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鸣环境史 北京大学李剑鸣教授来历史系作“新史学语境下的方法论取向”讲座
2012年3月16日,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剑鸣应邀来历史系作了一场题为“新史学语境下的方法论取向”的学术讲座。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教授主持了讲座。我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部分兄弟院系的学生参与聆听了报告。
李剑鸣教授从伊格尔斯对当前史学发展的五种趋向论断入手,讲述了后现代主义的主要历史观点及其对史学界所带来的一系列冲击。随后,李教授讲述了我们怎么面对这些冲击?不仅后现代主义引发了对我们史学理念的一系列反思,而且新文化史的兴起也导致了治史实践的很大变化。
最后,李老师分析了这些新史学语境的特点及其由此带来的方法论取向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守史学的基本专业守则,对此,李老师做了具体的举例说明。
伊格尔斯对当前的史学发展趋势做了五种主要论断,即:文化转向和语言学转向的趋势导致的“新文化史”的兴起;女权主义史学和性别史的进一步扩展;在回应后现代背景下历史研究与社会科学建立新联盟;对民族史学的挑战与后殖民主义之间的联系;世界史和全球史、以及与之不同的全球化历史的兴起。
”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也引发了史学理念的反思。主要有:从文本主义路径上来看,历史叙事是替代过去的文本,而不是对过去的认识或反映;在对历史的解释话语权上,不再有确定性的解释,没有不变的真理没有固定的结论;从写作方式上看,开始去中心化和碎片化,反对全景式写作,边缘和被遮蔽的方面凸显出来,去自然化——从社会现象到史学概念都是社会和文化的建构;从前景来看,超越“后现代化”——中和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在这,刘老师提到我们系的前辈吕思勉先生的某些观点可以说也是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
同时,新史学语境下由于新文化史的兴起也导致了治史实践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有:在对象方面,倾向于对普通人的关注即从对精英等大人物到对小人物等群体的关注;在题材方面,软问题、看不见的问题比如雷声、舒适观念等等进入了史家视野,可以说更加注重对内在的经验进行关注;在史学研究方法方面——意义阐释取代因果分析,因果分析方法是最基本的史学分析方法,是传统史学到后现代史学过度的基础,但是由很多东西不能用因果原因来解释,这就需要通过对意义的解读来使人们理解行为;在历史时间方面出现了新的想法——对突变和断裂的反感、对长时段渐变的重视,过去我们对历史时间都是以政治事件如突发事件来作为历史分期界标,如今更加侧重把突变事件的意义压低,强调长时段渐变的意义,如很多人认为美国革命只不过是在政治上宣告了美国的独立,但美国在社会经济方面的独立很长时间段就已经开始了。
但是,新文化史也有很多局限性,即新文化史所依据的材料十分有限,往往用“最少的资料说最多的话”,不过新文化史也在研究路径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新史学语境下的史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和民主化的特点。具体来看即:地方叙事与全球史并存,以全球化的视野来指导地方叙事的研究;碎片化的写作方式与宏大叙事共生,新文化史与政治史互补;非欧美史学的声音不断壮大;学术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加深,过去历史是有钱人的子弟做,现在也“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且随着网络媒介的发达,出现了网络写手,他们也涉足历史写作,虽然在专业史家看来他们的写作并不是专业的历史写作,但对历史学家也会有很大的刺激。
面对这些冲击,从方法论上来看我们应该思考哪些问题呢?布罗代尔曾说过:“历史学的精神根本上是批判的精神”。这句话拆开来看有以下四点含义:对一切历史神话的批判;对千人结论的批判;对史料的批判;对自己研究的批判。
因而,从方法论上来看首先要保持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是一个学者最基本的素质,但批判并不是说漫无目的盲目的批判,是需要一定的史料占有和分析为基础的。第二个方面是在方法论取向上要有一种开放的方法论意识。海登·怀特提出一种史家伦理:“良好的职业史家的一个标志就是,他一以贯之地提醒其读者,他从总是不完备的历史记录中找出事件、参与者和动因并加以刻画,而这种刻画具有纯粹的暂时性。
”作为一个职业史家应该保持一种谦卑的姿态,面对自己的读者应有更加谦逊、严谨的史德。
同时我们在学校历史时要对各种方法路径要有大致的了解,历史学在方法论上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比较贫乏的学科,需要向其他学科借鉴。第三,要坚持实证研究中的一种意识即坚持历史主义,我们在研究时一定要考虑过去的东西,要有历史时间的感念,在用的时候要注意区分材料的时间性。
历史时间是很重要的,要按时间思考,重视过去和现在的差异。关注变化,讨论事物的形成。做到“陌生化”,同样一个词,在历史时间的长河中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为此,李老师专门举例“民主”一词,分析了从希腊雅典时期一直到现在,虽然是同一个词,但其含义却已大不相同,如果不加说明、区分的使用,会闹出“笑话”。
同时,也要重视语境,要采取语境主义策略对待过去的人和事,讲过去的事要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考虑、思索。另外,要遵守
史学的基本专业守则。这其中又包括了求真与信史的关系等等。一定要有证据观念,做到“言必有据,无征不信”,对待证据也要批判和检验,在使用时要首先去推理。最后,李老师讲解了历史语义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在使用历史词语时要注意词语、词库是在不断的消长变化的,要培养自己的历史语意识,对此,李老师专门举例讲解了同为“自由”之意的“liberty、freedom、liberlisam”的三个词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的不同含义。
李老师讲完后,沈志华老师做了精彩点评。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