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南的儿子 卓越的外交家——王炳南
王炳南(1909~1988),乾县阳洪镇好畤村人。父亲王宝珊早期加入同盟会,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后来成为杨虎城将军的高级参议和挚友。王炳南从小受家庭影响,少年时期便投身革命,1925年在陕西三原县城读书时便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8岁就成为中共党员。
1926年任中共乾县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组织领导了家乡农民群众的抗粮抗捐斗争。1929年,王炳南受爱国将领杨虎城资助先后赴日本、德国留学,在德国留学期间,组织“反帝大同盟”,并担任德共“中国语言组书记”、国际反帝大同盟东方部主任、旅欧华侨反帝同盟主席,积极领导革命工作。
1936年,王炳南接受党组织的指派而回国,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中,他协助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并充当杨虎城和张学良之间的牵线人,促进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第二次合作,毛泽东和朱德都亲自写信表扬他。
之后,王炳南任西北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王炳南担任毛泽东的秘书,负责安排毛泽东在重庆期间的一切工作。
谈判结束后,王炳南跟随周恩来到南京,担任中共驻南京代表团外事委员会第二副书记兼发言人。1947年国共谈判破裂,他相继在延安、晋绥和西柏坡工作,担任中共中央外事组副主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王炳南协助周恩来筹组外交部,并任外交部办公厅主任、部长助理等职。1954年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日内瓦会议代表团秘书长”。1955年派任中国驻波兰大使兼“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方第一任首席代表,参加了长达9年的中美会谈。
1964年,王炳南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安排王炳南出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兼党组书记。
1988年,王炳南因病医治无效在家逝世,终年80岁。按照他的临终遗言,家属将他生前积存的2万元捐给家乡建设了炳公小学。1991年清明节,遵照王炳南的遗嘱,他的骨灰从八宝山公墓迁回故里,安放在炳公小学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