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驹怎么死的 迈克尔杰克逊是怎么评价黄家驹的?迈克尔杰克逊和黄家驹的关系
迈克尔杰克逊,他在格莱美给滚石颁奖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这个奖项由我来支配,那么我会把它送给黄家驹,可惜他已经离开了我们。”
加拿大的歌手艾薇儿说的一句话:中国的黄家驹,才有资格拿到这个奖项。
黄家驹已经离我们而去超过22年了,曾经美国的着名NNT国际杂志评出的亚洲最具影响力人物。其中包括第一个是李小龙,第二个是黄家驹,第三个是李嘉诚。可见黄家驹对于中国亚洲甚至世界的影响。下面是一些在全世界都有歌迷影迷粉丝的人物,看看他们心中的黄家驹,对于不了解黄家驹的人来说你会得到很大的震撼。
6月26日,国际流行乐巨星迈克尔·杰克逊逝世,终年50岁。而在十六年前的6月30日,香港摇滚乐队Beyond主唱黄家驹,因在日本富士电视台的一个娱乐节目里意外受伤而逝世,享年31岁。
黄家驹和迈克尔·杰克逊,看起来更像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一对,他们肤色不同、信仰不同、年龄不同、音乐风格不同、思想境界不同、国际地位不同、所处地理位置也不同。相同的似乎唯有活着的我们,再也看不到活着的他们这一点。但实际上还有一点不同,你可能忽略了,那就是这个世界对他们相同的误解,如果不能彻底解开覆盖在他们身上的误解谜团,那么我们对于这个流行乐坛的认知,或许也将一直误解下去。
黄家驹生前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就是“香港只有娱乐圈,没有乐坛”,这句掷地有声的血泪控诉,不仅道出了香港流行乐坛、也是华语主流流行乐一直以来的顽疾:商业包装过度,导致音乐本身的严重失水,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了Beyond的音乐精神和音乐态度。
虽然黄家驹在做这番表白的话,更多的是以一种批判的立场,但实际上它却起到了一种反商业的商业效果,让Beyond的音乐从此和商业、低俗、口水这些流行乐坛的贬义词划清了界限,从此高雅了。
这种做法本身不可怕,尤其是以家驹的实际成绩和所作所为来衡量的话,更是理所应当。最可怕的还是在家驹去世后,有越来越多的音乐人、歌迷都拿这种类似的话来标傍自己的个性、品味和所谓的立场,仅仅只是用态度来当做不思进取、不动脑筋的挡箭牌,还能美其名曰家驹说。
黄家驹的这句话实际上很简单,他想说的不过是香港流行乐坛的商业包装机制,对真正的音乐有着太多的限制,无法提供给音乐人一个合适的发展平台。而解决之道,当然就只有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尽心尽力的去做自己的音乐,整句话的表面意思和潜在意思,都具有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一种正在进行时和未来进行时的格式。
但中国文化痼疾之一的教条主义,却很容易将这种动态弄成了静态,将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限制在了一种对立的局面下。于是,摇滚和流行对立了,创作歌手和偶像歌手对立了,精神和娱乐对立了。
而许多的音乐人和歌迷,自然而然都选择了在文化上更安全的摇滚、创作歌手和精神等等方面的内容,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动脑,简简单单高喊几句家驹精神永不灭,摇滚不死,流行音乐没有精神之类空泛的话,似乎就达到了家驹的境界,拥有了摇滚的通行证。
从此后,就可以用格调、品味之类的词,却歧视对立面的人和事,真是投资小、见效快且广的好买卖。但实际却已经离家驹精神和娱乐精神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