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珩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王大珩老校长与原技术物理系建立和发展
1978年全国第一届科技大会后,中国科学院在原有1所中国科技大学基础上,将浙江大学、成都工学院(更名为成都科技大学)、黑龙江工学院(更名为哈尔滨科技大学)划归其管理。王大珩院士(当时称为学部委员)经国务院任命为哈尔滨科技大学校长。
王大珩校长1978年4月到学校上任,了解学校情况,指示筹建技术物理系应用物理专业。他举例说,就像演戏,演员在台上演出,好的音响和灯光布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新型仪器仪表研发要在技术物理基础上,与精密机械、电子计算技术、材料科学以及科学管理相结合。要把测试技术、新型仪器仪表研究与开发以及特殊元器件制造工艺作为技术物理的培养目标和方向,确定1979年在全国统招大学生。根据王大珩校长指示,学校开始筹建技术物理系,并在中国科学院物资会议上无偿得到大批实验仪器设备和元材料。
1979年5月,赵飞鸣老师和黄明哲老师到北京拜见王大珩校长,王校长介绍二位老师直接到高教出版社找胡南琦教授确定教材。1979年9月,新学年开学,王大珩校长参加新学年开学典礼并讲话,他说:我们国家为什么很多学子到国外去都能取得显著成就,主要是国外仪器设备先进。所以中国科学院决定要发展国家仪器仪表行业,首先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为什么选定哈尔滨科技大学?当时李昌同志主持中国科学院工作,他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过多年校长,认为哈尔滨气候干燥,适合搞仪器仪表,选择哈尔滨科技大学的技术物理系培养仪器仪表方面人才。
王大珩校长非常重视普通物理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在1983年倡导建成技术物理楼(现在3号楼)。该楼有激光、光谱、声学、同位素、微波等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每平方米承重500Kg。当时在国内是比较少有的,1楼的光学实验台与地基相连,物理楼顶层平台,拟建卫星观测站。
王大珩校长要求技术物理系学生要有雄厚的数学基础。到大学三、四年级时,学生不但不轻松,反倒更累更吃力。因为学完高等数学之后,还要学数学物理方法及理论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等四大力学课程,从宏观进入微观。四大力学是所有课程中最难学的,数学基础差将有补考和留级的危险。另外王校长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不仅会做实验,还要设计实验;对工程图纸既要能识图还能画简图。要求学生学制图课,每周2小时,共计38小时左右,不能像机械专业的学生学完《画法几何》后,再学《机械制图》。
工科毕业前搞毕业设计,理工科要做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包括原理、实践、数据分析、改进方法、结论,包括工程设计。在王大珩校长支持下,应用物理79级到85级本科生派到中国计量院、上海光机所、长春光机所、北京科仪厂、北京分析仪器厂、南京分析仪器厂以及长春传感器厂等单位做毕业论文。中国计量院对学生能力评价非常高,专门派总工程师到学校要毕业生,先后有10多名毕业生直接到中科院的研究所及中国计量院工作。80级学生刘树田,84年毕业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94年晋升为教授,博士导师。王丽同学1984年留在计量院工作,后来到意大利读博士学位,现在新加坡政府从事热工计量工作,洪延姬同学在北京军事院校工作,成绩显著。中央七台曾专题报道她“春天的金达莱”。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提起85级毕业生刘坤,说他是本所的骄傲。
1995年9月1日,技术物理系举办成立十八年系庆会,王大珩校长已八十岁高龄,非常高兴地从北京来参加庆典,并观看了技术物理学科技成果展览,参加技术物理系学术委员会会议,为技术物理亲笔题词:培养高新物理技术优秀人才,以为经济建设现代化作贡献。应邀到会的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中科学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承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祖光教授和长春光研究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旦研究员、国家光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翁志诚研究员。普通的技术物理系建系庆典来了这么多著名科学家,在国内很罕见,由此表明王大珩校长对技术物理系的关心和期待。
2000年9月,王大珩校长已八十五岁高龄,从北京专程来参加哈尔滨理工大学建校五十周年大庆,并讲了话,到技术物理实验室视察,与师生亲切交谈,表达了对技术物理发展的期望。我们绝不辜负王大珩老校长对技术物理的期望,努力将其发展壮大。
最后衷心祝愿德高望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老校长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