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柱医生 城市周刊《记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王玉柱》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降生于华夏齐鲁大地上的他,将山东好汉的万丈豪情化作投身茫茫医海的勇气,将铁汉心底的一抹柔情化作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更将孔圣先贤的“仁者爱人”化作不断开拓血液净化通路的动力源泉。
他,就是王玉柱,如其名般质朴,却为全国千百名肾病患者所牢记。
血液净化打开生命通路
1984年,王玉柱被北京大学医学部高分录取。大二寒假,刚踏入家门,他便听闻邻家小姑娘于一个礼拜前去世的噩耗。“当时特别震惊,因为那个姑娘还不到20岁,出现全身明显浮肿后仅仅两三月就过世了,特别突然。回学校后,我查阅了很多书籍,猜测她可能患了‘肾病综合征’。这才意识到肾病竟然与死亡离得如此之近。”王玉柱回忆道。
大学毕业后,王玉柱一直致力于肾内科专业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工作,其中对血液净化通路的研究与应用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二十余年来,他通过建立血液净化通路让众多尿毒症患者重燃生命希望,让生命之树再次发芽。
随着一壶清茶香,时光倒流到十年前。当时,王玉柱刚刚担任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主任。一天上午,黑龙江省的一名尿毒症患者几经辗转来到海淀医院肾内科,请求医生进行血液透析。据王玉柱回忆,这位患者是一名年仅18岁的年轻姑娘,大学入学查体时发现患有尿毒症,在当地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时,右手因右臂进行内瘘析穿刺而过度缺血,出现指端坏死后被迫截肢。
“事实上,当患者内瘘侧肢体出现缺血时,完全可以通过手术避免截肢,但是由于医学技术力量分布不平衡,最终影响了这个花季少女的一生,令人遗憾。”王玉柱告诉记者。
然而,令人振奋的是,这位患者被王玉柱医生搭建新的血液净化通路后,不仅没有再次复发,而且发愤图强,自学茶道,并独自出版书籍《吃茶》等。“谢谢您延长了我的生命,让我找到继续生存下去的价值,树立起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赠书那一刻,温情满人间。
不断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血液净化通路技术不仅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通道,也是解决其他疑难杂症的一大助力。一个周四的下午,北京儿童医院打来电话,请王玉柱即刻前去为一名正在接受置管手术的8岁儿童进行会诊。“当时我看着孩子那么机灵、懂事,却承受着随时可能被凶险的置管并发症吞噬生命的风险,心里一阵阵的难过,下定决心要把孩子治好。”王玉柱说。
经过连续几个小时的作战,王玉柱成功地为孩子搭建了血管内瘘,使孩子能够顺利进行透析治疗,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当得知患儿家长为给孩子看病将房子都卖掉时,他说什么也不肯要那500元的会诊费,甚至还因当时身上没带钱、没能给孩子一点物质帮助而懊悔不已。“现在医保政策慢慢变好了,老百姓能看得起病了,我心里觉得安慰了不少。”王玉柱欣慰地说。
正是怀着一颗为患者处处着想的仁心,王玉柱始终坚持行走在不断完善血液净化技术的道路上,并且愿意将探索成果同世界分享。新千年前后,王玉柱最早在国内使用颈动脉建立移植血管内瘘以及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建立半永久性血管通路;2004年,他主持编写《血液净化相关技术》系列教学光盘,培训年轻一代医学人才;2008年,由他主编的学术专著《血液净化通路》在全国出版发行,为医疗技术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带去福音;2009年,他与北大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等医院专家成立全国性血液净化通路学组,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同时,由他带领的海淀医院肾内科,始终坚持以血液净化通路为龙头学科,以血液净化为重点方向,普通肾脏疾病为发展基础,开展多项科研项目,每年完成中各种疑难血液净化通路手术千余例,并先后开办了10余届血液净化通路进修班及短训班,培养合格从业人员百余人,遍布于全国各省市医院,造福了全国千万尿毒症患者,社会影响广泛。
2009年,王玉柱荣获北京市卫生局第二届"首都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2010年,他获海淀区"知识型职工标兵"称号,并被评为海淀区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