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荣的夫人 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让市场引领百万人脱贫
综合消息: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雪荣,就深化改革和精准扶贫等议题,分别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记者采访。他说,各地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担负起改革的“第一责任”,争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挖掉贫困的根子,阻断贫困传递,最终要靠发展产业和扶持就业;大别山老区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其核心是建立健全政府 市场主体 农户 银行 保险的“五位一体”共同推进机制,在市场主体的带动下,让贫困对象“借船出海”。
3月8日,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分别刊发了上述采访的报道。
就深化改革激发“中国力量”这个话题,刘雪荣与人民日报记者苏艺进行了对话。刘雪荣说,在少数地方、个别单位,虚假改革、形式主义改革、关门改革的问题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解决这些问题,各地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担负起改革的“第一责任”,争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对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要高度重视、亲力亲为,中央有具体要求的,要一竿子插到底,不折不扣落实下去;中央提出原则要求的,要结合实际进行细化实化。
怎样才算是“改革促进派”和“改革实干家”?刘雪荣说,争做改革的“促进派”,就要看改革的主体责任是否落到实处,改革的工作机制是否构建到位;争做改革的“实干家”,就是要精准发力不要无的放矢,要深入调研不要盲目跟风。
抓改革落实,如何做到“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刘雪荣说,黄冈始终坚持“‘规定动作’求落实,‘自选动作’争领先”。在精准扶贫中,黄冈市建立了“1 5 N”精准扶贫工作体系,推行政府 金融 保险 公司 农户“五位一体”的精准扶贫模式,在落实中有创新。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皮曙初的采访时,刘雪荣说,在实施“六个精准”过程中,易地搬迁、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这几个一批任务繁重、必不可少;但挖掉贫困的根子,阻断贫困传递,最终要靠发展产业和扶持就业。从精准识别摸底看,多数贫困对象具有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的潜在空间,60%贫困对象希望发展产业脱贫,期盼依靠企业、能人带动脱贫致富。
“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主体的关键作用,实现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最佳融合。
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夏静、张晶关于黄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采访时,刘雪荣说,黄冈坚持“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原则,从过去的“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直扶到户到人。大别山老区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其核心是建立健全政府 市场主体 农户 银行 保险的“五位一体”共同推进机制。
在市场主体的带动下,贫困对象就能“借船出海”。黄冈参与脱贫攻坚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有1000多个,意向带动贫困户5万多户、14万多人增收脱贫,成为推进黄冈产业精准扶贫的“种子选手”和“主力队员”。
例如麻城兆至蔬菜专业合作社,计划帮扶5000户贫困户发展蔬菜产业,整个市场销售全部由兆至来谋划和组织,将千万农户与广阔的大市场联系起来,带动了贫困对象脱贫致富。
通过市场主体建立起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例如黄梅龙成集团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五金”(租金、薪金、酬金、奖金、订金)油茶产业扶贫机制,实现了贫困户长久增收、稳定脱贫。
如何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刘雪荣说,黄冈将从四个方面推进精准扶贫。一是统筹扶贫与民政、教育、统计、调查队等系统衔接,实现贫困村、贫困户数据对接、共享,建立全市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二是推进教育扶贫、低保兜底、医疗救助、生态补偿、易地搬迁“五个一批”到户到人。
三是按照“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要求,构建涉农资金整合机制,确保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四是推进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文明创建三元融合。以48个重点项目为载体,进一步提升精准扶贫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