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容庚藏帖》获“十佳图书”
5月26日,我受邀参加了2016 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终评会,主要对文物文献类图书进行审议推介。这次获得“十佳”和“优秀”荣誉的图书,可以说是名至实归。尤其对《容庚藏帖》获“十佳图书”感触很深,在此多说几句。
《容庚藏帖》内容全部影印自容庚所搜集、收藏的书法丛帖,这批丛帖多为珍贵名帖,包括不少珍本、善本;在内容编排上,依容庚所著《丛帖目》之分类序次,分历代、断代、个人、杂类、附录类,共二十卷,卷一至卷十为历代,卷十一、卷十二为断代,卷十三至卷十五为个人,卷十六、卷十七为杂类、卷十八、卷十九、卷二十为附录。
这套丛帖共172 种182函755 册,全部为宣纸线装仿真影印,编校精当、制作精美、选墨考究,忠实地反映了原帖面貌、完整地保留了版本信息。
所以《容庚藏帖》与以下四点相关:四个国家级评审、三个最、两个细及三个贡献。四个国家级评审:它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重点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资助近700 万元),获得国家2016 年度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
三个最:容庚先生是最著名的金石丛帖研究专家,著有《丛帖目》等书;容庚先生所藏丛帖是最珍贵的一批善本丛帖,包括《式古堂法书》等海内孤本;《容庚藏帖》的出版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碑帖整理出版项目。
两个细:对丛帖的版本甄别鉴定细致,如专家对《诒晋斋法书》等丛帖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拓本的鉴定,细致入微,最终只遴选一种善拓付印;印制精细,帖中二三毫米的小字笔锋也毫发毕现。三个贡献:一、《容庚藏帖》的出版,将推动古籍校勘翻开新的一页。
谢国祯先生指出:“金石碑帖,次真迹一等,其内容若为古籍整理辑录、校勘之用,必有所得。”丛帖中的诗文与别集、合集相校多有“异文”,甚至就是佚诗佚文,而古籍校勘鲜有引入丛帖内容者。
《古籍整理出版简报》曾刊文《东书堂法帖出版与全宋诗补遗》,即用丛帖内容补《全宋诗》佚诗十首。目前《容庚藏帖》释文工作,尤其是对草书的释文,已全面展开。二、沈从文先生指出:“要熟练草书,要大量阅读丛帖,丛帖中有罕见史料。
”《容庚藏帖》碑传纪铭奏章信札中即有丰富的多种史料,可供历史、文学史研究者参考使用。三、《容庚藏帖》的出版是一次对明清碑帖文物大规模的保护,免其被岁月残蚀而留下不可弥补的损失。在《容庚藏帖》及《丛帖目》之外,仍有约百种丛帖,但多残缺不全,这应唤起我们对珍贵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这一点,此书主编、广州市博物馆馆长程存洁先生作出此重大贡献。
须要强调的是,“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的看点有三:一是原则和规则是公开公正透明的:终评会上,15 位专家根据图书、评介,都充分发表了意见,即使是不同的看法,也都得到了充分的阐述;二是快:充分论述之后投票、计票,并当即在专家组公布名次、终评结果,即外界有想法者也无暇上下其手;在文化遗产保护日到来之际向全社会公布;三是向社会发表文章介绍评审结果的缘由,使各方心中明晰,明白下届努力的方向,这都是评审工作的组成部分。
与会专家说:“如果我们不能推出最优秀的图书,专家组的权威性何在?如何面对社会和历史的检验?”这种公开公正透明的评审,无非为推动出版业与社会的进步;反之,则会对我们社会起到很大的腐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