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EM讲座第三讲(杨培东教授)圆满举行
4月24日下午,国际顶尖的纳米材料专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杨培东教授首次访问厦门大学并以“Nanowire Building Blocks: From Flux Line Pinning to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为题做了精彩的学术讲座。
讲座由中心主任田中群教授主持,并授予杨培东教授“南强讲座”(厦门大学最高级别学术讲座)纪念牌。作为中心第三场2011- iChEM暨多方同步视频讲座,此次主会场设于厦门大学化学报告厅,并在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三地设立分会场,四地会场均座无虚席。
首先,杨培东教授介绍了自己在1993年如何结缘半导体纳米线领域的研究,并提出了该领域在将来的两个发展方向为集成化的纳米光子器件和纳米线在单细胞内窥镜方面的应用。接着,杨培东教授重点介绍了基于硅纳米线的新型高效热电材料。
他指出对于可再生、高能效材料的选择要求包括来源广泛和加工过程能耗低两点。基于对热电效率定义的深刻分析,经他们的化学刻蚀方法制备的粗糙表面硅纳米线材料的热电优值(ZT值)比普通硅材料高出100倍。
讲座进一步介绍了基于半导体纳米线的“人工光合作用”模型系统的构建,着重阐述了该系统中存在的两个界面问题及其解决的策略,他们首次实现了和树叶基本等效的(0.15%)裂解水效率。讲座在热烈、持久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讲座结束后,田中群院士作了简短总结,号召与会青年学者和学生以杨培东教授为榜样,重视科学研究道路上全局概念和系统思维的引导作用。田院士主持了现场问答环节。在先进的多方视频网络的保障下,中科大、复旦大学、大连化物所和厦门大学的师生依次和杨培东教授进行了热烈地互动交流,该环节打破地域限制,充分体现了协同中心体内优质学术资源共享的高效性。
杨培东教授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高级科学家、JACS副主编等职,本次访厦受聘为厦门大学名誉教授。杨培东教授的H-index达到105,全部论文的引用率超过5万次,每篇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是170次。
他位列国际权威引文机构Thomson Reuters发布的2000-2010年全球“顶尖百名材料学家”榜首和“顶尖百名化学家”第10位。曾经获得阿尔弗雷德•斯隆奖、贝克曼青年研究员奖,以及2007年度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艾伦•沃特曼奖”。
“艾伦•沃特曼奖”每年只授予一位在科学或工程研究领域从事前沿工作的年轻科学家。成为该奖项候选人的前提条件是:年龄不能超过35岁,或者获得博士学位不到7年。
“艾伦•沃特曼奖”是杨培东科研生涯成功的标志之一。除了作研究,杨培东还是纳米技术公司“NanosysInc.”和 “Alphabet Energy Inc”的创始人之一,担任公司科技顾问委员。公司致力于将纳米技术转化到实际应用中去,实现工业化生产,目前运营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