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生轻功 张文生:台湾年轻人 别把“反中”当成酷
习马会取得圆满成功,让“台独”有些坐不住了。据台湾媒体报道,“太阳花运动”领袖陈为廷等27人日前在台湾松山机场“等候”马英九,因冲击警方指挥部被捕。应该说,从今年4月初台湾一些人鼓动的“反对加入亚投行”行动来看,台青年参加这种活动的人数已经大大减少。这也说明台湾社会尤其是台湾青年正在反思,“太阳花运动”带给台湾的是什么?
政治上受到国民党、民进党之间政党恶斗的牵引,民进党和“台独”社团有意识地把一些台湾青年推到“反中反马”的前台;经济上,台湾青年对当局施政的不满,积累多年的怨气似乎找到一个释放口;文化上,青年一代深受李登辉、陈水扁时期“去中国化”文教政策的影响,对大陆仍怀有敌意、忧虑等复杂的情绪。如果说政治、经济上的原因是现实的易变因素,思想文化上的原因则是深层次的历史现实交错,不易改变。
“太阳花运动”这一批台湾青年,多数成长于20世纪90年代的台湾政治转型之后。加上多年民粹主义政治的影响,以及绿营的纵容与支持,使得他们言论无尺度且不用担心法律的惩处。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的一代,他们的口号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以至于人们看到了光怪陆离的一幕:一面是“太阳花运动”的领导者、抗争的“英雄”,另一面却是在公众场所公开骚扰女性的色情惯犯;一面是头缠“民主不能交易”的“太阳花女神”,另一面却是拿着身体去交易的“问题女子”。
这些台湾青年因为觉得“时髦”所以人云亦云,因为觉得“很酷”所以亦步亦趋。当然,这也是成长中青年人的共同特点,只是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自以为民主成了习惯,自由成了新潮,却没想到掉入了旧思维的政治陷阱中。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社会逐步完成了政治转型,但同时也是分离主义泛滥的时期,对成长中的这一代年轻人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两岸交流不断增加,台湾社会却残存着“仇共、反共、恐共”的历史余绪;冷战格局已经彻底瓦解,台湾社会却仍有人希冀回到美国保护下的东西方阵营对抗的旧格局中;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台湾社会却依然沉浸在经济起飞年代的美梦中,对外筑起了保护主义的高墙。
这一代台湾青年是草莓族、是低头族、是滑世代、是新新人类。可是新新人类千万不要继承旧世代的旧思维,年轻人要勇于承担责任,也要勇于面对挑战,不要自觉或不自觉地穿上“台独”的外衣,把自己也把台湾封闭起来。台湾青年今天的选择将深刻地影响台湾社会明天的发展,他们应当勇敢地承认,“台独”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台湾社会的选择。(作者是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所长、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