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惟敏夫人 从安居走向宜居—清华大学庄惟敏谈西安人居发展

2017-08-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 记者 魏影 实习生 雷伟东 摄 安居-乐居-宜居,改革开放30年来,在整个中国人居环境变迁的历程中,大致经历了这样的三个阶段.作为30年来整个国家居住环境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西安正在经历这样的变革.7月26日下午,由中国建设报.西安市规划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当时代人居大讨论"活动,在我市举行.来自我国建筑界.学术界.文化界的众多知名人士,围绕中国当时代人居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形成了<中国建筑人文时代西安倡议&g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 记者 魏影 实习生 雷伟东 摄 安居—乐居—宜居,改革开放30年来,在整个中国人居环境变迁的历程中,大致经历了这样的三个阶段。作为30年来整个国家居住环境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西安正在经历这样的变革。

7月26日下午,由中国建设报、西安市规划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当时代人居大讨论”活动,在我市举行。来自我国建筑界、学术界、文化界的众多知名人士,围绕中国当时代人居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形成了《中国建筑人文时代西安倡议》(以下简称《倡议》)。

本报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庄惟敏先生。 从安居到宜居 庄惟敏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居的最初变革开始于1995年的安居房。

在当时的情况下,安居房模式相同、格局类似,缺乏个性。 199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即23号文)明确指出,从当年下半年起,开始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展开,中国进入买房时代。

大约2000年前后,“安居房”统一被“经济适用房”所代替,整个商品房市场从“建什么住什么”转向了“住什么建什么”。

随着整个住房走向市场,老百姓可以通过房贷金提前圆住房梦,“宜居”成为人们选择房屋的重要标尺之一。作为著名的建筑师,庄惟敏认为,简单理解“宜居”,即主要是针对居住环境质量而言,大致要符合交通发达、便于出行;生活服务设施人性化,社区周边具有布置完备、分布合理的购物环境、医院、娱乐和教育机构;此外,社区的公用事业配置也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即无障碍供水、供电、采暖、邮政和网络系统等;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环保必须达到一定指标,例如废水、废物、废气的处理要达标,社区内部的绿化面积必须达到一定的百分比等等。

进入新世纪,人们在花费大半辈子积蓄购买商品房时,条件越来越细化,要看户型、社区位置,交通、医疗、绿化等等诸多要素也都成为他们考虑的重要标准。

庄惟敏认为,《倡议》完成中国人居前30年中所有的人居观念无法完成的“质变”,它准确、科学的定义引领了当时代中国人居的发展内容与发展方向,避免了中国人居未来过程中的弯路倾向,将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完成当时代中国人居由“量变”到“质变”的伟大使命。

西安具有“宜居”先天优势 庄惟敏回忆说,“记得第一次来西安时,都是很低矮的、砖砌的房子,颜色灰暗,非常旧。

”但现在再到西安,整个城市既有现代都市的明丽、疏朗,又有历史名城的人文历史感。他认为,西安最大的地域特色就是很具有历史厚重感。举不胜举的历史遗迹都是历史片断,在西安的历次城市规划中,都能有意识地注意到保护这种地域特色。

“正是这种意识,使西安在与北京具有非常类似的地域特色的同时,在居住环境的变迁中,又发展出了自己的独有特色”。 庄惟敏非常感慨地说,西安最近10年来的变化非常快。

一方面大力保护历史遗存,另一方面倾力打造现代城市氛围,在融合历史与现代过程中,规划、城市建设都非常到位。他说,由张锦秋大师设计的“三唐工程”,运用了传统空间中国园林布局手法和现代旅游中的格局相结合,创造了充满历史文化情趣的文化景区。

这种以保护促开发的打造,为“宜居”提供了非常好的人文历史环境。 在庄惟敏看来,以“宜居”为诉求,西安等国内大多数城市,在提升住宅品质方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最初,商家以“高尚住宅”吸引老百姓;稍后,商家又增加了楼盘自身规划建筑素质的内容;现在,具有前瞻眼光的商家则开始从住房软件方面加强高品质元素,如智能化系统、社区服务、社区公园化理念等等。 “建筑带动城市发展”,采访中,庄惟敏再三强调这一理念。

即在城市建筑和城市建设基础上实现的整个社会面貌和人们生活内容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西安先天具有的人文历史资源,在未来中国人居发展过程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记者 王丽 实习生 苏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