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契文化 论冯契的文化哲学思想

2018-02-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许多中国学者都在考虑和要解决的问题,同样这也是冯契先生一生都在考虑和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冯契以宏大的气魄,会通中西百家,面对世界性的哲学困境,交出了一份富于中国民族特色的创造性的答卷 这就是他的智慧学说.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例如,天命论.独断论与虚无主义,儒家独尊下的 居阴而为阳 的统治术,小农的狭隘眼界与迷信,等等,也在中国近代继续起着作用.第三,传统是发展变化的.通常人们一谈到传统,总以为是指古代传统,应该说这是对传统的误解.其实,传统不只是一个时间上的概念.

许多中国学者都在考虑和要解决的问题,同样这也是冯契先生一生都在考虑和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冯契以宏大的气魄,会通中西百家,面对世界性的哲学困境,交出了一份富于中国民族特色的创造性的答卷 这就是他的智慧学说。

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例如,天命论、独断论与虚无主义,儒家独尊下的 居阴而为阳 的统治术,小农的狭隘眼界与迷信,等等,也在中国近代继续起着作用。第三,传统是发展变化的。通常人们一谈到传统,总以为是指古代传统,应该说这是对传统的误解。

其实,传统不只是一个时间上的概念。传统的本质含义是指代代积累、前后相因的文化脉络。冯先生认为,我们有五千年民族文化传统,这是足以自豪和需要批判地加以继承的,但是,构成当代人直接精神背景的,却不是原封不动的古代传统。

古代文化中那些在当代仍然有生命力的东西,大多是经过近代历史的筛选,并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形的东西。所以,批判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问题,首先应该是自1840年以来一百余年间(主要是20世纪)形成的近代传统(冯契 智慧的探索 ,第557页)。

第四, 通古今之变 。冯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传承不绝,是因为在积累文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善于 通古今之变 的优秀传统。

正是这个 通变 的传统,对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发展起了持久的积极影响。大体说来,所谓通变,包括 批判、会通、创新 等环节。首先是批判。真正要继承传统,必须经过分析批判,因为传统是个精华和糟粕混杂的库藏。

荀子说: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 要立足于 今 来检验古代传下来的道理,经过剖析以判断其得失,以便批判地继承。其次是会通。对前人遗留下来的传统,后人从新的视角来审查,经过分析批判和综合解释,于是便使已经获得的理论成果融会贯通起来,达到一个更高水平。

再次是创新。批判、会通,在于推陈出新。从前人的遗产中汲取智慧,借鉴其经验教训是必要的,但不能泥古,而必须勇于创新,提出自己的新鲜见解,把新的实践经验和新的理论成就增添到传统的宝库中去(冯契 智慧的探索 ,第555页)。

冯契认为,中国数千年来的民族文化传统之所以能持续地发展,就在于它体现了一致而百虑的规律,既能兼容并包又能自我批判,于是,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不断地自我完善,持续地发展。

第五,对解决 古今 关系问题的文化透视。冯先生通过对近百年来先进人物对 古今 关系问题的处理方式的现象学考察,指出:中国近代的先进思想家急于解决当前实际斗争中的问题,为了要打破强大封建传统对于人们的束缚,往往容易提出比较激烈的抨击传统文化的口号和主张,而在激

冯契对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认为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以来的重要课题就是 古今中西 问题。冯契认为,中国近代的 古今中西 之争与近代哲学文化发展的关系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哲学文化根源于社会实践来说,中国近代的社会矛盾,通过政治思想领域的古今中西之争,制约着哲学文化的发展;从哲学文化本身的相对独立发展来说,哲学家就是把来自西方和中国传统的思想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加工,来回答现实问题。

我们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来把握 古今中西 之争,便可以进而把握哲学根本问题在近代的表现形式。

就 古今 关系而言,实际上涉及到的就是如何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在冯先生看来,中国文化有悠久历史,中国哲学也源远流长,传统悠久,所以古今的关系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这方面,冯契主要提出了下列几个观点。

第一,必须正确认识传统。如何看待传统,冯契借鉴西方释义学的理论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观点,即 传统文化和现实条件的结合决定着人们的观点,以此作为视界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考察文化现象的时候,可以作比较客观的分析。

( 冯契文集 ,第三卷,第98页)在冯先生看来, 传统是个庞杂的库藏,精华与糟粕难解难分。 (冯契 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91页)尤其是对中国而言, 数千年的文化传统是既与的,非接受不可,而精华与糟粕、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往往是相互联系着,难解难分 (同上,第522页),因此,第二,必须对传统作细致的具体分析,而不能简单化。

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固有的优秀传统是丰富的。

例如,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的理论,历代进步思想家的深厚的爱国热忱和不屈不挠地为真理而战斗的精神,人民大众中潜在的革命的世界观,等等,就在近代哲学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起了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