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飙女儿 耿彪的女儿耿莹历任过什么职
耿莹(1939.12—)女,湖南醴陵人,原国务院副总理耿飚之女。耿莹创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是中国画研究院医生兼从事绘画创作。作品入选全国美展。作品有《听琴》、《文姬归汉图》、《游园惊梦》等。耿莹女士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她是一位画家、社会活动家、灵山世界公益论坛发起人。
她常说是上一代人的熏陶,铸就了她坚韧的性格和敢想敢为的闯劲。多年的艺术经历使她与华夏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这种时间与经历凝集而成的厚重,让年近七旬的她坚毅的选择了一条执着于追寻探索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为理想的人生道路。
耿莹不满一岁就跟着父亲南征北战,父亲的马兜子便是儿时的摇篮。“每打完一仗,父亲的习惯动作就是摸摸马兜,知道我安然,便继续前行。
有一次打仗,警卫员把我放在战壕里,忘了带走。”跑出两里地后,耿飚发现女儿不在,但默不作声。“在父亲看来,战士比女儿更宝贵,他不能牺牲了女儿,再搭上一个战士。”如果不是马夫坚持回去救耿莹,她也许就夭折了。
“直到上世纪90年代父亲住在医院的最后时刻,他才流泪告诉我这段经历。”上世纪60年代初,中专毕业的耿莹被分到北京地质队,爬了10年山,找了10年矿。“文革”后,她被调进北京制药厂当工人.
..耿莹(1939.12—)女,湖南醴陵人,原国务院副总理耿飚之女。耿莹创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是中国画研究院医生兼从事绘画创作。作品入选全国美展。作品有《听琴》、《文姬归汉图》、《游园惊梦》等。
耿莹女士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她是一位画家、社会活动家、灵山世界公益论坛发起人。她常说是上一代人的熏陶,铸就了她坚韧的性格和敢想敢为的闯劲。多年的艺术经历使她与华夏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这种时间与经历凝集而成的厚重,让年近七旬的她坚毅的选择了一条执着于追寻探索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为理想的人生道路。
耿莹不满一岁就跟着父亲南征北战,父亲的马兜子便是儿时的摇篮。“每打完一仗,父亲的习惯动作就是摸摸马兜,知道我安然,便继续前行。
有一次打仗,警卫员把我放在战壕里,忘了带走。”跑出两里地后,耿飚发现女儿不在,但默不作声。“在父亲看来,战士比女儿更宝贵,他不能牺牲了女儿,再搭上一个战士。”如果不是马夫坚持回去救耿莹,她也许就夭折了。
“直到上世纪90年代父亲住在医院的最后时刻,他才流泪告诉我这段经历。” 上世纪60年代初,中专毕业的耿莹被分到北京地质队,爬了10年山,找了10年矿。“文革”后,她被调进北京制药厂当工人。
37块钱一个月的工资,耿莹整整拿了17年。由于经济困难,耿莹的大女儿一直由耿飚夫妇帮助抚养。 耿莹听说厂里要成立肿瘤研究所。“我特别想去,但厂长和书记不认识我,怎么调去?”耿飚女儿耿莹开始策划:“那时候厂里有篮球队,领导经常去看比赛。
谁也不知道1958年国家培养的5000名运动员中,我就是其中之一。篮球、短跑我都是国家三级运动员水平。”每个早班下班后,耿莹都赖在篮球场等待“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一个漂亮的三步跑,领导愣住了,问我是谁,愿不愿意到篮球队。我满口犹豫,还欲擒故纵地提出‘除非当队长’。”就这样,耿飚女儿耿莹当上了篮球队长,还如愿进了研究所。 搞地质的如何做医生?这在耿莹看来,这根本不是问题。
作为耿飚女儿耿莹这一点很像父亲,学习能力超强。据说,1935年红军强渡乌江,耿飚靠着以前做矿工懂得的一点机械原理,硬是啃下了一本《工程学》,36小时建成了横跨乌江的浮桥。
后来成为军中少有的架桥专家。凭借勤奋,耿莹硬是钻进了医学圈。“晚上回家哄孩子睡了,就啃书本,做试验。”耿莹最终成为一名专业的研究人员。 所里调进4位专家,没有正规学历的耿莹,被分配去饲养试验用的动物。
“即便养动物,我也做到最好。最后他们发现,给猴子抽血,猴子只认我;要让小鼠保持体重,也要找我。”渐渐地,所里很多工作离不了耿莹。但耿莹的心早已飞走。“我要考个医学学历给他们看看。”夜深人静时,37岁的耿莹挑灯苦读。
1979年北京中医学院招生,从全国194名学生中录取30名本科生,之后再从30名里取8名读研究生。耿莹出乎所有人预料,全部中选。拿到沉沉的学历本子,耿莹又有了新计划:“当时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全中国最有威望的老艺术家都集中在此。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如果两者兼顾,该有多好。”耿莹毛遂自荐,提出给这些“国宝”当保健医生。“其他保健医生早晚把完脉就走了,我不是。我到每个老画家的合同医院抄病历,给他们建个人医疗档案卡。
他们将自己的作品送给我。我不要。只要求当他们的学生。”WkF “一次,见到山水画大师亚明先生,他说,‘丫头,你要学画就把《八十七神仙卷》画10遍。对临,默临,最后背临。
”随口的一句玩笑,亚明过后就忘了。然而3年后,当他见到耿莹拿出画了3年的《八十七神仙卷》时,一下子就愣住了:“丫头,你行!”WkF 耿莹当时特别喜欢王叔晖的工笔人物画。然而,这个一辈子未婚、性格古怪的奇才总也瞧不上耿莹。
“每次去她家,她都说,‘耿莹同志,你好,请坐,您自己倒水,我没时间。’最后说,‘我累了,您回去吧。’我就这样坚持在她旁边站了半年。她终于开口了:‘你真的要学画?我以为你们高干子弟就是玩票。
’”耿莹终于征服了最难攻克的老师。WkF 耿莹擅长人物画,她创作的《听琴》、《文姬归汉图》、《游园惊梦》还入选了全国美展,但这才是耿莹人生目标的第一步。“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要我去趟湖南,看看乡亲们的真实生活。
爸爸要求我做笔记,告诉他现在那里人民的生活究竟怎么样。他们那一代人的脑子里,想的就只有人民。”WkF 耿莹走访了6个县,“记了厚厚的两本日记。在桑植,我住在老乡家,早晨总不见大嫂下床,原来她没裤子穿,家里唯一的一条,给丈夫穿着上山砍柴去了。
”湖南之行触动了耿莹。“当时改革开放了,我想做生意挣钱给老家。”耿莹在珠海建了个公司。“等营业执照办完了,我拿回来给父亲看。父亲眼睛睁得特别大,说:‘女儿,你10块钱都数不清楚,怎么做生意?’我说:‘没关系的!
我3年后肯定成功’。”耿莹没有选择停薪留职,一纸辞书自己打破了“铁饭碗”。“爸爸常说我的字和我的人一样,连跑带颠的。但家里忍耐性最强的也是我,我就是摔个大跟头,只要能爬起来,还继续走。
”WkF 耿莹最终选择去美国打拼时,已近50岁,大家都担忧她在美国能否生存。耿莹信心十足:“给我3年时间!如果3年后我没饿死,我就要在美国横着走。
”WkF 果然,来到美国的第二年,她就拥有了6亩土地和54棵果树。耿莹是从摆小摊起家的。“我当时跟随走秀公司,摆摊卖淡水珍珠。自己设计,做项链耳环。雇不起工人,我就自己卖,手舞足蹈地比划;人家看好了,我就赶快给上好扣子包好。
”WkF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耿莹没有朋友,没人交流。“有时候做着做着,我就开车到山上,大哭大喊。谁知道你是耿家大小姐,哭喊完了,又去摆摊——人家能挣钱,我为什么不能?!
”WkF 熟悉美国后,耿莹又开始“设计”:“我父亲当国防部长时,美国国防部长布朗曾访问中国,父亲曾将我的一幅画送给他。”于是,耿莹给布朗写了封信,夹着她和父亲的合影以及那幅画的照片。“想不到两周后,布朗秘书打来了电话。
”就这样,耿莹以中国画家的名义,走进了布朗的俱乐部。“那是一个上流社会的场所,我给很多石油大亨、军火商、社会名流画画。”耿莹的第一张画,是给一位在“二战”时期发了战争财的美国人画的。
“他说他的前妻对中国很感兴趣,长得也像中国人,想让我给她画一幅肖像。我在画中给她穿上李清照的衣服,拿本古书,还配着李清照的诗。”事后,耿莹最终拿到了2.7万美元,并从此成为美国上流社会最受欢迎的中国女画家。
WkF 在美国,耿莹常想起往事:“小时候喜欢看《复活》、《红与黑》之类的世界名着,父亲不高兴,让我收起来,把《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塞给我。他说:‘你是中国人,你必须先了解中国的东西,然后再去接触外国的,才有鉴别和比较。
’”就这样,耿莹带着孩子们回到了故土。“现在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好,国门大开。但同时,外国文化也包围了我们的孩子。孩子开始染头发,学嬉皮士,参加偶像秀……美国的一些庸俗文化,我们接受了;而我们的万里长城,现在只剩下2500公里;龙门石窟上的雕刻工艺,也已经失传了。
”WkF 经过4年奔波筹备,耿莹的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终于获得批准。“很多人问我,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要折腾?命运安排我生在中国,生在耿家,我要对得起我的父亲。
父辈靠双腿走出来的江山,我们必须保护。我只求做一个闪亮的‘小灯泡’。当孩子们有一天发现自己国家的文化博大精深时,我希望他们内心充满民族自豪感,能跟着‘小灯泡’找到回家的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