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白银坨白求恩学校学子遇难遗址简介
顺平县白校学子遇难遗址位于顺平县神南乡永兴村道士观白银坨自然风景区,遗址群雕高八米,宽十米,基座高二米,是钢筋水泥结构、彩沙混合喷漆浇筑的现代大型塑像群雕,基座镶嵌优质黑色大理石,镌刻着八个镏金大字抗日英烈、千古永存,格外庄严肃穆,台基下面镶嵌着大理石镌刻的白银坨白校学子遇难遗址简介。
群雕东西和北面三面环山,南面是开阔的纪念广场,可容纳1000余人瞻仰。它和景区群山绿水、苍松翠柏、花草林木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风景秀丽的太行山红色旅游区。
顺平县(原完县)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创建最早的晋察冀边区革命根据地之一,是晋察冀边区根据地的大后方。由于这里地处太行深山区,沟壑纵横,绝壁悬崖,神南、葛公、杨家台、白银坨一带驻有晋察冀军区后勤部,卫生部,白求恩学校,后方医院,被服厂,卫生材料厂,兵工厂,冀中后勤部、军械厂、手术队也在这里。
***、***,杨成武,***,***、王平,王紫风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都在这生活战斗过。抗日民族小英雄王璞就出生在这里。《悲壮的梯子沟突围战》150多名赤手空拳的白校学子、冀中医护人员和伤员在道士观白银坨一带被日军惨遭杀害。
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1938年5月在原完县(顺平)北神南筹建,第一期军训班在北神南毕业,白求恩在神南写下了学校教材,因洪水和敌军骚扰,卫校迁移唐河西岸的牛眼沟,于1938年11月正式创建,卫生部和后方医院留在神南,同时冀中军区后勤部,医院、军械厂等留在神南道士观、永兴、复兴、张家庄、清醒等地,1939年白求恩逝世后,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更名为白求恩学校,校址在葛公。
百团大战后,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疯狂报复,企图消灭八路军主力,摧毁后方军备力量,1941年8月下旬,日军对晋察冀军区进行多纵队、多梯次的合击。8月23日,日军第二十一师团由北向南,一一0师团由南向北,独立混成第四旅团从西向东,在日军头目津田关武少将的指挥下,采用远程迂回、铁壁合围的战术,扫荡、围剿一分区。
8月24日一分区主力先后跳出了敌人的合击圈。1941年秋,司令员杨成武带领指挥机关转战在完县的崇山峻岭。于清醒、神南和杨家台龙潭湖梯子沟一带,与敌周旋。
10月5日到达花塔山,(花塔和顺平的南、北清醒一带,是冀中军区的后勤基地,)白校分两路由校长江一真和政委喻忠良带队分别向南向北转移,政委喻忠良,二队队长丁一副队长左克所带的二队也到达花塔山,被强大日军包围,同时被包围的还有冀中后勤部和当地干部群众3000余人。
花塔山三面环山,只有十多里长的梯子沟峡谷可以突破敌人合围,有警卫连掩护冲出梯子沟突围后,杨成武部队向易县狼牙山一带转移,8月6日,因几天长途拔山劳累,学生和后方医院的医护人员带着伤员留了下来,他们在白校俞忠良政委带领下迂回转移,但当白校学生和后方医院部分伤员转移到达道士观与冀中军区二所医院汇合时,遭到强大日军包围,政委俞忠良和副队长左克带仅有的几支枪英勇抵抗,队长丁一(丁俊雅)带学生们赤手空拳同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用石头砸,拳打,脚踢,手抓,牙咬最后, 200多名学生、医护人员和伤员只有四、五十人冲出突围,其余全部遇难。
鲜血染红了白银坨。
白校遇难学子大都是十五六岁,十八九岁的女孩,是知识分子,不少女同志放弃了名门闺秀的优裕生活,自愿参加八路军,抗日救国。最小只有十二岁。杨成武司令员得到这一消息后,经久百战的他流出了眼泪,后来杨成武将军在他回忆录中写道:白校学生的遇难让他痛悔终生
2005年,冀玉泽老师在采访搜集了大量实料的基础上写下了一万余字的《悲壮的梯子沟突围战》长篇纪实文学在《文史精华》发表,并转载《老人世界》、《当代军事文摘》等报刊、和各大网站媒体,2009年9月团中央、重庆卫视追寻中国红大型剧组改编为纪实片《血色红花》成为建国60周年献礼片。
2010年顺平县白银坨景区在道士观白校学子遇难遗址筹巨资建大型群雕和纪念广场,并进一步搜集有关资料图片,实物,准备筹建纪念馆,以缅怀白校学子和抗日英烈,弘扬白求恩精神。
2010年6月29日白校学子遇难遗址群雕落成。顺平县委县、政府参加并主持了揭幕仪式,参加遇难遗址群雕揭幕仪式的有吉林大学、白求恩军医学院、白求恩医科大学北京校友会、晋察冀老将军的后代、英烈亲属代表和当地群众三百余人。
各媒体进行了报道。10月白校学子遇难遗址正式挂牌为:顺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吉林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白求恩军医大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白求恩医科大学北京校友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1月5日,审批为保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由县旅游局上报省旅游部门列为红色旅游规划。并将遗址事迹上报河北省委宣传部,得到省委高度重视。2013年审批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1年10月4日,日军以2万多兵力向太行山晋察冀主力包剿合围,企图一举消灭华北抗日根据地。河北唐县、完县、易县交界的深山区,地势险要,沟壑纵横,不仅是军区机关主要活动地区,而且是边区的大后方,这里曾是冀中后勤部、兵工厂、冀中卫生部手术队,后方医院,边区卫生材料厂,白求恩学校所在地。
10月5日,日军包围了花塔山政委俞忠良带领的白校二队学员200多人,还有冀中后勤部,第一军分区杨成武机关部队以及当地干部群众3000余人。
为冲出日军包围,杨成武司令员命令机关连队在梯子沟口两侧山头上阻击敌人,其他人向唯一的峡谷梯子沟突围,梯子沟突围后,杨成武大部队向易县一带转移,白校学员和后方医院的医护人员救护着伤员向东南的大洼地,槐树青,道士观一带转移,他们觉得这一带是后方医院一个所,卫生材料厂,被服厂所在地,地形比较熟悉。
10月6日,当白校学员到达道士观白银坨时遭到全副武装的7000多强大日军的包围,堵截,当时劳累了两天两夜没有休息的白校学员,又饿又累,身体疲惫不堪,有的还在闹疟疾,他们一停下,有的在玉米地里,有的靠着山根,地阶,一歪就睡着了,白校让肖敏等几个人打点做饭,她们做的是窝瓜小米饭,正要端去让大家吃时,有的盛上了才要吃,有的还没盛上,这时北山头上就发现了敌人,不知谁喊了一声:敌人来了,快跑!
很快敌人从道士观东北山根的翻起岭,西北方向的槐树青包剿过来,俞政委和队长丁一,***(副队长)左克和后方医院的院长,带着仅有的几支枪阻击敌人,让学员和护士掩护着伤员向南转移,冲出白银坨,道士观山庄靠近翻起岭北山根,到白银坨沟门儿有三华里多路程,这条白银坨峡谷两面高山林立,中间还夹着狭长的白银湖,湖水深处没人,手无寸铁的白校学员和医护人员救护着伤员,就是沿着这样的小道向南冲,当前面的四五十个学员护送着伤员冲出沟门儿,向神南葛公方向转移时被上淇河、下淇河村庄和复兴村从西南这条深沟来的日军堵住,前面的赶紧向东南永兴村,张家庄转移,后面的又从道士观白银坨沟门儿返了回去,这时,后面的不知怎么回事,还在从沟门儿往下冲,后方医院有一匹马,也跟着驼着医疗器械往外冲,可沟门儿的人走不了,道路特别狭窄,在急忙中,他们把马推向峡谷里,这时北面翻起岭的敌人从白银坨山头山谷追下来,槐树青的敌人在梯子沟的东口攀上白银坨山头也包围过来,南面沟门儿的学员因遇到上淇河、下淇河的鬼子折了回来,都堵在了白银坨下的白银湖。
白银湖湖面不大,东口是一条峡谷,叫白银谷,学生们看到白银湖这条山谷以为能从这条山谷翻回去,因为南北都已经被敌人堵住,东面是耸立的大山,湖口有白银谷流着的齐腰的水,石壁还有两人多高,身体好的扒着石壁,树冠荆条能上去,一般女孩儿就上不去,上去的想从白银谷西北跑,可不到200米处,沟谷内有一个一人多高的村民用石头砌的地埝,白校学员根本攀不上去,这时,白银谷北面从翻起岭追下来的日军通过白银坨北面的小路爬了上去,占领了白银谷北面的山头,白校学员看到白银谷南面有一条山间石峡,直通山峰,以为是一条活路能冲出去,就又都向南面的耸立的山峰石峡攀缘,这时日军已经在白银谷北面山头上架起两挺机枪,向下猛地扫射,向南面石峡攀缘的的学员因上面是山峰,顶上的爬不上去,滑落下来,下面的还在不顾一切地爬,日军机枪开火扫射,结果,这条南山峡谷的学员还有白银谷的学员全部被敌人打死,白银湖口学员伤员,因有的上不来,南北来的敌人把他们挤在了湖口,不是被用子弹打死了就是被刺刀挑了,后面的有的看到东山有一条直立的石峡,想上去,但还未攀上去,十几名学员全部并被枪杀,下面的就被鬼子用刺刀挑了,学员赤手空拳,同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用石头砸,用牙咬最后,除前面的四五十人生还外,***左克、肖敏、陈金全等150多名学生、伤员战士全部遇难。
据目击者李登秀说,当时他就在白银谷北面的地埝草棚里躲着,亲眼目睹了白校学员牺牲时的惨状,那血一汪一汪的,白校学员的尸体堆积着躺着的,跪着的,趴着的,什么样的都有,山谷的血流进白银湖,湖水都成了红色的了,永兴村民回忆说,当天晚上,鬼子撤退后,村民们打水用白银湖的水做饭,那时人们不敢点灯,怕被鬼子看见,黑灯做饭,结果,吃饭时,人们觉得碗底有许多豆粒,掌灯一看,粥是红色的,那豆粒是红色的,都是白校学生流出的血,经做饭加温给凝固了!
于是村民们端着碗颤抖着手再也吃不下去了,个个嚎啕大哭。68年后的2009年10月讲述时,李庆生,李同声,赵宗尧,李臭货等几位老人几次流下眼泪。
2005年,冀玉泽在多处查访,和寻找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以13000多字《悲壮的梯子沟突围战》长篇纪实文学,详实的写了1941年秋白校学员遇难情况,并在《文史精华》第五期刊登,随后在《当代军事文摘》《老人世界》转载,接着百度、新浪、搜狐,等20多家网站博客转发,引起全社会震撼。
2009年9月下旬,共青团中央,重庆卫视《追寻红国红》大型纪录片剧组到顺平,根据原著冀玉泽《悲壮的梯子构突围战》改编为《血色红花》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献礼。顺平县道士观白银坨景区为抗日英烈、白校学子遇难遗址立碑雕像,以缅怀革命烈士,弘扬白求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