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总理周恩来与放牛娃周桂花的故事
9月17日,初秋的庐山风和日丽,周恩来总理在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和夫人水静的陪同下,前往星子县观音桥。上午十时左右,他们来到离观音桥不远处的公路尽头下车步行,没走多远,就到了一个三叉路口,只见一户农家门口有个女孩蹲在地上玩耍,随行警卫人员走过去,说道:“小姑娘,你带我们到观音桥去好吗?”女孩抬起头怯生生地说“好。”
周总理随后走过来,笑着拉起女孩沾有泥巴的小手,边走边与她交谈:
“你叫什么名字?”
“叫桂花。”
“多大了?”
“十三岁。”
“读书了吗?”
“读过两年。”
“现在家干什么?”
“放牛。”
“啊,放黄牛,还是放水牛呢?要是放水牛,那你可以骑在牛背上啰!”说完,周总理朗声笑起来。随行人员也都笑了起来。
见众人笑得那么开心,小桂花不再拘谨,她大声地说:“我是放黄牛,骑不得,会跌下来的。”
周总理询问她家生活情况,“你在家是吃两餐干的,一餐稀的?”
桂花低头不做声。
“两餐稀的,一餐干的?”总理轻声再问,桂花点点头。
“山上有什么采了吃吗?”
“有猴枣(山楂)、有毛栗。”
快到观音桥边的天下第六泉时,警卫人员让桂花先回去,桂花有些不舍,总理便微笑地说:“等会我们一起回去好吗?”桂花高兴地点点头。周总理仿佛慈父一般,牵着桂花的手在观音桥上合了影。
走到桥西头的观音庙旁,有人端出了几张竹躺椅,几盆清水。周总理亲自给小桂花洗手,并用一条浅色毛巾帮她擦手擦脸,又拿了一个苹果削了皮切成两半,一半给小桂花吃。当时,桂花不知这是什么果子,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吃苹果啊。
之后,周总理和大家到桥下观赏桥身,看到观音桥悬于深涧两边的天然岩石之上,桥体只由一块块凹凸巨石相互嵌咬而成,不觉连声称赞:“了不起,了不起,不愧为古代建筑史上的杰作。”
从观音桥回去的路上,总理一直牵着小桂花的手,有说有笑。来到桂花家,见到桂花的父亲和大伯,周总理说:“老同志,小姑娘给我们带路,耽误了她吃饭,这点糖果和饼干就送给她吧。”桂花的父亲激动地接过警卫人员递过来的礼物,桂花母亲忙端来茶水。总理没有谦让,在一条长板凳上坐下,一边喝茶一边和桂花父亲聊天。
“老同志,你姓什么啊?”
“我姓周。”
“你也姓周?那我是到家了!”听周总理这么一说,屋里的人都笑了。
接着,总理关心地问全家是否吃得饱,桂花父亲怕说错话,没有回答。总理说:“不要怕,你们不说我也知道,现在是困难时期。”桂花父亲低头看着自己的脚,轻声说:“不瞒你说,饱是不大饱。”
看着桂花家人身上穿的衣服,摸摸身后的家具,总理转头望着门外远处的高山,沉默了。过了一会,他站起身有力地说道:“我们受了灾,又有人卡我们的脖子,现在还很困难,只要我们跟着毛主席,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光景一定会好起来!你们要用劲干,多打粮,多养猪,多养鸡,依靠集体,战胜困难。”
周总理要走了,桂花父亲留他吃饭。周总理摆摆手:“今天不吃了,等你家丰收后,杀猪过年我来吃肉。”
桂花一家把周总理送到马路上,总理一再向他们挥手:“等你们日子过红火了,一定再来你家作客。”他还嘱咐桂花父亲说:“你可要送女儿上学念书啊!”
周总理走后,父亲忙问:“桂花,刚才是哪个?”
“他们叫他总理。”
听说是周总理,桂花的父亲愣住了,半天才回过神来:“天哪,这是我屋里的大官来了!”他兴奋得不得了,把周总理的关怀和嘱咐一遍又一遍地传给村民们。
周总理到放牛娃周桂花家的消息不胫而走,村民们议论说:“这真是我们老百姓的总理啊。过去蒋介石也来过观音桥,他们带了大队大队驼枪背子(荷枪实弹)的黄皮兵,早几天就把老百姓赶去老远了。”
第二年周桂花被父亲送到学校读书去了。
三年困难时期很快过去,周家湾的农民生活好起来了。1963年后,桂花家每年都杀一头猪过年,每逢此时,她都要站在门口眺望,盼望周总理来她家做客。
十六年后周桂花一朝成名
1976年,周恩来不幸病逝。缅怀总理的热潮在中华大地掀起,一位庐山的同志曾多次陪同周总理视察庐山,这天,他在家一张张翻看自己珍藏的周恩来照片时,发现了一张周恩来与农村女孩的合影。他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觉得这张照片很能反映周总理平易近人、热爱人民的高大形象。
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日——1977年1月8日,他主动把照片送到了江西日报社。报社的领导与这位干部有着同样的想法,立即决定派记者到星子县寻找照片上的女孩。
第二天,下着鹅毛大雪。江西日报社记者周勇接受任务,带着翻拍放大的照片,顶风冒雪上路了。
南昌到星子,不足两百公里的路程,从省城坐火车到德安,再转乘汽车即可到达星子县城。可周勇此行却不顺利,因天寒地冻,汽车不通,又适逢星期天,德安和星子县革委会都放假了。
几经周折,周勇到达周桂花家时,已是掌灯时分。周勇拿出了16年前的那张照片让桂花家人辨认,他们一眼就认出了当年的小桂花。周家人把这张与总理的合影反复传看。16年过去了,当年的小桂花如今已29岁,是4个孩子的母亲,她一次又一次端详照片,往事涌上心头,想起周总理当年和蔼可亲的面容,她泪流满面。
她一会儿似乎在笑,一会儿又在哭,就是说不出话来。她那七十多岁的老父亲,拿着照片的手不住地颤抖,好久好久,才冒出一句话:“周总理终于派人送照片来了!”消息很快传开了,周家挤满了来看照片的人。
周家乃至全村人都陷入幸福的回忆中。
1977年1月12日,江西日报头版头条大篇幅刊登了周勇代笔的周桂花怀念周总理的文章《手捧照片思亲人,无限怀念周总理》,旁边配上周桂花依偎在周总理身边的照片,江西电视台把此事改编成了电视剧,教育部门把改编后的文章《一张珍贵的照片》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和农村初等义务教育实验课本中。之后,全国各地新闻界、教育界甚至企业界都非常关注周桂花,她的家中不断有人来访。
周桂花出名了。
1978年周桂花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进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她聆听中央领导的工作报告,和各界代表讨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议案,代表江西农民参政议政……“没有周总理,就没有我的今天。
”她心潮澎湃,非常想念周总理,可是,敬爱的周总理已经不在了。“能不能见一见邓颖超妈妈?”她把想法告诉同来开会的江西省委书记江渭清,江书记很支持,很快就与中央有关同志联系上了。
这又是一个令周桂花终身难忘的日子。几天后,一位同志领着周桂花,来到人民大会堂休息厅,在这里,她见到了慈祥和蔼的邓妈妈。周桂花从内衣口袋里拿出珍藏的与周总理的合影及另两张家人的照片,叫了一声“邓妈妈”,眼泪控制不住,扑嗦嗦往下淌,准备好的满肚子话,一句也说不出来。
邓颖超看完照片,交给身旁的秘书,见桂花很难过的样子,说:“你心里不要难过,总理不在了,有党在,努力工作,党会看到你的。”
桂花的心愿
作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周桂花五次进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接触到许多优秀女性,她们的学识、谈吐,她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的成绩,触动和影响着她。周桂花不再满足于相夫教子、伺奉公婆的日子,她很想多为社会做点什么。可她只是一个农民,一个在外耕田种地、在家操持家务的农村妇女!她不甘心如此度过一生。
周桂花有了烦恼。
1979年周桂花被推选担任了玉京大队妇女主任。她兴奋极了,“我可以为党工作了!”
不善言辞的周桂花,更加努力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知疲倦地为大队妇女工作忙碌着,她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奉献出来。
1991年,组织上安排周桂花到乡敬老院担任副院长,她又激动得一夜未眠。第一天上班,看见院里二十几位孤寡老人,她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就是你们的女儿。”从此,她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把院里的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精心照顾。
老人生病了,她跑卫生所请医生;需要住院,她亲自送县医院;老人想吃什么,她动手给做;老人需要什么,她立马去商店帮买。什么是份内份外,她不知道,也不管,只要是老人需要,她就去做。在敬老院,老人们也把她当女儿看待,喊她“囡的”!
2001年,周桂花与周总理家乡联系上了。3月1日,她被邀请去江苏淮安,参加周恩来诞辰103周年纪念活动。淮安县政协安排专人接待她,派专车送她去总理出生地和纪念馆参观,县领导陪她吃饭,电视台记者采访她……短短三天时间,来看望她的人络绎不绝,每晚房间里都挤得满满的,人们告诉她,淮安县是把她当作周总理的女儿接待的,接待标准仅次于中央领导。
周桂花感动极了——周总理爱人民、人民热爱周总理,作为总理的女儿,我又为总理做了什么呢?
此次淮安之行,周桂花萌生了在玉京村建一个周恩来纪念馆的想法,她要把总理与人民心贴心的故事传颂给每一个到庐山观音桥旅游的客人!
回到星子,周桂花就开始忙碌起来,她找乡领导、找县领导、找有关部门领导。她请孙子、外孙帮忙写请示、写报告,写建馆方案。
6年来,她收集了一百多幅周总理的照片和许多资料。
不久前,笔者见到了周桂花,她说:“明年我就60岁了,身体也越来越差,我真担心有生之年不能把周总理纪念馆建起来。”她准备明年再去一趟淮安,还想收集一些总理的照片和资料。
我被她深深地感动了,第一次近距离地,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端看周桂花:黑红的皮肤,端正的五官,憨厚、质朴的眼神充满着期待。这么普通的外表里,却深藏着一颗如此执着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