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峰书法 记全省优秀乡镇党委书记、榆次区修文镇党委书记张志峰
张志峰(左二)在大棚里倾听农户心声 耿新洲 摄
本报记者 侯美蓉
修文镇地处潇河南岸,108国道穿境而过。这里水源充足,农、牧业发达,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3月11日,记者来到张志峰办公室时,他正和该镇王香村支书郝秀英、村委主任赵忠义探讨项目发展事宜。两位村干部如数家珍地对记者说: "原先村里是全镇挂了号的乱村,‘两委’班子涣散,历史遗留问题多,正常工作都不能开展,更不用说发展了。
张书记到修文镇后,扑下身子解民忧办实事。为了村里的稳定,他深更半夜都不能睡觉,连续三晚上在办公室协调处理问题。
现在村里班子稳了,村民人心齐了,开始干事创业了。水是农业的命脉。去年村里大修了水利设施,还打了5眼水井。村民们感谢张书记,说再也不用因浇地而发生争执了。村里要想富起来,必须有项目开发。这不,我们一大早就跑到镇里和张书记商量,让他给我们出主意想办法,只要是有利于村里的事,他都想方设法给解决"。
记者了解到,参加工作17年来,张志峰的足迹遍布了田间地头,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到了为群众谋福祉上。修文镇郭村、南要、北要等村都属于晋中市的城市规划控制区,15年没有审批过宅基地,能批未批的住房困难户达到780户,住房困难一度成为引发干群矛盾的导火索。
为此,他多次到市、区反映情况,取得了有关领导支持。2014年利用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解决了三个村的住宅小区建设问题,并积极协调启动了管道天然气和集中供热工程,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发展才是硬道理。为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该镇围绕潇河流域生态治理,在陈胡、中郝等9个村铺开了生态产业富民工程,先后引进康培、华晨美景等企业,整合当地农业合作社等资源,流转土地9000余亩,打造了育苗、彩叶海棠和玉露香梨等苗木林果基地,每年实现土地租金、务工收入1600多万元。
2015年贯通了源东公路,初步搭建起了修文生态走廊建设的基础架构,探索出了一条向"生态经济化"转型的新路子。全镇农民人均收入由当初的8750元,增加到了现在的 14550元。
在陈胡村康培苗木基地,村委副主任贾成义告诉记者,该村是潇河西岸沿线的河滩地,土地贫瘠靠天吃饭。为帮助村民致富,张书记到处奔波引进项目。起初流转土地时难度很大,他经常到村里动员干部要耐心说服群众。在村干部的带动下流转土地1540亩,现在村民们可受益了,除每亩每年1100元租金外,还解决了每户老弱病残就近打工。女劳力平均年收入都在两万元左右。
身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张志峰深知农民群众的淳朴善良,由衷地想为更多农民群众带来实惠。因此,初到修文的他便马不停蹄地调研民生事项,并把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确定为给群众办的最大实事。在西部的南疃、陈胡、胡乔营等村,他借助危房改造政策,改善了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在中部的修文、东长寿等村,他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规划建设居民小区,配套完善天然气和饮水管道等基础设施,极大地缓解了村里的住房紧张问题。
在东部的中、东、西郝等村,他坚持用城边村的样板和生态的理念进行新农村改造,并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实现了源东公路的贯通。同时,他充分发动镇村力量,累计投入近300万元,在全镇范围内铺开了环境集中整治工程,特别是沿潇河流域,先后引进了康培、华城等万亩苗木基地项目。在中、东郝村,重点打造了"海棠园林"、"露营基地"、"窑洞人家"、"晚照鱼塘"等生态景观带。
干部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张志峰非常注重自身党性与品行的塑造,他常讲"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首先要体现在责任心上",近年来,他就重点工作、信访矛盾、廉政建设等事项,累计约谈720余次,并亲自督办各类违纪案件69起,党纪处分57人,对发现的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诫勉谈话38人,强力震慑了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