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画作 木心先生的文字工笔画
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中国好歌曲》节目中一位叫刘胡轶的歌手唱红了一首名为《从前慢》的歌。这首歌旋律优美,歌词婉约动人,而歌词就是取自当代文学大师、画家木心先生创作的诗歌《从前慢》。
木心这个名字是近几年才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2011年木心先生逝世后,他的学生陈丹青把老师的作品推向了大众,我们终于看到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师笔下非凡的文字世界。木心的作品多为诗歌,还有一部分散文、俳句,表达他对世界、人生以及文学的思考。而《温莎墓园日记》是他唯一的一本短篇小说集,这样一本散发着幽香的并不厚重的书就像一幅传统工笔画,文字精湛,意味深远。
阅读木心先生的小说,最大的感受便是文字的省净。他不拘泥于小说创作的形式要求,不去大量地铺排刻画,而是以文字本身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小说空间。简洁的语句中交代人物关系、前因后果,寥寥数笔中蕴含着木心先生的大智慧。
书中《SOS》一篇,可以说做到了“极省”——整篇小说只有四页不到、几乎全以对话和心理活动为内容、一句一段且几乎没有修饰词。木心先生以这样一个独特的方式,讲了一个医生在正下沉的船上为即将生育的孕妇接生,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沉船灾难的故事。
医生在逃生与救人之间选择了救人,然而最后还是不幸葬身大海,这样的矛盾对立给了读者巨大的震撼。小说结尾,抱起婴儿的一瞬间,“海水墙一样倒进来”,故事的两个主人公死去了。一个“墙”字刻画出了海水从四周扑进的情景,画面感极强。把名词用作形容词来描绘场景,干净利落,别致深远,足见木心先生的文字功力。
木心先生的小说乍一看略显生涩,并不十分流畅,但细读起来抑扬顿挫,别有一番风味。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直都有对文字韵律节奏的要求,木心先生即是继承传统语言精髓,运用到小说的创作中,有着独特的韵味。值得一提的是,阅读木心小说的过程中,总会一次又一次觉得自己是个“文盲”——生僻的字词毫无征兆地出现,作为读者实在是有些“气愤”。
但从创作角度来看,对于语言文字的精雕细刻从来都是木心先生遵循的重要准则,正是由于对于语言的如此“执着”才构成了一个精致的小说世界。
木心先生的小说,对语言的要求和小说的深度合为一体。另外,木心先生的小说叙述中隐隐约约透露出学识丰富的文人独有的气质和趣味,显得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