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祖岐的女儿 家庭日|方祖岐上将忆老宅土灶:不要忘记曾在一个锅里吃饭的亲情
公元1937年12月,日寇沿长江一线上岸,侵占到靖江老家,家乡的人纷纷四处逃难,我们家也不例外,因此,土灶曾一度熄灭,从此日子过得更苦了。公元1945年8月,新四军攻打靖江县城,指挥所就设在我们家,进进出出的人一个接一个,这是我们家灶火最旺盛的时候。
可是不久,国民党回来了,他们的“还乡团”也回来了,新四军贮藏在我们家的粮食在叛徒指领下被抢走了,我们家的粮食也被捎带拿走一些,土灶的火焰又旺不起来了。解放后我很快离家参军,直到公元1996年我到原南京军区工作后第一次携夫人和女儿回家探亲,土灶还在,但老宅很快要翻建,看来是保留不下来了。我在土灶旁走来走去,想起许多往事,真是感慨万分。
土灶的“一生”没有做过多少好吃的东西。一年到头煮粯子粥,粥里很少见到米粒,全靠元麦粉的掺和喝起来才有点粘性;中午多是用自家种的瓜、菜做成咸粥,很容易吃饱,但不用多长时间就饿得肚子咕咕叫起来。一年当中能做几顿米饭是土灶的“荣幸”,那也是年节或有客人来时才有的机会。
在那个年代,“糠菜半年粮”是我们生活的常态。遇到灾年的时候,瓜菜里面有时还要掺点榆树叶、甚至“观音粉”(山里的风化土)。记得有一次中午我放学回家,揭开锅盖看什么也没有,只好含泪又去上学。家里只有三、四亩地,要维系十口人的生活,一年四季,总觉得时间过得特别长。这样的境况,令我终生难忘。
土灶带给我的不只有辛酸,也有欢乐。记得小时候,夏天的“知了”(蝉),秋天的青蛙,发水时水沟里的鱼,秋收后稻田里的螃蟹,都是我们的最爱;有时放学后或星期天,到屋后河里钓鳗鱼、摸鱼虾,也是十分高兴的事。我在小孩子中,抓“知了”、逮青蛙,堪称“高手”。这时候,从土灶里散发出来的香味,也令我至今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