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二刘大战:刘湘刘文辉叔侄争夺四川主导权
如果说四川传统戏剧里的叔侄传奇是一场大戏,那么“二刘大战”无疑是这场大戏的高潮。这场大战,既因其巨大的“阵仗“——双方参战总兵力二十余万,耗资达五千万之多,伤亡难以计数——成为民国四川军阀混战的“最佳代表”,更因为这是一对安仁叔侄间的“大对决”,给时人和后人带来了无尽的“话题”。
至1917年刘文辉回川后,十五年间,二刘叔侄相互提携,最终成为四川省内无人可及的“双峰”。若无刘湘的提携与扶持,刘文辉无以在川军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但刘文辉对刘湘的帮助也很大:驻防叙府后,对刘湘不断予以钱粮支持,刘湘作战予以军事支持,刘湘下野时更予以保护。
可以说,二刘叔侄之发展壮大,叔侄两人对于对方来说,功劳都不可谓不大。二刘叔侄间的这种合作,实可谓“双赢”之局。然随着叔侄两人的各路敌人一一败北,不复为威胁,叔侄两人间的共同利益消失,矛盾日趋凸显。盖刘氏叔侄二人皆有独霸四川,“问鼎中原”的雄心,故正如刘湘的“神仙”军师刘从云所云:一山不容二虎,“一川不容二流(刘)”。
二刘战前,矛盾摩擦不断。刘文辉尝以巨款贿赂刘湘部将范绍增等,刘文辉五哥刘文彩更派人至重庆行刺刘湘,两事皆未遂;刘湘亦扣留刘文辉所购买的军火,刘文辉亲自至重庆索还,并图改善关系,终无果而还;刘文辉还央请安仁刘氏族长刘文渊出面“说合”,也毫无效果。加上败于刘文辉后托庇于刘湘的李家钰、杨森、罗泽洲等亦从中挑拨,二刘矛盾遂不可解。
1932年10月1日,罗泽洲部突袭刘文辉驻顺庆(今南充)部队,随后刘湘等通电声讨刘文辉,“二刘大战”爆发。时刘文辉以四川省主席之尊,手握川、康八十一县防地,总兵力有十一万三千余人,号称全省“第一”。然部队分散,难以拒敌。
加之刘文辉发展过快,忘乎所以,不择手段扩展力量,在川军中树敌过多,与“保定系”之邓锡侯、田颂尧等亦成仇雠,遂陷孤立之局。故开战后刘文辉部节节败退。11月初,田颂尧部突袭刘文辉驻蓉部队,成都再演“巷战”,是为“省门之战”。
刘文辉虽反攻打败田军,然川南泸州等地孤立无援,激战数十天后被迫投降刘湘,是为“泸州之战”。12月,刘湘、刘文辉部爆发“荣威大战”,是为“二刘大战”中最大战役。刘文辉虽一度占优,然后继乏力,最终双方平手。
1933年1月,刘文辉回成都,以防地丧失三十余县,又以邓锡侯在背后“捅刀子”,遂进攻邓部。两军沿毗河对峙数月,不分胜负,是为“毗河之战”。5月26日,刘湘与邓锡侯等在乐至召开“安川会议”,决定联合进攻刘文辉以“安四川”。
6月,刘湘正式西进,陆续击败了在荣县、资阳等地的二十四军。7月8日,自觉无力对抗刘湘的刘文辉率军放弃成都,并通电辞去四川省主席的职务,所部坚守岷江沿线作最后抵抗,是为“岷江之役”。8月15日,联军全线突破岷江,刘文辉军土崩瓦解。
刘文辉率部退到雅安,联军继续追击,刘文辉又率残部退到了汉源。刘湘虽可乘胜追击,然碍于与刘文辉的叔侄关系,亦有保刘文辉以待来日为己所用的目的,遂“见好就收”。1933年9月6日,叔侄两人通电停战,以“国难至此,救亡之责,我辈奚辞,自当团结同胞,枕戈待命”,因此“结束军事”。轰动全国的“二刘大战”遂落下帷幕。
“二刘大战”成为民国四川军阀混战的“绝唱”。刘文辉二十四军虽存,但部队损失了四分之三,防区丢失了五分之四。刘湘通过打败自己的幺爸,地盘、军事实力同时达到了顶峰。
1934年12月21日,南京国民政府承认刘湘的地位,任命刘湘为四川省政府主席。1935年2月10日,刘湘正式就职。1922年辞去“川军总司令兼省长”一职后的第十三年,刘湘终于成为了实至名归的“四川王”。安仁在四川的威名,因为刘湘,就此达到了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