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丽与孙子 名人:王稼祥与朱仲丽
王稼祥,1925年投身革命,1938年后的一个时期,他是我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38年,肖劲光的妻妹23岁的朱仲丽从上海东南医学院毕业不久便到了延安,先后在边区医院当外科大夫、门诊部主任、王家坪和杨家岭医务所所长。这样一来,她同中央一丛领导同志接触得就比较多了,大家都感到她是一个性格直爽、活泼、能干的医生。
一天,王稼祥给肖劲光写了一张纸条子:你有时间带妻妹来玩。肖劲光看了看条子,高兴地将稼祥的意思告诉了朱仲丽。朱仲丽听了很兴奋。她想,稼祥是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地位很高,自己不过是一个刚走出大学门不久的学生,应当尊重他的感情。
于是,在一个星期天,肖劲光兴致勃勃地带着朱仲丽到王稼祥的住地王家坪去玩。这一天,王稼祥与朱仲丽在一起打了一阵网球,又一起到窑洞里下围棋,自此以后,他们常在一起了。不过,那时他们在一起也仅仅是打球,下围棋,时而,稼祥也谈谈自己的病况,经过一个时期的接触,他们彼此的了解更深了,感情也更近了,1939年正月,两人结了婚。
结婚以后,朱仲丽对王稼祥那种钦敬之情更加强烈了。她想,自己应当无微不至地关心他,用最大的力量去照顾他,使他不分心把革命工作搞好。两人的性格,情趣不尽相同,比如,稼祥好静,喜欢读书,思考,而仲丽好动,喜欢看电影,跳舞等。但结婚以来,他们夫妻之间从未吵过嘴,他们之间的感情,如同风平浪静的湖水那样深沉、含蓄。
在一个家庭,生儿育女是头等大事,但在王稼祥和朱仲丽看来,却微不足道,朱仲丽怀孕以后,意外地患了盲肠炎,需要做手术。她想,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党和国家的处境如此艰难,自己生了孩子怎么养呢?不如在作盲肠手术时,一起结扎上输卵管算了,一天晚上,她把这个不成熟的想法大胆地对丈夫说了,王稼祥一点也没在意,说:“好啊,那就结扎吧!
”朱仲丽说:“那将来可就没有孩子!”王稼祥还是不紧不慢地说:“没有就没有吧!”朱仲丽又说:“那就这样做了!”王稼祥点点头,表示同意。象这样关系到家庭生活中的大事,两个人竟然在谈笑之间就定下来了,并且这个异乎寻常的决定,从他们青年,中年,一直到老年,谁都没有感到反悔或抱怨。
新中国诞生后,王稼祥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第一副部长,首任中国驻苏大使,朱仲丽随之到了莫斯科。王稼祥生活相当中朴素,每月给自己定的薪金与使馆里的汽车司机的工资相等;而朱仲丽不但不要工资,就连原来应得的供给制也取消了。
长期在苏联生活,语言不通是很不方便的。王稼祥俄文水平很高,尽管工作忙,也帮助朱仲丽学习俄语,非常认真,耐心地讲解辅导,使她进步很快。
两人虽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但他们互相尊重,彼此支持。朱仲丽喜欢跳舞,按理说王稼祥是应当陪她一起去玩一玩,但因为工作忙,他去的次数屈指可数,一般都是朱仲丽一个人去跳。她每次去跳舞时,就对丈夫说:“稼祥,我去跳舞了!”;王稼祥点点头,高兴地说:“好哇,早点回来。”
给王稼样做饭的大师街老耿,在延安时就给他烧饭。朱仲丽觉得这是他的炊事员,;自己不配吃,因此,她对饭菜从不提出什么额外要求,烧什么吃什么。王稼祥吃饭快,朱仲丽害怕他消化不好,就常常提醒他:“慢点吃!”王稼祥答应了,可慢了一会儿,又决起来。
多少年来,王稼祥在朱仲丽的体贴、照顾下,身体有很大的好转。有一次,毛泽东对朱仲丽说:“我们以为稼祥不会治好的,他现在每天工作十小时,主要是靠你。”周恩来看到他们生活得那么和谐、幸福,赞许他们是一对“模范夫妻”。
十年动乱中,王稼祥和朱仲丽都未能幸免,他们一起被掀上台去批斗,一起被“关押”在牛棚里,又一起被送到河南一个有高墙的干休所。在那里,吃、住条件不好,没有大夫给看病,朱仲丽担起了全部的家务活。他步行到乡下去给丈夫买稻草铺床,每天给丈夫熬药,烧饭。但不久,王稼祥便离开了人世。
粉碎“四人帮”以后,王稼祥与朱仲丽的冤案得到彻底平反。朱仲丽继续去完成王稼祥未竟的事业。她虽年事已高,仍奋笔撰写回忆录和创作小说。1982年,她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如今她已进入古稀之年还在争分夺秒,潜心埋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