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二胡演奏家伊淑文访谈·两根弦上的历史情怀

2018-03-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二胡,这件隋唐时西北边鄙游牧民族"便马上"的奚部之乐;元明后传入中原农耕文化的汉地胡琴;明清时遍布江南民间百戏的二弦之器,如今正乘着时代发展的神舟飞船,在茫茫宇宙之中,向着人类居住的"蓝色星球"尽情讴歌--常言道:一代有一代之生活,一代有一代之文化.那么,一代就有一代之音乐,一代就有一代之 二胡.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伊淑文--辽宁文越艺术培训学校校长,多年来致力于二胡艺术与教学的发展,网站记者特邀伊淑文老师,为我们讲述她所了解的二胡艺术.记者:众所周知,中国的

二胡,这件隋唐时西北边鄙游牧民族“便马上”的奚部之乐;元明后传入中原农耕文化的汉地胡琴;明清时遍布江南民间百戏的二弦之器,如今正乘着时代发展的神舟

飞船,在茫茫宇宙之中,向着人类居住的“蓝色星球”尽情讴歌……常言道:一代有一代之生活,一代有一代之文化。那么,一代就有一代之音乐,一代就有一代之 二胡。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伊淑文——辽宁文越艺术培训学校校长,多年来致力于二胡艺术与教学的发展,网站记者特邀伊淑文老师,为我们讲述她所了解的二胡艺术。

记者:众所周知,中国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二胡作为民乐的典型代表,久经沧桑,您能简单为我们讲讲二胡的历史发展吗?

伊淑文:二胡,唐代称“嵇琴”,宋人称之为“奚琴”,等到元朝,胡琴的形制就跟现代二胡十分相似了。明清时期,二胡作为弓弦乐器的代表,以深沉的韵味及丰富

的表现手法,在独奏、伴奏、民族器乐合奏及地方戏曲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经过千余年的历史沉淀,二胡迅速融入近代社会生活中,以其所具有的浓郁民族风 味成为民间普及率很高的乐器,被称为“中国式小提琴”。

记者:原来二胡享有如此之高的美誉,在您眼里,二胡是怎样的一种乐器呢?

伊淑文:每一种乐器都有它的独特之处,二胡的特点尤为突出——豪迈时好似万马奔腾,悲壮时犹如杜鹃啼血。其哀婉刚毅的优美音色和无所不能的表现力度,正是它深受中国人喜爱的原因所在。

记者:就您看来,当今的二胡和古时相比,在演奏风格上有何变化吗?

伊淑文:如今随着现代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各民族文化空前大融合,二胡这种民族乐器,已经由中国近代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创立的“调和之路”,逐渐走向了“西化之旅”。二胡的发展,似乎正沿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工业化道路前行。

记者:您怎样看待二胡艺术发展的这种变化?致使其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伊淑文: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今的年轻一代,伴随他们成长的,是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都市文化熏染。像上个世纪流行的街头艺人、城乡庙会、乡村戏场已离他们太遥远了。他们的二胡风格,自然会寻求全新的语言个性,彰显时尚的审美追求。

记者: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于二胡如何走好它的未来之路,您有何见解?

伊淑文:有位名人曾说过,“任何优秀的东西,如果几百年不变甚至上千年不变,也会变得非常平庸。”二胡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一方面

要保持和发扬中国二胡的独特气质之美;同时也要走勇于吸收、借鉴世界音乐艺术的开放路子。通过广泛学习国内外同类拉弦乐器的结构性能、发音机理以及演奏技 法等,结合二胡自身进行深入探索,使其不断改革,逐步完善。

记者: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带领我们走入二胡的多彩世界,您对新时代的二胡演奏继承者们有何寄托吗?

伊淑文:在艺术的范畴里,没有不好的观众,只有不好的演员。我相信,通过二胡艺术的日趋普及,会有更多优秀的后备人才,加入到发扬二胡艺术的使命中来,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一定会继续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