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知笔墨 李笑来《把时间当做朋友》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2017-05-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总之,我还是推荐大家花上一些时间把这本书看一遍.第一章 心智的力量面对时间无情的流逝, 我还是束手无策--跟绝大多数人一样.恶性循环早已经开始:时间越来越珍贵,时间越来 越紧迫;时间越珍贵就越紧迫,时间越紧迫就越珍贵--要做的事情总是太多太多,可用的 时间却总是太少太少."管理时间",或者"时间管理"于某种意义上只不过是很多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因为时间根本就不会.也从来未曾听从任何人的"管理".没有人可以做到让时间慢一些流逝,也没有人可以做到让时间

总之,我还是推荐大家花上一些时间把这本书看一遍.

第一章 心智的力量

面对时间无情的流逝, 我还是束手无策——跟绝大多数人一样。恶性循环早已经开始:时间越来越珍贵,时间越来 越紧迫;时间越珍贵就越紧迫,时间越紧迫就越珍贵……要做的事情总是太多太多,可用的 时间却总是太少太少。

“管理时间”,或者“时间管理”于某种意义上只不过是很多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因为时间根本就不会、也从来未曾听从任何人的“管理”。没有人可以做到让时间慢一些流逝,也没有人可以做到让时间快一点溜走。这连上帝都做不到。据说他用了六天时间创造了世间万物,然后第七天就休息去了。如果他可以让时间过得慢一点,也许创世纪只需要一天,何必那么多天? 如果他可以让时间快一点——对上帝来说快一点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章 心智的力量

“只有学会正确地思考才意味着真正进化成人”。

每个人所拥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异会给每个人的一生带来无法估计的价值差异。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除了看得见的相貌、身材、出身、财富之外,还有看不见摸

不着的心智力量差别。

(一)上司真的很愚蠢吗?

在任何一个部门或者团队里,上司做的事情全部是显性的,所有下属或者成员都可见的;而下属和成员之间往往并不相互非常清楚对方正在做什么。于是,下属们更容易“共同”地看到上司的缺点。钱钟书先生有个很有趣的描述“猴子要爬到树上,我们才看得见它的红屁股”。可是,换个角度来看的话,树下的猴子们之所以没有看到或者看不到身边的猴子们的红屁股,只不过是因为他们都蹲在地上。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几乎所有那些不停地抱怨“上司的愚蠢”的人只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只不过是在用“上司很愚蠢”做为自己偷懒的借口而已——他们的可笑与可悲他们自己并不知道:既然上司那么愚蠢,他们又为什么要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为那个愚蠢的上司打工呢?那些少数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人,是不会抱怨“上司很愚蠢”的,因为,他们要么想办法帮助上司解决问题,要么就在爱莫能助的时候选择离开公司,自行其是。

(二)你真的那么优秀吗?

如果有一天猎头找到你了,也许你现在明白了,其实那不见得一定是一件特别令人高兴的事情。因为,很可能从某种意义出发,你是被定义为“二流人才”,才使那个猎头对你产生巨大兴趣的。

(三)兴趣真的那么重要么?

我觉得兴趣并不是很重要。只要一件事儿你能做好,并且做到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你没办法对那件事情没兴趣。

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人们总是搞错顺序,并对错误毫不知晓。尽管并不是绝对,但确实大多数事情都需要熟能生巧。

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长了;擅长了,就自然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比别人好,兴趣就大起来了,而后就更喜欢做,更擅长,更……良性循环。但,同样,做得多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没兴趣,往往只不过是结果而已,却被当作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终,惩罚就是大量的时间白白流逝。

(四)学习方法真的至关重要么?

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我是说,大量的时间投入。

      相对于坚持,方法有多重要呢?很多的时候,哪怕说不重要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其实也并不是特别过分。所以,有那么多的人在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是件非常可笑却又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省得虚度更多的时间。

(五)盲打究竟是否值得学会?

真正体会到读书的时候记笔记、甚至大量地记笔记究竟有多大的好处的时候,惊喜之中,我竟然被自己吓出了一身冷汗。我突然明白过去我拒绝去练习盲打有多么荒谬了。而当时,就算没有一个异性的刺激,也顶多花上一个星期就可以搞定的事情,我竟然只不过是出于懒惰而拒绝学习和练习。如果,这个念头让我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哪怕5年前,我花上一个星期学会了盲打,那么,我可以多出多少读书笔记,积累多少文字呢?——更何况差不多15年前,我就有机会、并且完全可能学会盲打。

管他每天“到底是“反省三次”,还是“列出三件事来反省”,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每天都在“反省”——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好像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了。 (六)小结

没有什么要比发现、培养、呵护、调整自己的心智的力量更重要的事情了。

今天是

第二章 开启自己的心智

我们竟然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注释:个人认为这句话差不多是整本书的核心)

你现在竟然仅凭你的心智就知道了你原本并不知道的““你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你自己的存在!

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尽管你用它思考,好像它在指导你的行为,但是,你要明白你不应该隶属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是你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

不再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大脑的奴隶,而是选择翻身做主人。

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大脑的机制,所以,他们不由自主地被自己的感觉所控制。他们把背单词当作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乃至于书店里从来都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年年改头换面的所谓“趣味记忆法”来满足他们想要摆脱痛苦的需求。实际上,他们不知道,正因为他们把背单词当作痛苦的经历处理的结果是,每个单词的记忆都包含着痛苦——我们的大脑为了保护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这些单词遗忘!

所以,背单词的时候,事实上,在做所有类似的必须记住大量信息的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由衷地把这件事当作快乐的事情来做。我的一个朋友曾跟我分享他的做法。当年他终于搞明白自己要拿到奖学金就得获得GRE高分的时候,被单词量要求吓了一跳。他说,他用了两天时间才想办法说服了自己这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

因为,一共要搞定20,000个单词,而因此可能获得的奖学金是每年40,000美元左右——并且连续四年没有失业可能(后来的事实是,他直到五年之后才获得了博士学位)。当时的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差不多是8:1,所以,大约应该相当于320,000元人民币。而如果一年的税后收入是320,000元人民币的话,那么税前就要赚取差不多400,000元人民币。那么,每个单词应该大约值20元人民币——这还只不过是这算了一年的收入而已。 他每天都强迫自己背下200个单词。而到了晚上验 收效果的时候,每在确定记住了的单词前面画上一个勾的时候,他就要想象一下刚刚数过一张20元人民币的钞票。每天睡觉的时候总感觉心满意足,因为今天又赚了4000块!

我的这位朋友显然是为有能力运用心智的力量控制自己的人。尽管在许多人眼里他的想法简直是天真可笑。但事实上,这恰恰是他最终比别人获得更多成就的最根本原因。他不仅是个有能力自律的人,还是个有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他用自己心智的力量把抽象的目标赋予了实际的意义,于是,拥有了比那些无法感知抽象事物的人更多的动力。坚持不懈是什么来着?策略加上重复。他的策略使得他比别人重复得更轻松、更愉快,所以,最终他属于那些成功的少数。

至于“忍住欲望”究竟能不能决定成功,答案只能是“也许”——和其他所有的“也许”一样,仅仅是零 – 壹之间(不含零和壹)的某一个数值。如果不是“也许”而是“必然”的话,那么,所有的苦行僧都应该必然成功。

另外,要知道一个人有无自制能力和此人是否有才华,其实是完全不相干的

为了能在这一个方面控制住自己的天性,有的时候,在其他方面稍微放纵一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注释:很有用的一句话,要记住成功并不一定需要放弃一切,只是需要足够的耐心.)相信我,偶尔大醉一场没什么不好。偶尔连续打上两天两夜的牌不仅有助于身心健康也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活动。但是,在工作和学习上,坚决不要放纵。工作和学习都是艰苦的,路程都是漫长的,成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经验告诉我们,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当然需要技巧,但是,当场见效的技巧少之又少,而且,就算找到了,也只不过是两种情况之一:1) 寻找这个技巧已经花费了太多的时间;2)这个技巧可能有后遗症,只不过是现在还不知道而已。

“推迟满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备的能力,也是需要挣扎和锻炼才可以习得的能力。在生活中,只有极少数人最终掌握了这个能力,也因此使得他们与众不同的同时又往往令他人迷惑地意味“我怎么看不出来他到底比我强在哪里呢?

真正拥有耐心,甚至惊人的耐心的你,生活就会从此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注释:这是本章和整本书中最核心的几句话之一.)

今天是第三章的读书笔记,这本书虽然一共有七章,但只有这一章才是所有说时间管理(GTD)的,这一章内容对我来说最有用,很多的问题我也遇到过,自从去年看完这本书第一遍之后,就开始按着这篇的建议来改进我的习惯,但这个习惯现在还没有完成习惯,一直在反复的磨合之后。这一章的内容对我帮助最大,希望也能帮助到你,再一次建议大家阅读这本书,把有用的内容摘录下来,并从现在开始行动。

第三章:: 如何与时间做朋友

3..a 精确感知时间

柳比歇夫的日志,是“事件-时间日志”(event-time log)。他的方法要比李敖的方法更为高级。李敖的事件记录,往往只能记录事件的名称,是一种基于结果的记录;而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却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这里的细微差别是,基于过程的记录要比基于结果的记录只能更为详尽。

(注释:很早之前,我也是按着李敖的方法进行记录的,自从看完这本书之后,开始试着用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方法记录每天的时间。)

以下是摘自《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的日志样本:

基于过程的记录,不仅更详尽,还有另外一个巨大的好处——遇到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想明白“基于过程的”与“基于结果的”两种记录之间的区别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在自己记录的每个事件后加上时间。

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滴答滴答走着的生物表,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我做出这样推断的根据是:我同他见过两次面,在他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记得十分准确——“一小时三十五分”、“一小时五十分”;然而当时他自然没有看表。我同他一起散步,不慌不忙,我陪着他;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明在冷冰冰地流逝。

柳比歇夫这样的人,才是时间的朋友。他们了解时间,通过长时间刻意的训练,甚至不需要表就可以感受时间的一切行动——当然,时间的行动只有一个,自顾自地流逝。

(注释:个人认为这才是时间管理的最终目的,成为时间的朋友跟和GTD的“心如止水”差不多,)

既然“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那么解决方法就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地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就是我的说法——“与时间做朋友”。

说明:奇特的一生现在有电子版,可以点击这里来寻找下载地址

3.b 最好的工具————纸笔

养成任何非天生的习惯,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事情。

心智开启从意识到可以自律开始,而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常听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你自己”,这句话如果有道理的话,那个“最可怕的敌人”实际上应该指的是“你那无法控制的懒惰”。孙悟空可以七十二变,懒惰比孙悟空厉害,可以化身无数。它有着各种各样的面具,诱惑你抛弃你的朋友,时间。

我反复讲,“人或多或少是经验主义的动物”。也许每个人的不幸都是一样的,他一生中最多的经验是“半途而废”——各种各样的、各个方面的“半途而废”。我们一生中半途而废的经验太多了,乃至于想要放弃“半途而废”要比“坚持到底最终成功”难太多了——大多数人连一次“坚持到底最终成功”的经验都没有。当我们决心改变的时候,“懒惰”便指使我们的那个“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遗忘”——让我们不知不觉停止改变。

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工具,就是纸笔。

“问题是总是复杂的,解决方法总是简单的。”记得我的一位小学老师经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十多年后我终于明白这句话的深意,可惜,我已经忘记了那位老师的名字。不管怎样,也应该多少谢谢他一下。

养成任何一个新的习惯都不容易。需要多久才能真正成为习惯,与天生的一样自然呢?我的经验告诉我,一般需要五年的时间。对,是五年的时间。我看到过很多书籍上说,两个星期就可以养成一个习惯;我想,也许是我笨吧。

把每天的时间开销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另外一方面可以避免轻易地原谅自己。每天晚上睡觉前,看着自己的本子,发现今天做了很多事儿的话,一定会很开心。随着日子的推移,你的心里就会越来越踏实,哪怕不去翻阅,只需看看本子中边缘变的稍微有点儿黑的部分越来越厚,就会很有成就感。但是,如果你不记录下来,仅凭那靠不住的记 忆,是不可能有这种实在的感觉的。

反过来,如果你打开那个本子,竟然发现最后一页记录的日期是好几天前甚至上个月的日子,那你就会心慌并且愧疚,而这种感觉就是你去做一些“正经事儿”的最实在的动力。但是,但是,如果你不记录下来,仅凭那靠不住的记忆,你就会很容易原谅自己,继续放纵下去,让时间白白度过,不给你带来一点收益。最要命的、也更可能因为你没有记录而带来的结果是: 你根本就没体会到自己有任何理由自责——因为你不知道你失去的是什么。

放弃记录自己每日金钱开销的习惯很容易,因为你总是很容易找到非常貌似有道理的借口:“千金散去还复来”,当然还可以挺着胸脯在这句话前面加上“天生我材必有用”什么的。可是,记录自己每日时间开销的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发现很难放弃。因为,尽管“千金散去”确实可能“还复来”,但你确实知道也不得不承认“时光匆匆似流水它一去”就千真万确地“不复回”!

从今天开始,养成记录你每日时间开销的习惯吧。这是第一步,其他的很多良好的时间使用习惯都会因此自然地养成。如果你已经习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记录以下当日的时间开销,那么,第二天早上就会很自然地开始在脑子里规划全天的时间了——不信你就试试看!

记录的方式也可以完全不必在意。你可以使用工整的列表形式,也可以在那一页纸上左右开弓;你可以坐在桌子前用你的高级钢笔慢慢誊写,或者你也可以随便找一支破铅笔用你的特有的“新行书”或者“新草书”写出来——只要你确实每天都记录。

3.d 制作时间预算

每天制作你的时间预算。在开始一天的活动之前,花费15至30分钟仔细制作你当天的时间预算绝对是特别划算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制作一个列表,把你今天需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

你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发现,任务太多,无法全部完 成。于是你只好进行选择。事实上,生活就是选择 。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倒也简单,就是给列表中的每个任务标上权重值——比如,你可以用1 – 5分进行标记。实际上,我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讲,用1-3的精度已经足够,因为1-3的分值基本上可以代表:1.   不重要   2.   一般 3.   重要

我建议最初的时候,只要给每个任务非常简单地标注“重要”和“不重要”就行了。

等你尝试着去给你要做的事儿标注权重的时候,你会发现,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容易,即便, 你只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标注——只标注“重要”和“不重要”。因为你必须分辨“真的重要”和“显得重要”,以及“真的不重要”和“显得不重要”。

判断一个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其实只需要一个标准:就是看这个任务的完成是否对你的目标达成是否确实有益。

3.e 审计时间开销

当你有两个习惯:每天早上制作时间预算,每天晚上记录时间开销。那么,另外一个习惯就非常自然了:每个星期找一天花上一个小时,审计你这一周预算和实际开销。

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记录、观察、回顾、思考,你就明白,有些事情不必再记录了——例如那些固定支出之中的大部分。而同时,每天早上在制作时间预算的时候,你不会再那么天真地把每一分钟填满了——因为你现在更加清楚地知道并平静地接受总是有意外出现。

提高时间使用率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同时做两件事儿。

同时做两件事儿的诀窍在于,

1) 其中一件事儿最好是机械的,少点技术含量的;

2) 另外一件事儿不是特别需要大量脑力支持的;

3) 两件事儿都应该是确实有效用因而值得时间投资的。

看看你的时间开销账单上,哪些事情可以在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情况下同时做呢?把他们罗列出来,挑出一组你自己觉得最可能容易实现的,作为你的起始练习。

3.f 使用列表减少失误

(一)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没必要制作列表。

(二)最好的列表记录工具是纸和笔。

(三)列表没必要工整。

(四)列表一定要随手可及。

(五)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

(六)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列表。

(七)给你的每个任务制定一个核对列表。

(八)列表一旦开始执行就一定要执行到底。

3.g 计划,还是不计划,是个问题

(一)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二)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

我尝试过一年,发现自己竟然连一年的计划都没能力完成,于是,再一次平静接受自己天分平平的事实的同时,一口气把期限缩短到一个星期。终于发现,如果一个计划的期限只有一个星期的时候,我是很容易坚持,并且往往可以出色地完成。这个发现令我非常开心,因为,我发现我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竟然可以慢慢把期限延长,两 个星期,一个月,甚至竟然可以制定一个季度的计划了!

直到快三十岁了,我才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制定计划的期限延长到一年。到今天,我也依然最 长使用一年作为计划制订的最长期限。

做计划的时候,要知道这样一件事:做长期计划显然是正确的并且是必需的,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制作长期计划的。这是一种能力,也几乎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然而,这需要挣扎,需要努力,需要从一点一滴开始。不要一上来就开始制定过分长期的计划。哪怕制定一个一星期的计划,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你真的已经开始实践就知道了,就像我当年那样。

(三)有一些时候计划是没有必要的

大多数情况下,我的建议是这样的:如果你想改变你自己,或者你自己目前并不令人满意的处境,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该给你带来改变的行动,然后去做就是了。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还是那句话,失败并不可怕,因为你总是要失败许多次,并且又不是全天下只有你一个人失败,怕什么?关键在于在每次挫折之后能否吸取教训。只要能吸取教训,然后自我调整,那就是进步了。我们一生做的事,大多都是一个试错(trytrialanderror)的过程,对于人生,没有人能像解释数学那样给出普适的公式。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

当然,有些时候,你必须拖延你的行动。我个人的经验是,对我个人来讲,在所有的大额消费活动,乃至其他一切涉及到金钱的活动诸如投资之类上,“马上行动”的建议肯定不适用。相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拖延,拖得越久越好——仅是我个人的经验。

今天是《与时间做朋友》读书笔记的第四章,可能有很多人都已经把这本书阅读一遍,但不知道有多少人把自己需要的部分摘录下来.这几天,我的BLOG好象出了一些问题,先是无法更新,然后是乱码.现在正在处理.如果RSS出问题时,大家可以来网站上阅读我的博客.

第四章  开拓自己的心智

4.a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

4.b摆脱经验的局限

首先,个体的经验有限。 其次,群体的经验有限。最后,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或者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4.c 关于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 (注释:我个人认为70%以上的人都在这一方面上有所欠缺.而且很少有人认识到这一点.) 检索能力是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能力之上的能力。 当我看到很多本科毕业生甚至研究生不善用图书馆资源、不会用搜索引擎、而仅仅因此就无法找到实际上唾手可得的有效信息的时候,无法不感到悲哀。 (注释:这种人就是新式的文盲)

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写作能力中的最基本的一种:写出简捷、有效、朴素、准确、具体的说明性说理性文章的能力。 (注释:你都不能想象国内的大学毕业之后,还有超过一半的人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能够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而自学能力的打造就是从你认真对待它开始,它就像你的恋人一样,你对它好,它才对你好。完全靠自己学一样东西吧,管它是什么。并且一定要学好,学到比相当数量的人都好,如果你真的做到这个地步,那,你不仅已经是一个完整的人,还是一个相当优秀的人 (注释:想想看你身边包括你自己在内,有多少人能达到这种程度)

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

我们的大脑有个运行机制叫做“选择性输入”。具体表现就是你在很多人身上看到的特征:他们只能听到自己喜欢听的, 只能看到自己喜欢看的。 其实这样的特征未必就是100%的缺陷,很多的时候它对我们来说甚至属于“自我保护功能”。

然而,无时不刻对于一个挣扎着发展自己心智的人来讲,“选择性输入”就是个可怕的敌人了。对抗“选择性输入”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我们最好的工具——纸笔。有空的时候,或者干脆定期找出一段时间,把那些目前暂时无法理解的,或者支持的,或者反对的,或者无所谓的论点观点记录下来。

无法理解的,写下自己当时的疑惑究竟在什么地方?支持的,记录下几个自己的支持理由或者实例;反对的,也一样可以记录下几个自己的支持理由或者实例;甚至那些无所谓的,也可以写下为什么自己觉得这完全是无所谓的。

这样的记录有会使任何一个有着这样良好习惯的人获得他人无法拥有的处理信息处理知识的能力——“反刍”。这种“反刍”能力,使我们避免成为“选择性输入”的受害者的重要保障。

了解学习的进程。

学习的时候,进展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肯定不是线性的(在你确实努力的前提下) : 那个曲线实际上更可能是阶梯状的——有的时候,你会很长时间没有一点点进展,但是某一刻开始感觉突飞猛进;而后,就又是长长的一段所谓的“平台期”。 你看到了,在任何一个阶段,总是有一段时间进展缓慢,许久过后,所谓量变到质变的效果才会出现,才可能有突飞猛进的感觉。可是人们往往在行进一小段时间之后,就因为觉得进展“过分”缓慢而产生动摇。所以,从来都没有体会过突飞猛进的感觉。然而这样慢慢动摇直至最终放弃的人,在漫长的一生中总是会遇到身边的某些人在“突飞猛进”——于是,在不愿意承认自己曾经的错误的情况下,当然貌似“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呀,他肯定有什么诀窍!”当然,更多的时候,那个曲线应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曲线。打个比方,就有点儿像华尔兹那样,先进两步再退一步。

如果,你把时间和进展之间的关系仅仅理解为纯粹的线性关系,那你最终根本不可能遇到你所满意的进展。其实,没有哪个人可以长时间忍受失望。这样看来,你曾经的放弃,往往并不是因为你没有毅力, 而只是对时间和进展之间的关系理解错误造成的——在频繁发生失望甚至绝望的情况下你居然坚持了那么久,你其实是多么的有毅力啊!

4.d 正确对待老师

    不要因为讨厌老师而拒绝学习,不应该过分依赖老师,要明白“做得最好”和“教得最好”往往根本不是一回事,用自己的学习结果衡量老师往往并不正确。无论是哪一位老师,都有出错的时候。

4.e 学会考试

0. 要热爱考试,因为你喜欢通行证。 1. 分辨考试的重要性。 2. 提前很久开始准备重要的考试。 3. 做题是最好的准备方法。 4. 通过做题了解考试的重点、难点。 5. 全面补习难点重点,并经常重新审视。 6.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4.f 学会记笔记

很少有人仅凭天生的能力就可以拥有“神奇”的记忆力。别忘了,“遗忘”是我们的自我保护功能。我们必须挣扎着经常整理已经输入大脑的信息,尽量让他们有序地排列起来——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记笔记。如果,我们忘了去记笔记,那些信息最终会转存为无序的,难以直接调出的“潜意识”。

记笔记并不仅仅是因为当时“听不懂”才记下来以便过后消化的。任何人学习的时候都会发现,我们学习的过程与牛“反刍”的过程非常相似。很多的时候我们根本做不到一下子理解一个知识点的方方面面,而是在一段时间过后,才发现过去对它并不完全理解.

从今天开始养成随时记笔记的习惯吧。相信我,最朴素的纸和笔是最有效的工具。只有记笔记称为长期习惯之后,才会真正体会到这么做的好处。

(注释:这一点我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做了,阅读过的资料把有用的地方给摘录或做成思维导图,就拿这本书来说,我做成笔记之后,以后只需要阅读笔记就可以,不用再看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