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英俊台湾建筑师 建筑师谢英俊:震后农房重建大陆应向台湾学习

2018-04-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华人建筑圈,无人不知谢英俊,因为他颠覆了现代的建筑模式,以"互助建房"的模式践行乡村建筑.绿色建筑理念;曾经盖过豪宅.得过岛内外建筑大奖的谢英俊,在台湾是"9·21地震"灾后重建的代名词.汶川地震后,谢英俊受邀参与重建工作,协助乡村灾民修建了上千栋新型房屋.而最近发生的雅安地震,人在大陆的谢英俊也密切关注,希望借助十多年的乡村建筑经验,协助更多农民重建家园,盖抗强震的房子."不堪一震"的民房让人心忧近几年活跃于大陆农村的谢英俊,用"不

在华人建筑圈,无人不知谢英俊,因为他颠覆了现代的建筑模式,以"互助建房"的模式践行乡村建筑、绿色建筑理念;曾经盖过豪宅、得过岛内外建筑大奖的谢英俊,在台湾是"9·21地震"灾后重建的代名词。汶川地震后,谢英俊受邀参与重建工作,协助乡村灾民修建了上千栋新型房屋。而最近发生的雅安地震,人在大陆的谢英俊也密切关注,希望借助十多年的乡村建筑经验,协助更多农民重建家园,盖抗强震的房子。

"不堪一震"的民房让人心忧

近几年活跃于大陆农村的谢英俊,用"不堪一震"来形容大陆农村的房子。根据国家救援队队员、中国地震局现场评估专家贾群林公开的数据,这一次雅安地震,灾区农村房屋损毁率高达90%左右。勘灾时还发现,很多农村民众在山坡地回填的地方盖房,愿意花5000元去贴外墙瓷砖,却不愿花同样的钱给承重墙埋几根钢筋……

对此,谢英俊也有同样感慨。他指出,农民盖房子,必须先改变固有观念,观念上要革命。与此同时,谢英俊正带领自己的团队,在农村积极推广现代建筑技术,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农村建筑"不堪一震"的现状。

作为台湾"9·21地震"灾后重建的主要参与者,谢英俊对农村建筑有着全面的认识和丰富的改造经验。他强调,灾害发生后,重建一定要有新的思路和想法,才能盖出既经济又美观实用,关键还震不垮的房子。"最重要,也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房子变轻,不要再用传统的水泥、砖头等材料造屋。房子轻一点,抗震能力就会强很多!"

"不过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谢英俊坦言,许多农民也想盖更抗震的房子,但并不知道应该怎么盖。农民对于建房多是外行,而农村的建房施工队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大多工匠都是不懂原理的"土师傅",习惯凭经验盖房。在农村,大量农房基本上都是无设计、无图纸、无施工监督的"三无建筑"。也难怪有人会说,很多农民耗费毕生积蓄建起的房子,却可能是自己最脆弱的资产。

近些年都在大陆农村推广新农村建筑的谢英俊强调,现在既然需要大规模重建,就要借机融入科学的建筑技术,融入生态文明的具体做法。

当然,这一点也需要基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谢英俊坦言,很多在台湾农村推广的新建筑构想和尝试,也必须有政府背书,才能最快让民众受益。在汶川重建中,谢英俊推广的轻钢结构房屋得以顺利铺开,"关键在于很多农村干部很开明,很接受新理念,也敢去尝试"。

物美价廉的"谢氏抗震房"

房子,是农民一生的资产,关系一家老小的生存,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比这更重要了。在谢英俊看来,只要政府用心介入,对农房质量安全进行指导和监督,很多事故真的可以避免。

谢英俊告诉导报记者,他现在在大陆乡村推广的乡村小楼,最快半个月就能盖起来,而且牢固、抗震性强。截止到目前,谢英俊及其团队已在大陆多处协助农民建造了2000多栋楼房。

"只要使用过,基本上都会说满意"。对于"谢氏乡村建筑"的推广效果,谢英俊相当骄傲,"牢固、省钱还美观,有什么不满意?"对于没有更大规模地普及,谢英俊认为症结还是老观念使然,"如今农村建房资金不是问题,关键就是有没有风险意识"。

因为采用现成的轻钢等环保材料,谢英俊目前推动的农村建屋项目,大多工期不长,而且在强调安全牢固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鼓励农民用旧有砖头、土坯等现成材料。"若都按照最环保的方式来盖,还会很省钱。因为工期大量缩短,基本上150-200平方米的双层小楼,花正常造价的60%就可以完成。

而在使用上,还更科学合理、美观时尚,放到欧美农村,都很时髦。"说到自己项目的特点,谢英俊很自信,"这样的小楼,抗震性尤其强,可抗9级以上的烈度,也就是说8级以上的地震,都震不垮!"

将台湾重建经验复制到大陆

"9·21"台湾大地震,是谢英俊人生的转折点。这次大灾难后,他受邀参与重灾区邵族部落重建工作。在接下来长期的重建中,谢英俊提出了"协力造屋"的计划,并只身投入台湾地震灾区,长时间和灾民同住,采用全新"社会运动"的模式,开展灾后重建。

在几年的工作中,谢英俊带领"9·21"诸多灾民,不再坐等救援资金,掀起一场影响力巨大的"自救"运动。当时为了提升灾民参与造屋的积极性,谢英俊甚至付薪水买灾民工时,为灾民盖房子。

对文化保存极为用心的谢英俊,当时还想了很多办法,从建筑角度最大程度保存了台湾邵族文化。透过邵族部落重建,谢英俊回归到"人"的位置上,去思考建筑的本质,也使得自己的建筑理念超越一般美学的领域,进入更深的文化意涵。因为这段经历,谢英俊成了岛内一时争说的焦点人物。

最终,谢英俊这个外族人,收获了排外心很重的邵族人的信任。而他本人,也凭借"9·21邵族家屋重建案",获得台湾"9·21重建委员会"重建贡献奖,同时入围2004年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奖。

对于曾经的辉煌,谢英俊没有说太多,只是强调当时提出"协力造屋"的口号,然后主张建筑"去工具化",透过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以资源最大化利用,让受灾的邵族人参与进来,一起建房。以类似社会运动的模式,来推展重建工作。

纷至沓来的荣誉,没有让谢英俊迷失方向,透过9·21重建,谢英俊坚信,找到了一个很有前途的事业———到农村去,发动农民协力建房,"几乎没有人涉及过这个领域,(这份事业)花几十辈子,也做不完!"

汶川地震后,谢英俊几乎在第一时间投入重建工作。这一次雅安地震发生后,谢英俊没有第一时间出现在公众面前,并不是他不着急,而是有了汶川重建的经验,谢英俊知道重建必须从长计议,必须有当地政府协力,也要有灾民参与互助。这样的农村重建,才有新面貌。

按照谢英俊团队现有的能力,一年建造一万栋新式农房也不在话下。"大陆市场太大了,可目前观念还没有拓展开!"谢英俊从未松懈,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