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孙建平 孙建平委员:完善城市风险管理体系 应"未雨绸缪"

2018-02-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东方网记者袁猛1月15日报道:今天下午,政协上海市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大会发言.近年来,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风险管控压力不断加大.孙建平委员建议,应当在现有日常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基础之上建立一个风险管理体系,让其能做到事前科学地"防",事中有效地"控".现有城市风险管理体系仍有缺陷孙建平委员认为现有的城市风险管理体系重事后应急,轻事先预防,在工作方式上,也更习惯于被动接受报警,主动跨前一步的风险情报收集.数据分析.风险预测等推进不够,甚至还处于空白.另外

东方网记者袁猛1月15日报道:今天下午,政协上海市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大会发言。近年来,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风险管控压力不断加大。孙建平委员建议,应当在现有日常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基础之上建立一个风险管理体系,让其能做到事前科学地“防”,事中有效地“控”。

现有城市风险管理体系仍有缺陷

孙建平委员认为现有的城市风险管理体系重事后应急,轻事先预防,在工作方式上,也更习惯于被动接受报警,主动跨前一步的风险情报收集、数据分析、风险预测等推进不够,甚至还处于空白。另外虽然全市多个条块都有各种安全风险管理机制,但这些机制缺乏顶层设计,未能系统化融合,应急管理机制整合不力,常常捉襟见肘。

除了这些,孙建平委员还认为,市民现在已经习惯于从政府管理角度去部署安排有关工作,在资源配置时也更注重加强政府内部条块力量,而风险管理的社会参与则显薄弱。

鼓励社会参与转变应对原则

为了构建更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孙建平委员认为,转变管理观念,从以事件为中心,转向以风险为中心。尤其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城市风险意识教育。另外要转变应对原则,从习惯“亡羊补牢”转向自觉“未雨绸缪”。

孙建平委员还建议转变工作重心,从单纯“事后应急”转向“事前、事中防控”。建议在市级层面设立城市运行风险预警指数分析和发布机制,运用大数据手段,对城市风险进行集成分析,实时预警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在工作主体方面,鼓励社会参与,发挥市场作用。最后则是政府部门要从被动危机公关转向主动引导公众,发生危机事件后,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在第一时间披露权威事实、核心信息,引导公众情绪,以更为主动、积极的姿态引导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