了“小程砚秋”的美名。抗战结束后,程砚秋经常离开上海到各地演出,李世济平时主要跟琴师唐在炘课余学唱。

1950年,李世济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1952年缀学,组织李世济剧团北上北京。程砚秋希望李世济学医,不要下海。但李世济坚持弃医从艺。1952年至1956年,李世济组织剧团,任团长兼主演。1956年至1979年,任北京京剧团主演参加北京京剧团,曾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大师配戏、合作。

1979年至1983年,任中国京剧院二团主演。1983年后,任中国京剧团一团副团长、团长。她曾多次出国参加访问演出,擅演的剧目有《文姬归汉》、《锁麟囊》、《英台抗婚》、《梅妃》、《陈三两》、《武则天轶事》等及现代剧《党的女儿》、《南方来信》等。

李世济的唱腔韵味非常富于程派特色,扮相也酷似程砚秋。但她没有单纯在“像”上下功夫,而是通过舞台实践把程派艺术推向前进。观众、特别是许多青年观众之所以喜爱李世济的演出,是因为她的演唱既是程派的风格,又具有许多新鲜的东西。从剧本到唱腔、音乐,都精益求精。

在继承发展程派唱腔艺术上,李世济一方面致力于丰富程派原有的唱腔,使其更有感染力;另一方面更为一些剧目重新设计唱腔。在1980年排演的程派剧目《文姬归汉》中,就增加了蔡文姬唱的“胡笳十八拍”(《东风应律》)和“惜别才知君情长”两段唱腔(由其夫唐在炘设计)。

前一段唱腔以“南梆子”为基调,欢快明朗,李世济用载歌载舞的表演,抒发了蔡文姬返回故里的喜悦心情。后一段“反西皮”表现了蔡文姬的悔恨与自责。她演唱得韵味醇厚,情真意切,动听感人。

《英台抗婚》中则突出了“抗婚到底”的思想,加强了英台“哭坟”的一大段唱腔,这样既充实了内容,又丰富了祝英台这个封建社会叛逆女性的形象,演出获得成功。她还参加了现代戏《南方来信》和《党的女儿》的演出,并编写过现代戏《刑场上的婚礼》。与马连良、裘盛戎合演过《杜泉山》,独自主演过《刘三姐》,在现代戏创作演出中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李世济

关门弟子卢杨忆恩师:从“念大字”开始带着我练

李世济先生去世的消息,众多戏迷观众纷纷表示哀悼。今天凌晨,记者得知李世济先生辞世的消息,采访到了李世济先生的关门弟子卢杨,悲痛伤心的她,对记者追忆起了恩师生前的点点滴滴。

卢杨说:“噩耗传来,我呆呆地愣坐、泪水夺眶而出,我怎么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作为李世济先生的关门弟子,恩师对我的教诲与艺术的指导,使我终生受益,是李世济老师手把手地教导我、带领我一步一步成长起来,老师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卢杨回忆道,2011年8月20日是她第一次去恩师家拜访的日子。“那天我一进门便看见李世济先生坐在一个单人沙发上,她的头发已经全白了,眼睛看着我所在的方向说:‘孩子,我只能看见你的影子,看不清你的脸,我的眼睛不行了!’我听完这话心里特别难过,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对待老人家,好好学戏,将程派艺术传承下去!”

李世济问卢杨将来有何打算,卢杨说自己将来想教书育人,但是要有很好的舞台实践以后才有经验教学。李世济恩师没想到卢杨有此想法,当即表示要改变对卢杨的教授方法。

之后的日子里,卢杨开始成为李世济老师家中常客。“恩师常说,你要扎扎实实学,一丝一毫都不能差,将来要教孩子的。”李世济教卢杨的第一出戏《骂殿》,卢杨一张嘴唱,李世济就说:“停,你字头用力不够,过渡音过渡的太快,你得收音啊,得早点收!

”结果李世济从“念大字”开始,带领着卢杨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她还由此说起她小时候学戏时,程砚秋先生让她对着一张宣纸念大字,什么时候宣纸湿了,什么时候算完,就专门练嘴里的咬字。卢杨听完以后直乍舌,这得多深的功夫啊!,不过她还是很听恩师的话,对我说:“你回去念报纸,大声的念!”

“念大字”之后,就是“落音”问题。卢杨说:“我原来的‘落音’总是爱黄音,听起来就像‘塌调’。没跟恩师学习时,自己也意识不到,恩师指出问题我才晓得问题的严重性。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因为演员都个有各的演唱习惯,我习惯原来的唱法,现在要改掉不正确的唱法总要有一个过程,经常是一唱就错,我自己也不明白怎么唱才对。”

另外,程派的发音位置也一直困扰着卢杨:到底哪里才是正确的发声位置,怎么样才能将声音统一、圆润的唱出来?怎样一气呵成的唱下来给观众酣畅淋漓的感觉?“这个问题是我最大的问题,我一张嘴唱恩师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你的位置太靠后,把亮音闷回去了!

’于是我按恩师说的位置调整,结果恩师又说‘你唱的太亮了,不像程派了!’我顿时有点发懵,那我该怎么唱啊?”卢杨回忆道:“恩师特别耐心地给我做示范,告诉我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样。

李世济《锁麟囊》剧照.

我回家反复的听上课录音,一个音、一个字的反复磨练,我自己什么时候觉得对了,可以了,才往下听。所以,恩师说我进步很快,很肯定我的学习态度。通过几出戏的学习,我的调门竟然可以从一开始‘西皮E调’唱着都不太顺,而提高到唱升F调都没有问题!

我小时候唱李娜的歌曲一点不费劲的,嗓子特别好。学戏后一直没有老师系统的教授我发声方法,有的老师很好但是没教两年我就换老师了,总是这样不走运,所以就唱不了高音了。恩师竟将我的高音找回来了!这种兴奋、感激之情充满我的内心!”

通过李世济老师一系列的指点,卢杨的演唱进步了很多,刚想沾沾自喜的时候,恩师又对她说:“你高音是唱上去了,低音也可以。但是,你中音区不好,就是过渡的不好!”针对这个问题,李世济又给她讲解了气息与声音要如何结合的解决方法,让她对恩师佩服感激得五体投地。

“这些年来,只有恩师一人把我存在的问题都犀利地指出来,并且一一解决,使我受益匪浅!恩师教我的时候,不但告诉我程先生是怎么唱的,当年程先生怎么给她说戏的;还详细地教我应该怎样唱、念才是这个人物,嘱咐我一定要演人物;还将她老人家60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让我佩服恩师之余更加感激不尽!

”卢杨说,“一个学生能不能遇见一位好老师;好老师能不能毫无保留地传授表演技能;学生能不能认真的学、刻苦的练。这些条件都成熟才能有机会出一个人才。”

卢杨哽咽道:“学戏的道路不平坦,需要多少辛勤的汗水才能培养出一个人成才啊!我能遇见李世济老师并有幸拜在恩师门下,真是荣幸之至!我一直祈祷恩师能够健康、长寿、开心、平安的渡过每一天!可是天不遂人愿,恩师走了,在2016年母亲节的夜晚去和她的夫君、儿子团聚了。

师傅,我舍不得您……师傅,我会刻苦钻研您所教授的每一出剧目、学会您演过的剧目,尽自己所能弘扬程派艺术、将您教授给我的艺术传承下去,为弘扬京剧事业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