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伟导演 专访《潜伏》导演姜伟:做导演心中要有杆秤

2017-11-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姜伟:做导演心中有杆秤,不图虚名图奉献著名导演姜伟接受大众网专访大众网曲阜5月30日讯(记者 姜洋 刘国栋)当代著名导演姜伟因为指导拍摄电视

姜伟:做导演心中有杆秤,不图虚名图奉献

著名导演姜伟接受大众网专访

大众网曲阜5月30日讯(记者 姜洋 刘国栋)当代著名导演姜伟因为指导拍摄电视剧《潜伏》一举成为电视观众家喻户晓的人物。27日上午,姜伟重返母校——曲阜师范大学受聘为教授。在进行了《弹指三十年》主题讲座之后,大众网对姜伟进行了专访。姜伟与网友分享了自己在电视剧创作中的心得,他说做导演心中要有杆秤,不图虚名要奉献。

谈《潜伏》:

谍战片不是打打杀杀,应有内涵。

    大众网:《潜伏》引领了谍战片的风潮,自从《潜伏》以后越来越多的谍战片开始出现在观众的视野当中了,您觉得《潜伏》跟其他的谍战片的区别在哪里呢?有什么最大的亮点?

    姜伟:其实谍战剧的出现在《潜伏》之前就有,只不过不是一个更大规模的潮流,比如《暗算》、《誓言无声》,这都是早几年有的,随后也有一些创作团体开始拍谍战剧。《潜伏》只不过是把这个小潮流变得大了起来。

和其他谍战剧相比,《潜伏》可能更注重一些谍战剧的内涵、文史内涵,就是不是过多地纠缠于谍战片的杀杀打打、危险重重、你死我活的戏剧心理,它更多地吸收和运用了历史的背景,以及对于历史事件、人物和年代的一个相对准确的把握,这样跟普通的谍战剧有些差别。

    大众网:也就是说更注重文史上面细节上的构造,而不是只针对于勾心斗角的比较惊险的氛围的构造?

姜伟:对,而且在人文建设上把人物作为中国人来讲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因为一般做谍战片的功夫或者是精力都在起伏跌荡、惊心动魄、生死搏斗,都集中在这些地方,这些东西当然是要素,但它是外在的东西,需要完成他的内在,可能这一点《潜伏》做得好一些。

    大众网:一部《潜伏》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并且喜爱上了你的作品,其实我们知道您在《潜伏》之前也拍过很多的精品,比如说《瞑目》、《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以及《沉默的证人》等等这些作品,这些作品可能不如《潜伏》这么火,但是也是家喻户晓的作品了,您比较喜欢您拍的作品里面的哪一部呢?

    姜伟:其实对于作品而言我都喜欢,反而对于一些影响不大的作品我更充满感情,也有点儿同情,就好象它们受到观众的冷落一样,如果是孩子的话我就会把他抱过来对他亲近一下。

很难说自己单喜欢哪一部,我只是在创作中有不同的心态活动,有的印象深刻,有的可能印象不是那么深刻,在创作的过程中有的经历的痛苦多一些,有的经历的痛苦少一些,反正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些都是我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足迹,我都很珍惜他们。

    大众网:您有没有觉得一路拍过来,《潜伏》这部作品跟以前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呢?

姜伟:不同的就是《潜伏》影响大、声势大,其实我并不想用它来改变我什么,我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愿望说拍完《潜伏》了就必须拍一部超越《潜伏》的戏,我从来不提这样的要求,如果提这样的要求的话你会死掉的,而且死无葬身之地。所以说只要拍一个你心满意足的,需要你去拍的就可以了,至于好和坏自有公论。

谈导演:

做导演心中要有杆秤,不要虚名要贡献。

    大众网:您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就是拍好一部电视剧就像学术界写好一篇论文而已。您以这句话来形容自己现在这个导演的身份,您是处于什么考虑才这样说的呢?

    姜伟:人看问题得清醒、得冷静。《潜伏》给我带来了很多的荣誉,也带来一些知名度,这是社会给予你的,你自己心里得有数。我说论文的那个话题是因为影视这个行当容易使人出名,容易使人出名的行当里面就难免有虚名、有浮名。

在学术界如果写篇精彩的论文,其实分量相当于在影视界拍一部不错的电视剧,但是他们写的精彩论文很难被社会、被公众所熟知,但是它们应该有同样的学术价值或者有同样的社会贡献,应该是相当的,但它们都不会被人知道的,所以要清清楚楚地知道,你今天获得很多荣誉,有很多出名的机会,别人给你什么是别人的事,你心里要清楚你究竟干了什么样的事,它是否真的像外界,像社会上表彰得那么了不起,要清楚,头脑中要有杆秤。

    大众网:您的朋友经常说您是最不像导演的导演,是不是也是因为这种心态所导致的?因为我们脑海里面的导演都是范儿很大,经常走红地毯,出入一些公众场合,在公众眼球里面非常造势的一种形象,您心目中的导演跟这个是不是不太一样?

姜伟:社会上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导演。那种导演有,而且很多,过去有人在电视中为了表现导演,都是大胡子,都是张牙舞爪的,有流氓习气的那种,为什么这样表现导演?因为确实有些这样的人,但是也有温文尔雅的学者型的,像我们谢飞老师,那就是我心目中的楷模,做人做事合情合理,温文尔雅,不是说非要声势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导演,才能镇住现场的气氛。

在现场你需要镇住场子这个是确实的,特别是临时打造出来的这个队伍不是很平和,这都随时可能出现波折,这个场子是需要镇住的,但是镇住场子有很多种方式,温文尔雅也可以。所以导演有各种各样的,我这种不像导演的导演也很多。

谈未来:

不碰生活类电视剧,未来创作更重情节。

    大众网:我比较感兴趣的是,您下一步有什么样拍电视剧的计划?还会延续《潜伏》、《借枪》这种谍战风格呢?还是转变为另一种题材?

    姜伟:一切皆有可能,现在没有成熟的想法。

    大众网:那您有什么感兴趣的方面吗?

    姜伟:有。我感兴趣的是以情节为上的,就是比较重情节的。我对生活类的,家常里短、婆婆妈妈这些事不是太好把握,所以我相对来讲不太愿意碰这类题材。

    大众网:就是生活类题材。

姜伟:对,我喜欢情节类的。在中国目前的创作来讲,很多的类型选择不完全在导演手上,有很多是市场、制片人或者时间、空间决定一个项目的投入。我以前不喜欢拍年代戏,所谓谍战性的年代戏,二三十年代、三四十年代的,后来也拍了,而且一拍连着拍了俩,这是难以预料的,所以不给自己做很多限制说肯定要做什么,肯定不做什么。

很多东西到面前的时候都有它降临的理由。中国很多导演在目前的状态下很多人创作不是都是拍自己喜欢的东西。

    大众网:您这次回母校是被聘为教授的,您重回母校有什么样的感受吗?

姜伟:我很激动,我在我工作的电影学院是一个副教授,今天母校给了我一个正教授的聘书,很好,我在客观上已经是教授了,所以在学校工作的人来讲都一个心愿就是想当教授,可以退休了,这就意味着我可以“退休”了。

大众网:您也与咱们母校的学生做过交流,您对这些学生有什么样的寄语?

    姜伟:其实这些学生跟我现在在电影学院带的2010本科班是一样的,大二,现在属于大二下学期。我从学校到学校已经熟了,已经不觉得有什么特殊,有一些导演或者是学友他们是在别的环境中生活,对学校不太常来,看到年轻的学生一片一片的,会有一些感受,我还好,我算是习惯的这个场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