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长沙 专家解读三次长沙会战:薛岳为何将战场摆在长沙?

2017-10-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薛岳指挥的三次长沙捍卫战,之所以把战场摆在长沙,是由于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知晓地舆.一贯研讨长沙本地史的专家陈先枢以为.他说,薛岳的特性刚愎且坚毅,在用兵上,非

薛岳指挥的三次长沙捍卫战,之所以把战场摆在长沙,是由于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知晓地舆。一贯研讨长沙本地史的专家陈先枢以为。

他说,薛岳的特性刚愎且坚毅,在用兵上,非常重视策略。薛岳的回想力惊人,在作战之前,必定关门闭户,凝思静气,灌输精力在地图上,因而,关于战场的一山一水,一丘一陵,他都一目了然。每逢战争开端,一旦他判定的作业,很少改动,看到机遇,他就会以极大决计,指令部下冲锋陷阵,不吝决战献身。

就地舆而言,长沙区域西临湘江,南高北低,格外在长沙城北的东面和北面,浏阳河、捞刀河,像个口袋,袋口摆在长沙南面,北面是袋底。假定能将敌军赶到浏阳河、捞刀河谷,作为决战地,则能够聚而歼之。

当然,“口袋阵”是看多了演义小说的市民的俗称。薛岳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总结前两次捍卫战的阅历阅历,所设定的阵法,是更具科学性的“天炉阵”。

薛岳自个说:“天炉战者,为在预订之作战地,构成纵深网形据点式阵地,配备必要的守备部队,以埋伏、诱击、侧击、截击、尾击、堵击诸办法逐次耗费敌力,挫其锐气,然后于决战地运用优胜的军力,实施反击和反围住,予敌以消除冲击。盖为撤退决战办法,因敌之改动而改动之歼敌取胜新战略,如炉熔铁,又如炼丹,故名。”

薛岳在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迸发前,就现已定下了天炉战法,而且印成手册,发给高档干部,预先排兵布阵,12月中旬侵略湘北、敌锋直指长沙城的敌军,不过像棋盘上被掌控的棋子。薛岳说,他已“选定新墙、汨罗二水间为埋伏、诱击地带。

捞刀、浏阳二河间,为决战地带。并令战时民众赶紧犁田、蓄水、削路作业”。所以,当日寇第三次侵入湘北,侵犯长沙,薛岳让守长沙的第十军像磁铁相同紧紧吸住日军,一同各路援军齐进,以优势军力围住日军。

当然,1942年元旦侵犯长沙的日军也察觉到我国戎行的目的,他们极力投入主力,想以最活络度拿下长沙城,乃至已有部队攻入长沙城内的坡子街、黄兴路。日军在长沙城南面的金盆岭、东瓜山、黄土岭、侯家塘等地,更投入优势军力,想把我守城的第十军完全摁入长沙城北的口袋中,但长沙守军刚烈据守。

比及1942年1月4日,前来围住日军的我国援军在长沙城南雨花亭吹响冲锋号时,敌人听到背面雄壮的号音,如闻响雷,纷繁窜逃,终究大大都日军落入浏阳河与捞刀河河谷、影珠山下,这无异于“自投天炉,予我以熔化之机”。第三次长沙会战终究获得消除敌军5.6万的无穷成功。

第三次长沙会战成功后,中外报纸记者争相报导这次会战,称,本次大捷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遭到的无穷失利;三次长沙会战的含义,现已逾越了台儿庄战争;我军不止是驱敌远去,更自动反击消除敌人。英国《每日电讯报》称:“际此远东阴霾布满中,惟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芒夺目。”

蒋介石在1942年1月11日的日记中称:“这次长沙成功,实为‘七七’以来最的确而得意之作。”

美国水兵部长诺克斯宣告《告我国公民书》称:“数周以来,贵国之长沙无穷之战绩,非仅为我国之成功,抑且为悉数同盟国一同之成功,而为冲击悉数轴心之成功。”

第三次长沙大捷后,美国宣告向我国供应5亿美元借款,蒋介石被录用为中印缅战区盟军最高统帅,美英宣告抛弃对我国的不对等条约。尔后近两年,我国战场简直没有战事,直到1943年11月常德会战复兴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