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的设计理念 贝聿铭建筑与环境融合的设计理念

2017-12-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贝聿铭先生的无数件建筑艺术的传世佳作中,有很多是针对旧厂馆的扩建工程,这体现了他如何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一.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扩建工程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贝先生早期完成的扩建工程,就体现他这种"好邻居"的思想.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坐落于原国家美术馆的东侧,因此被称为东馆.新馆与老馆在建筑风格与设计理念上的差异极大,但又能够彼此呼应,和睦相处,体现了建筑师的独具匠心.东馆地处华盛顿中心绿地北侧东端,与老馆隔宪法大街相望,但北侧却被宾夕法尼亚大街斜切一角,因此其形成一个梯

在贝聿铭先生的无数件建筑艺术的传世佳作中,有很多是针对旧厂馆的扩建工程,这体现了他如何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

一、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扩建工程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贝先生早期完成的扩建工程,就体现他这种"好邻居"的思想。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坐落于原国家美术馆的东侧,因此被称为东馆。新馆与老馆在建筑风格与设计理念上的差异极大,但又能够彼此呼应,和睦相处,体现了建筑师的独具匠心。

东馆地处华盛顿中心绿地北侧东端,与老馆隔宪法大街相望,但北侧却被宾夕法尼亚大街斜切一角,因此其形成一个梯形。一般来说,对一块非直角用地的筹划本不是难事,在这种地段上建造起来的建筑物也非凤毛麟角。

惟独东馆用地的不规则给建筑师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面对这样的用地,建筑师很难以常规的处理手法使东馆与具有两向轴线的老馆达到和谐统一的境地,同时也很难形成基本对称的格局。很多人都对贝聿铭的草图记忆犹新,他决定以三角形作为东馆的主要形状,将用地划分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奠定了东馆设计顺利发展直至大获成功的坚实基础。

东馆的等腰三角形部分与老馆为同一条轴线所贯穿,与宾夕法尼亚大街自然协调,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不显露出过分雕琢的痕迹。

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树立起来的东馆西立面,正好坐落在原美术馆的东西轴线上,使得东馆与老馆建立了对话关系。东馆的外部形体与老馆差异很大,因为东馆本身的建筑形式是以奇制胜,空间上尤其显得错综变幻,但东馆外饰面材料采用与老馆的完全相同的大理石,其大部分檐口高度也与老馆协调一致。

因此,东馆在许多方面与原来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国家美术馆形成了协调呼应的关系,两者堪称一对"好邻居",又是像一对"忘年之交",完美体现了贝聿铭先生的建筑思想。

二、卢浮宫的扩建工程

1988年完工的卢浮宫扩建工程是贝聿铭的重要作品。卢浮宫的扩建工程同样体现了贝聿铭先生的建筑思想。他将扩建的部分放置在卢浮宫地下,很好地解决了场地狭窄的困难和新旧建筑风格间的矛盾冲突。在地面上,卢浮宫的扩建区域只显现为一大三小共四个玻璃金字塔。

在建筑的初建时期,有很多人不认同这个方案,但是随着建筑的完工和最终效果的深入人心,巴黎人还是认同了这个由外国人做出的方案。贝聿铭的改建方案的关键在于新创造的空间完全置于地下,玻璃的金字塔覆盖着主要入口,并给地下各层带来自然光,更将各个组成部分在地下完全联系起来。

金字塔形状不仅有最小的表面积,而且可以映出不断变化的巴黎的天空,贝聿铭解释说,金字塔既不模仿传统,也不压倒过去。它预示着将来,从而使卢浮宫更加完美。

三、德国历史博物馆扩建工程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位于柏林市中心区菩提树下大街北面的内部地块,用地形状极不规则,呈直角梯形,南侧是博物馆主要部分军械库,东侧与柏林博物馆岛隔河相望,西面邻近辛克尔设计的新哨岗。新馆周围建筑分布密集,可以让建筑师施展才能的全部空间就是军械库北侧的一小块地方。

如何避免因用地有限而使展馆产生狭小的感觉,是建筑师必须面对的难题。我们不难发现贝聿铭先生的德国历史博物馆扩建工程同样体现了其熟练运用的"好邻居"的若干设计手法。在对建筑中庭的处理上,贝聿铭先生在庭院顶部加上玻璃穹顶,还通过一系列的自动扶梯与走廊纵横穿插,强调变化之中的规律性。

贝聿铭先生一直致力于设计具有国际风格的建筑,我们能从他的许多作品中看出,任何建筑物都可能并且应该在尊重所处地区周围环境的先决条件下得到合理的表现,既不能貌似谦虚、实则平庸地给建筑披上与周围建筑酷似的外衣,更不能以标新立异来哗众取宠。

贝聿铭先生认为空间和形式的关系是建筑艺术和建筑科学的本质。他也通过自己的工程项目验证了这一思想,他通过演绎和推理,使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建筑的形式展现于人们的视野中,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