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仲伟合接受南方日报专访 谈“国际范”蓝图

2017-09-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编者按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源头动力.在广东经济发展率先进入新常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了展现各校实力.为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良好氛围,南方日报社和广东省教育厅今起联合推出"创新驱动高校争先"全媒体报道.深入走访我省知名大学,挖掘特色优势,反映创建高水平大学.特色重点学科.服务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做法经验.6月7日,南方日报专版刊发我校大型

编者按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源头动力。在广东经济发展率先进入新常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为了展现各校实力、为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良好氛围,南方日报社和广东省教育厅今起联合推出“创新驱动高校争先”全媒体报道。深入走访我省知名大学,挖掘特色优势,反映创建高水平大学、特色重点学科、服务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做法经验。

6月7日,南方日报专版刊发我校大型报道《打造“海丝”智库高地助推广东开放新格局》,相关微信文章《【广东牛校秀之9】99%的人不知道:四六级考试是广东这所大学研发的》及《【广东牛校秀之9】攻略秘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exe的正确打开方式】也在南方日报官方微信正式发布。敬请全校师生关注。

南方日报专版报道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接受南方日报专访,谈“国际范”蓝图

打造“海丝”智库高地  助推广东开放新格局

今天,2015年高考开锣。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高考英语标准化考试,正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研发”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标准,也诞生于此。

从建校时只有4个外语专业、300多名学生到如今八大学科门类、20个外语语种(其中19个小语种)、2万多名在校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走了半个世纪。正值壮年的她,有更多的底气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作为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外语人才最集中的高校,开设的语种专业已经完全覆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域;3年来,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向国家和广东呈报咨询报告、政策建议78份,80%以上得到各级领导批示;太平洋岛国战略研究中心将在这里挂牌,全国首个“外语学习大数据中心”将在这里落地;她的学生举手投足都是“国际范”——当过联合国实习生、“闯荡”过东盟,在国际交流、合作乃至竞争均具备强劲实力……

素有“九段翻译”“华南同传第一人”等美称的广外当家人、校长仲伟合更为50岁的她量身定制一个“国际范”的蓝图:“‘国际化’是广外的立校之本、特色所在。到2025年左右,广外将建设成为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成为引领广东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

广外校长仲伟合

掌门人访谈

制定多项外语“国标”,紧握外语界学术话语权

南方日报:在4月27日全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会议上,您提出“广外将建设成为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底气来自哪里?

仲伟合:我们在学科上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学校目前开设20个外语语种,是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外语人才最集中的高校。我们的外语学科整体水平居全国高校前三名,广外在国内首创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就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翻译学学科整体水平全国领先。

南方日报:据说广外是多项外语“国标”的制定者。

仲伟合:从20世纪80年代起,学校专家就开始主持国家外语能力测评体系研究。高考英语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都是由我们的专家研发的。目前,学校还是全国翻译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及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

近年来,学校牵头制定了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国家标准以及英语、翻译、商务英语专业国家标准,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和提供者,在我国外语界拥有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

“云山学者”国际学术界发出“广外好声音”

南方日报:在这些外语“国标”背后,人才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仲伟合:近5年,广外努力填补过去“国字头”人才的空白。目前,学校已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国字头”高层次人才19名。2010年,我们开始实施“云山学者”岗位计划,至今共聘用了52名“云山学者”。我们在引育人才上很舍得花钱,每年仅投入在“云山学者”项目上的预算就达到1500万元。

南方日报:这些高端人才给学校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仲伟合:这些高端人才发挥了学术“特战队”的作用,在学校科研成果创新中发挥了极为重要作用。

举个例子。引进的第一位“云山青年学者”杨静博士,与学校原有的两位从事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教授组成团队,连同其他青年教师和一批博士生、硕士生形成一股合力进行大脑语言领域的研究。前不久,杨静博士和李平教授在国际语言类顶尖刊物上发表了关于第二语言词汇学习成功者的脑活动变化的论文,成为学术界响亮的“广外好声音”。另一位美籍研究员KalimGonzales在心理学国际核心期刊发表有关婴儿双语学习的成果也引发学术界高度关注。

这些领军人才不仅带动了各自领域的学科发展,还推动了交叉学科协同创新,如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翻译学、语言工程学、商务英语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致力推动交叉学科的协调创新。图为该校研究生在脑与语言实验室学习脑电实验操作技巧

20个语种完全覆盖“海丝”核心区域

南方日报: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大背景下,广外如何利用优势为大局服务?

仲伟合:“一带一路”战略打开了全新的开放格局。中国要和世界互联互通,就必须打通互联互通的通道,而语言是主要的通道。

从2012年开始,广外就开始布局开设战略性小语种专业,去年,在3个老牌小语种专业——泰语、印尼语、越南语基础上,我们又增加了老挝语、柬埔寨语、缅甸语,今年又增加了马来语和乌尔都语。我们还拥有广东省唯一的教育部普通高校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目前,广外的小语种已覆盖了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域。小语种服务国家大战略,是我们给自己提的要求,也是我们长期的奋斗目标。

南方日报:您提出广外“未来要成为引领广东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在广东全面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时期,如何打造战略高地?

仲伟合:我们充分发挥学校多语种、多学科综合优势,组建了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2013年以来,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共向国家和广东呈报咨询报告、政策建议78份,其中得到各级领导批示68份,初步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型智库。研究院提交中央的战略咨询报告《对落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看法和建议》获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的批示。前不久,我们承担的外交部政策研究重点课题“对加强我国与南太平洋地区国家合作的看法与建议”等三项成果被评为2014年度外交部优秀成果。

另外,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广东太平洋岛国战略研究中心”也将在我校挂牌成立。受上级政府的委托,今年5月在广外开办了第一期太平洋岛国高级公务员培训班。24名来自斐济、密克罗尼西亚丘克州、萨摩亚和汤加的公务员围绕“中国国情文化”“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广东省情”三大主题,通过论坛、交流、共同走访等交朋友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计划。

南方日报:除了在战略研究上做文章,广外还在哪些领域进行尝试?

仲伟合:我们成立了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以产学研多元协同为途径,面向方兴未艾的国际语言服务产业,将高水平创新建设国际语言服务研究平台、国际语言在线教育平台、国际语言服务数据平台、语言服务企业培育平台。

此外,我们利用外语和法学的学科优势,开展交叉研究和学科发展前沿问题研究,完成了省人大常委会委托的多项重大立法及法律文书翻译任务。目前,广外已是我国涉外法治研究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镇之一。

到联合国、欧盟实习,广外人就是“国际范”

南方日报:今年广外将迎来50岁生日。分享一下您对广外的未来构想吧。

仲伟合:今后5年,我们计划再增加3—5个使用人口多、战略意义大的小语种专业,建设高层次小语种人才联合培养项目,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小语种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都有到对象国学习的经历等。在学科方面,我们将推动外语学科与经管法、计算机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催生一批新生交叉学科;率先构建国际化人才外语能力测评创新体系。还有,将建设我国首个“外语学习大数据中心”和首个“多语言支持电商产业服务中心”等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等。

力争到2025年左右,将广外建设成为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国家和广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开放性经济新体制服务。

南方日报:经过了半个世纪的筚路蓝缕,您觉得广外人身上具备什么样的气质?

仲伟合:我觉得广外人举手投足都是“国际范”。广外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培养“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有社会责任感的国际化人才。

学校与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268所高校和文化学术机构建立交流和合作关系、开展175个各类学生出国(境)学分项目。去年,近16%的学生出国(境)学习;每年有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2600多名留学生;同时,还有不少学生申请联合国、欧盟等实习。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们的研究团队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外籍教授的身影。

南方日报:如果要选出几张名片代表广外,您会怎么选?

仲伟合:我们学校有不少亮丽的名片。比如,国际志愿服务。近10年来的大型国际活动——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到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深圳大运会,乃至伦敦奥运会,再到各届广交会,都有广外志愿者的身影。

同声传译这张学科名片也很显眼。我们的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同类平台。称广外为“华南同传第一校”毫不夸张。

还有我们的女子高尔夫球队。球队5名成员都是国家主力队员,其中黎佳韵还是国家女子高尔夫球队队长。冯珊珊已经6次获得了LPGA(美国女子职业高尔夫巡回赛)冠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王蕙仪在联合国实习

广东省“关微”志愿者、“关微”热线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立、开通

牛校淘宝

小语种推动大战略 多语种撬动大产业

有人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个巨大的“英语角”,在这里,你或许随时随地会遇到20种外语:英语、法语、朝鲜语、印尼语……在这里,外语不仅仅是外语,还能够点石成金。

以多语种、多学科为基础的新型智库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决策咨询;省“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重大示范应用平台——广外传神多语港通过O2O模式直接服务华南各个经济区域中心政治、经济和文化;而学外语是不是会让人变聪明、怎样才能高效掌握外语,则可以在双语认知与双语教育实验室里找到答案。

新型智库▶▷“海丝”中心助力广东“走出去”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由广外牵头的广东“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升级而建,现属广东省2015年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两个重点培育建设对象之一,是贯彻国家“2011计划”、聚焦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服务国家急需及重大任务的战略部署。中心依托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由广外党委书记、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隋广军教授挂帅,汇集国内顶尖智库、一流大学与研究机构。

2013年以来,中心已向中央决策层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报告78份,获中央及省领导批示68份,产生良好的咨政效果。隋广军教授带领中心与外交部组成的联合调研小组远赴东南亚、非洲,与部分东盟和非洲国家一流智库、高校以及企业开展交流调研,调研报告获中央领导高度肯定。

中心研究员、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周方银教授表示,中心正着力构建常态化的高端国际交流平台,与国际知名智库在海外联合发布研究成果,充分发挥智库麦克风作用;与沿线国家重要机构建立合作与人才交流制度,培养沿线国家青年领袖。

多语港▶▷“外语盲”出国能变“本地通”

“外语盲”在国外也能变成“本地通”?“广外传神多语港”帮你忙!

多语港是广东省“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的重大示范应用平台,由广外与传神(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致力打造华南方便快捷的语言服务支撑平台。多语港的服务领域和功能涵盖政府国际文化交流的语言服务、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语言服务、社会跨语言沟通交流服务以及语言关联类产业人才实训、语言人才及专家库建立等。

多语港负责人举了个例子:假设中国游客在日本迷路,只要拍下附近日文路标,上传到平台,中文路线图即会发回到手机,指引你走上“正途”。

长期以来,广外发挥外语优势为广东乃至全国经济社会服务。以“华南同传第一人”仲伟合领衔的广外口译团队承担了历届广东省长洋顾问会议、中国—东盟博览会、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大型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几千名学生志愿者为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提供口译笔译等服务。“广外教学”遍及广东省高层干部和外经贸、公安等系统职工的外语培训。“广外足迹”踏遍贫困农村和城市大街小巷,每年暑期广外学子远赴贫困山区中小学开展英语义教、走进城市社区开展英语标示纠错等工作。

脑与语言实验室▶▷外语学得好,脑网络沟通更有效

汉语学得好的美国人,其脑网络沟通更加有效!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学习某一门外语要靠天赋。

这个研究语言与大脑关系的、有趣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自广外双语认知与双语教育实验室(原名“广外脑与语言实验室”)。该实验室由心理语言学界的权威桂诗春教授及国际双语领域的专家李平教授担任顾问,由董燕萍教授担任主任。实验室结合眼动等行为测试及脑电和脑成像的神经科学技术,探索双语学习的理论及实践问题,在国际同行享有较高的声誉。

最近,杨静博士与李平教授合作在国际核心期刊JournalofNeurolinguistics发表的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的研究报告,被美国CBSnews、加拿大CTVnews,Sciencedaily等众多海外主流媒体报道。美籍研究员KalimGonzales在心理学国际核心期刊Cognition发表有关婴儿双语学习的成果也引发学术界关注。该研究发现,“饭要一口一口吃,语言也要一种一种学”。婴儿在一个时间段内接收一种语言比同时接收两种以上语言的效果要好。

双语认知与双语教育实验室依托着广外龙头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该学科由桂诗春教授为首的一批学者创立,涉及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双语研究、二语习得、语言测试、语用学、词典学、语篇分析、计算语言学等多个研究方向,综合实力在国内排名第一,是在本学科领域里我国首批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

竞展台

全国首创:国家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全国唯一: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全国第二:2014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9.90%,位居全国第二。

全国外语院校第一:2013、2014年度国家社科项目立项数量稳居全国外语类院校首位。

全国唯一:教育部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全国外语院校唯一:通过AMBA国际认证。

全国外语院校唯一:入选“亚洲校园计划”。

全国首批: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

华南地区第一:现有20个外语语种,是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外语人才最集中的高校。向联合国提供高端翻译人才的全球19所大学之一。

华南地区唯一:外交部政策研究重点合作单位。

全省唯一:广东省国际化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全省唯一:教育部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全省首家:获得教育厅核准大学章程的首家省属高校。

全省唯一:国务院表彰“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

全省第一:2014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数位居全省第一。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赵琦玉 通讯员 刘红艳 王豪菁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通讯员 广外宣

总策划:莫高义 罗伟其 张东明 王更辉

总指挥:王垂林 王斌伟 胡键 郎国华

总统筹:王创 梅志清 姚侃 张纯青 谭仕龙 赖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