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强如何让女儿成首富 杨惠妍真容首次曝光

2018-01-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93年,事业上一路顺风顺水的杨国强首遭危机.那一年,据王石(王石博客,王石新闻,王石说吧)在其自传<道路与梦想>中回忆:一季度和二季度,钢筋.水泥和木材等建材价格翻番上涨.给万科造房子的建筑队为此两度以停工为要挟,要求开发商修改合同,为其增加建筑费用.核算下来,万科卖出的楼花已经处于亏损边缘.当年杨国强的建筑公司还不强悍.他们已经为顺德三和物业发展公司带资建造了近4000套别墅,房子盖好了,没人来买,而事后看来,开发商原本无心卖房这也与那个疯狂.浮躁的时代相关,南巡之后,自海南省发轫,蔓延

1993年,事业上一路顺风顺水的杨国强首遭危机。那一年,据王石(王石博客,王石新闻,王石说吧)在其自传《道路与梦想》中回忆:一季度和二季度,钢筋、水泥和木材等建材价格翻番上涨。给万科造房子的建筑队为此两度以停工为要挟,要求开发商修改合同,为其增加建筑费用。核算下来,万科卖出的楼花已经处于亏损边缘。

当年杨国强的建筑公司还不强悍。他们已经为顺德三和物业发展公司带资建造了近4000套别墅,房子盖好了,没人来买,而事后看来,开发商原本无心卖房这也与那个疯狂、浮躁的时代相关,南巡之后,自海南省发轫,蔓延全国的开发区热,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圈地运动,倒卖批文、炒卖地皮成为中国倒爷最快的暴富手段。毋庸置疑,当时的三和公司也只是以炒家心态拿下了顺德和番禺交接处的1000多亩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土地。所以,1993年下半年,中央针对股市和房市的泡沫进行调控挤压,银行被勒令与自办房地产企业脱钩。这种情况下,投资逾亿的碧桂园项目也基本面临死火状态。

因此,当杨国强向开发商索要工程所垫费用时,三和股东们最终答应以变通的方式,让杨国强销售已经盖好的 别墅,以销售收入核销建筑成本。

由造房者变成卖房者,杨国强和他的建筑队看起来无辜,也缺乏准备。

后来的事通过《谋事在人王志纲策划实录》一书都知道了。1994年10月某天,经人推荐,杨国强请来了新华社记者人称记者王的王志纲,初衷不过是想借后者的一支笔,为碧桂园项目鼓吹一番。然而,在王志纲一顿抢白之后,杨国强不仅不生气,反而当场拍板聘其为总策划。

很快,曾萌动于杨国强脑海里的以办学带动楼盘销售的想法变成了现实。王志纲的大手笔文案,以及对媒介势能的出色调动能力,使碧桂园学校短期之内,获得了与可怕的顺德人这个生猛概念关联密切的符号价值。在收取3亿多元教育储备金之后,1300名来自广东各地的先富者子弟成为碧桂园学校的首批贵族培养对象,他们的老师,则是从全国各地的8000名应聘者推选出来的最优秀者。

有了现金流,也有了学校这步活棋,再加上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的远景提炼和高密度推广,碧桂园的楼盘销售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杠杆和支点。

1995年,杨国强和4个拍档利用三和公司原股东缺乏操盘信心的弱点,逼其摊牌,仅以8000万元的代价就拿下了碧桂园物业发展***。其中,杨国强占6成,其余4人各占1成。

关于上述事件,一位见证者另有说法。1994年底,碧桂园学校已经开学一段时间,杨国强有一天忽然来找王老师诉苦,说办学太难,太麻烦,投入那么多钱(号称2个多亿),不知何时才能收得回。王志纲领会到杨老板的潜台词。他是因为担心学校办得越好,自己投入会更多,而开发商随时可能拿回收益权。王志纲当即问杨国强,你想做中国内地的李嘉诚吗?杨国强不做声,直视王志纲。王志纲分析说,开发商现有股东对形势悲观,想套现。因此,只要给其一定的回报率,他们肯定退出。到2005年,王志纲拍完《南方的河》回到广州时,杨国强在饭桌上手舞足蹈地告诉王志纲成功了成功了时,后者反而一时没回过神来。

这下品牌有了,舞台有了,产权隐患彻底消除了,再加上自己做楼盘,成本控制能力强,杨老板怎么可能不成功呢?该见证者为此感慨。我与杨国强的合作,是财智双赢的结果。在双方结束合作10年后,王志纲在朋友间某次小型聚会上如是评价。

1995年产权变更对于碧桂园的发展影响深远,以至在碧桂园的某些宣传资料中,关于企业创办日期,有两种口径:一种以1992年介入碧桂园建筑工程为依据,另一种就是1995年碧桂园改姓杨为依据。

在1996年初与王志纲结束了如胶似漆的合作关系后,杨国强此后不再找策划顾问。也有一说,说他是极其强势的人,不喜欢别人跳出来分享成果。

照着学校+会所+物业管理模式去做项目,然后再把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控制严格,杨国强有把握把碧桂园做大。

作为一个曾经遭遇房产从炒家时代过渡到用家时代悲喜的发展商,同时,作为一个洞悉乡土乡亲住房理想和文化的供应商,杨国强已经开发出一系列建立在便宜、实惠、规模基础上的产品。

但这是硬件功能。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并非杨最终提炼的,但我想做一种像顶级酒店一样的房子的想法确实来自他的梦想。五星级的家是什么样的家?杨国强没有用制度化文字加以表述过,但在创业初期,他的管理范畴经常直控物业服务的神经末梢。

据曾经担任杨国强行政助理的刘先生介绍,1997年的某个时候,顺德碧桂园里有个人工湖,作为老人的活动场所,可以钓鱼。因为是营业性的,收一人十元。老人说,好不容易有个地方玩还收钱,反映上来,杨国强就说,那就不收吧。老人们就很高兴,常去钓,结果鱼越来越少,于是又打电话来抱怨说让人钓鱼却怎么不让人尽兴呢?杨国强马上吩咐采购部的杨经理,去买两车鱼来给他们钓。随后通知业主说有鱼了,来钓吧。谁知老人又投诉:你们为什么要喂鱼,鱼都不上钩啦。于是,杨老板第三次打电话给物管部门说:不准喂鱼。最后,老人都很高兴,每天都可以钓十几斤鱼,并能免费拿走。用大智慧做小事,两车鱼钱不多,但传播回香港、广州,影响很大。事隔多年,刘先生谈起前老板的管理风范,仍为之感叹。

据杨的身边人称,杨国强对服务业主的员工管理非常严苛,创品牌的初期,为了让保安五分钟出现在指定区域,他会亲自出马,躲在树林后,手捏秒表,给保安计时。在抓了几起保安溜岗事件后,所有的保安都相信马王爷有三只眼,变得严守纪律。

有人说,是楼市的步步为赢让杨国强变得日益自信。更重要的是,1998年国家取消福利分房政策的出台,为碧桂园第一次杀出顺德,抢滩广州楼市,增加了不是猛龙不过江的底气。

1999年广州碧桂园的开盘盛况,给了自我感觉良好的广州楼市一个教训。当时市场上大部分都是毛坯房产品发售,广州碧桂园首推了全现楼带豪华装修的花园洋房,且社区配套、园林绿化同期交付,那次让广州人打破了春节不置业的传统,3000套洋房别墅一个月内被抢购一空。

也是从广州碧桂园项目开始,杨国强批量引进外部职业经理人。譬如,负责广州碧桂园市场策划的经理,一次性就***了12人,8男4女,内部自称为杨老板的12门徒。12个经理彼此制约,职权上无分大小,且全部集中在一个会议室办公,同样一个问题,总是声音各异,在吵吵嚷嚷中收场。

据与杨国强共过事的人说,杨习惯于充当一个笑眯眯的仲裁者。他喜欢看着这些不同性格的年轻人为了表现自己,而不惜相互攻击、自相残杀。在吵闹声中,合纵连横的好戏不时上演,但是这种议会模式的人才赛跑机制正是杨国强需要的。他隔三岔五地找人倾解,对被他赏识的人,会被请到他自家 别墅的大泳池边。杨国强会给他们讲述自己的梦想。他小时候经常游泳的一条小河碧江,现在就在大泳池的外边几十米处。杨国强说当时就希望在游累了的时候,有个地方躺下来休息,吃的喝的都不愁。20多年后,杨国强的梦想实现了。在顺德碧桂园的三、四期楼盘之中,杨国强特意让人修葺了一处人工沙滩现在,据碧桂园的业主讲,这个沙滩基本上派不上用场。

12门徒最终去向各异。他们有的受不了那种被人操纵的感觉愤而出走,有的几进几出碧桂园,从杨国强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然后再度告别。

用人而疑,疑人要用。边用边疑,边疑边用。这似乎不只是杨国强一个人的用人原则,所有家族企业老板在面临职业经理人的成长时,都存此心结。

不管人们对杨国强的老板作风褒贬如何,杨的学习能力却是认识的人共同称道的。杨国强喜欢看李嘉诚等人的传记作品,有时,遇到让他高兴的好书,也会送给下属。

向能(化名),一个曾在两个项目中做过总监级职务的碧桂园前职业经理人,对杨国强的读书、送书另有见解。他认为,与其说杨老板喜欢看书,不如说他更喜欢听书。他把书送给下属时,实际上是想看看下属读书后的感悟和见地。向能承认,自己就曾经写过读后感给杨国强。他说,也许是读后感写得太长了、想法太多了,杨老板找不到批评机会,此后,他再也没有收到过杨老板的赠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