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凯文李雪论战 徐凯文老师对李雪老师观点的辩论

2017-08-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石家庄心理咨询机构","石家庄心理咨询中心","石家庄心理治疗""河北心理咨询"."河北心理咨询中心"."河北心理咨询机构"."石家庄心理咨询","石家庄心理医生","石家庄心理","石家庄德中心理","石家庄心理实习","石家庄心理督导"."个人体验&qu

"石家庄心理咨询机构","石家庄心理咨询中心","石家庄心理治疗""河北心理咨询"。"河北心理咨询中心"。"河北心理咨询机构"。"石家庄心理咨询","石家庄心理医生","石家庄心理","石家庄德中心理","石家庄心理实习","石家庄心理督导"."个人体验"."个人分析".

徐凯文老师对李雪老师观点的辩论

李雪老师所说的确实是一种情况,多见于父母自身还是孩子的时候受到了极大的折磨,当他们成为父母后也会折磨自己的孩子,作为他们疗愈自我的一种方式。不过确实也只是一种情况而已~

我们以下来看看徐的回应,他有针对李的观点辩论,有误解李的观点吗?然后我们再看武对徐的回应的回应。

徐凯文:《父母真的皆祸害吗?》(引号中皆来自原文)

1、"我为何要反对李雪女士的观点呢?因为善愿并不等于善行。"

这一句不知道在回应李雪的4个观点中的哪个。

2、"有太多严重心理障碍的个案正是因为放不下对父母的怨恨,无法开始自己的人生,有的终生生活在怨恨和愤怒的囚笼里,甚至通过自杀、自残来报复父母。夸大和鼓励这个怨恨,根据我的‘观察、经验、思考和理论’,大约只能更深地伤害自己甚至导致自杀的恶果。"

如果李雪没有加上"有的"这两个字,那是有点绝对化和夸大。所以,这句也不能成立,似乎印证了李雪的抱怨:你强加了我一个不是我的观点。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夸大和鼓励这个怨恨,会导致更深地伤害自己。"论证依据是:我的"观察、经验、思考和理论",即A、B、C三个案例。

3、以下举了A、B、C叁个案例,以证明自己的观点:"夸大和鼓励这个怨恨,会导致更深地伤害自己。",可是,所举两个案例,只能说明来访者误读或是偏执的从恶意解读(误读)了父母的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这三个案例并不能说明因为"夸大和鼓励"导致"更深地伤害自己。

"只能说明误读导致了伤害自己。其实徐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下去,为什么会误读呢?有可能因为他被"鼓励了,并相信了被夸大了的父母对子女的恶意",所以他常常误读父母的行为。

因为他受网上李雪类似文章的影响,所以对此深信"这种被夸大了的父母的恶意"的存在,所以在治疗中会增加难度。而疗愈的过程也可以看到:正是因为咨询师敏感地利用了两人咨询中的互动,让来访者看到了他对咨询师表情动作的误解,进而引导他反思,是否当年也一样的误解了父母的表情动作?可是原文没有这样的链接,所以看上去有些费解。

所以徐的思路如果完整的话,应该是:他担心有些来访者看到类似李雪这样的文章,会更加相信"被夸大了的父母的恶意"的存在,从而更加难以走出来,也放不下对父母的怨恨,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可惜,徐老师没有这样说,只是掐头去尾的说了句"夸大和鼓励这个怨恨,会导致更深地伤害自己。"这就感觉有些跳跃和断点。

即便这样说了,我们还是要请徐老师说明:1、为什么相信父母对孩子有可能有夸张的恶意,就会放不下对父母的怨恨?打个比方:有时候,如果我们相信或预期冬天一定会冷的,反而不会去抱怨:这冬天为什么这么冷?凡是抱怨,都是本来不相信,不相信冬天为什么会这么冷,甚至冷得夸张,不相信父母为什么竟然可以这样对我?他们心中存在一个理想化的冬天和父母。

就像李雪心中一定也存在一个理想化的父母,北大学者一样。2、最好叁位能说明"父母"一词何时指现实,何时指幻想,何时指内化了的内部父母客体形象,似乎三位也没有说明。这样讨论起来就比较容易增加误解的可能。

4、徐继续说了个人的经验:"在青少年自杀中,很常见的一个现象是,来访者并不是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是想要通过自杀来‘杀死自己父母的孩子’,来报复他们对自己的伤害,来逼迫或者唤醒父母知道养育自己的方式何其荒谬。

问题是,这需要用生命的代价来诉说和推动改变吗?当我指出这一点的时候,往往使得自杀倾向者豁然开朗,重新开始思考要为谁而活。而父母也常常因此开始放弃自己偏执的"我都是为了孩子好"的观念和以爱的名义伤害的行为,反思自己,发生改变。"

这一段论述,观点是:当孩子知道自己的自杀是为了要父母认错时,就会放弃自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这个观点很好,不过和李雪的那4个观点有什么关系呢?是在回应她的哪一个呢?好象是在各说各的事情,缺少之间的连接性的说明语言。

5、对于是否存在真正的恶毒的父母,似乎徐老师也并不否认,这就呼应了李雪说的"有的"一词。而且他进一步解释了这些恶毒的父母不当行为的原因:"我父母就从不关心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都快崩溃了(或者已经崩溃了)"。所以,此处徐老师没有反对"有的恶毒父母"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并且在之后,用心理学原理积极解释了为什么"有的恶毒父母"为什么会存在—代际传承。

6、再往下徐老师说了"我们都想要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和亲密关系的本能,在上个世纪就被精神分析特别是依恋理论以及哈洛的恒河猴研究所证实。"

因为李雪没有说爱和亲密关系不是人的本能(之一)。所以,突然来了这一段,不知道要在反对什么。如果李雪说过:恨孩子是父母的唯一本能,那么举这个例子用来反驳倒是成立。所以,好像也是在说他自己想说的,因为徐老师说:"一直关注@李雪爱与自由的微博,其中很多观点,。

。。对读者误导太多。"建议如果在举例反驳前,能先亮明对方的观点,这样可能比较读起来通俗易懂些。默认读者们都知道了李雪的观点不太合适,也给了对方抱怨你强加于人观点的事实和理由。

7、"一方面可以说,没有比打开一个创伤更容易的。。。另一方面,也没有比愈合一个创伤更难的"。"和解和孝顺不代表肯定父母造成的伤害是正确的,和解和孝顺是因为我们已经成长到有力量去面对创伤,有力量去拥有自己美好的人生,有力量比曾经爱且伤害自己的父母更好地去表达爱。

""若停留在对至亲的怨恨中,怨恨便是你终生的囚笼;要得到真正的心灵自由,唯有自己解放自己"这几段话说得太好了。可是,并不是对李雪观点的回应。她在说A,你在说B,所以总觉得你们不是在辩论,只是在说各自的观点。就像开头那段有点搞笑的辩论对话一样。或者,给人一种鸡汤文的感觉。

以上讲了徐老师文章中的一些观点,我们看到,少有直接明确回应李雪观点的部分。那么,对于这些观点,我们再来看看武志红先生在文章《虐孩子时,父母绝对不会开心吗?》又是如何回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