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泽逊程章灿 一篇写杜泽逊老师的文章
中华读书报上刊载的关于我喜欢的杜老师的文章 “这么大的项目,一星一点地积攒,一条一条地考索,字斟句酌地表述,比蜗牛慢多了,他的老师和朋友,知者无不为他着急,甚至善意地劝他“先出一本”,以便评职称。
他从没动摇过,相反,他如痴如醉地沉迷其中,当他有什么烦心事儿时,就坐在乱七八糟堆满各式参考的书桌前,清理《四库存目标注》稿,写定几条,一切不快都悄悄地离开了,他的心中只剩下一支蜡烛,明亮而神圣。
” 杜泽逊心中的烛光(窃以为这个名字有点……) 杜泽逊,山东省滕州市人,1963年4月20日生,1981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1985年毕业,考入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生班,1987年毕业留该所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工作,1988年获硕士学位,硕士论文《四库全书总目辨伪学发微》,指导老师是王绍曾教授。
参加工作之初,即奉命协助王绍曾教授编撰《清史稿艺文志拾遗》,旋被指定为副主编,从此开始师从王绍曾先生治目录版本之学。
1993年该书正文部分完成,200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2002年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 杜泽逊至今还记得,1992年1月他在北京琉璃厂购得的那部《四库全书附存目录》(简称《四库存目》)。
这成了他人生中富有象征意义的一个转折点。 清代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全国征集到图书一万多种,其中约3500种被收入《四库全书》,当时称这部分入选的书为“著录”书。
另外6793种书没被收入《四库全书》,仅仅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保存了这些书的提要。
这部分书称为“存目”书,意思是仅存其目,不收其书。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万多篇提要,实际上约1/3的书收入《四库全书》,2/3的书仅仅“存目”。由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多达200卷,难以通读,所以乾隆帝命纪昀等另撰《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只收“著录”之书,而且提要大大简化,这部《四库简明目录》是学者们随身携带的常用工具书。
与《简明目录》相对应,乾隆末年安徽学者胡虔把“存目”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独立出来,编成《四库全书附存目录》10卷,仅记书名、卷数、朝代、撰人,不收提要。
这部《存目》虽不如《简明目录》流行,但也颇便携带翻检。杜泽逊购买的就是这部《四库存目》的清刻本,共4册。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弱点之一是不注重记版本,因此,清代的邵懿辰、莫友芝、朱学勤、孙诒让、王懿荣等都曾在《简明目录》上标注知见版本,后来逐步汇为《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邵懿辰标注、邵章增订、邵友诚整理)、《藏园订补吕阝亭知见传本书目》(莫友芝撰、傅增湘订补、傅熹年整理)两部重要的版本目录专著兼工具书。
只是《四库存目》的近7千种书,版本情况仍无法查考。当杜泽逊在琉璃厂发现这部《四库存目》时,立即决定花85元买下,这个价钱是他当时一个多月的工资,原因是上面有前人朱墨两色批注的版本,给杜泽逊以莫大的启发。
后来查明,朱批内容来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用途较小。墨批条目无多,但不见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批注者知见的“存目”书版本,十分可贵。
根据书中所夹民国34年1月14日日历,可知批注者为民国人,从此杜泽逊决计以《四库存目标注》为己任,开始了漫长的网罗资料工作。
1992年5月25日至31日,第三次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隆重举行。周绍良先生和胡道静先生指出:《存目》中的不少书,只是由于不合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正统观念,而未被收入《四库全书》,其实《存目》中的书有价值的也不少,今天也要作个清理,既弄清《存目》中的书存与亡,也是为搞好全国古籍总目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