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诗歌 从论书诗透析沈尹默的帖学思想
20世纪的民国书坛有“南沈北于”双峰的比喻①,“北于”乃指“关中于氏”于右任,“南沈”即指来自浙江吴兴的“竹溪沈氏”沈尹默。1940年,沈、于及章士钊切磋书法,竞诗风流,章氏诗云:“当今于沈峨与岷,两美相合情。
”即将沈、于二氏分别比作四川的岷江与峨嵋,可谓一时佳话。从习书经历来看,两人均曾兼习碑帖②,但“作为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的沈尹默,其所走的书学道路与吴昌硕、康有为、于右任、黄宾虹等人不同,他不是入碑出帖归于碑,而是出碑入帖归于帖,成为现代帖学的第一面旗帜。
”③更有人将其行书誉为米芾之后800年来第一人④。根据沈尹默自述的学书历程来看,从他25岁研究包安吴《艺舟双楫》并习练碑字开始,到1930年即47岁,一直临写汉碑及北朝碑。
此后开始学写行草,开始了由学碑向学帖的转变。沈尹默最早的一篇书法文章为1943年问世的《执笔五字法》,此时的他已经60岁了,他的帖派书风已趋成熟,建国以后直到文革前的这段时间,他更是将主要精力用在着书立说上。
因此,沈尹默在专意帖学的时期发表的这些理论观点,显然是基于帖学的立场。而从沈尹默现存的数十首论书诗来看,最早的一首是作于1937年,比他的第一篇书论还要早六年。诗言志,其论书诗中涉及的书学思想涵盖了他帖学观的基本方面。
沈尹默也是一位诗人,旧体诗的功夫非常精深,五四运动时期从事新文化运动,是《新青年》的编辑之一,也是倡导和最早发表白话诗并产生影响的诗人之一。
因此他的论书诗格律谨严,生动别致,词句优美,格调雅致,而且善于运用书法史上的典故,巧妙的阐述自己的帖学主张。格律、语词、用典、观点四者巧妙精到地结合在一起,娓娓道出心中的书学理想,构成了沈尹默论书诗的最大特色。将论书诗写到这样精妙的程度,近代史上并不多见。
一、沈尹默帖学思想的几个方面
1、“龙蛇起伏笔端出,使笔如调生马驹”⑤―以“笔笔中锋”为核心的笔法论
沈尹默的书学思想,既是他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他对古代书论的深刻解读之下的感悟,深入浅出,阐幽发微。首先是关于执笔法的不厌其烦的阐释。的书写风格,形成了风格流派史。
历来书家都很重视采用适当的执笔方法,使之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世传卫夫人《笔阵图》有“学书先学执笔”之说,然语焉不详。唐代韩方明《授笔要说》称其先后授人以五种执笔法,即执管、族管、撮管、握管、搦管。
唐代陆希声提出“、押、钩、格、抵”的执笔方法,五代南唐李煜再增“导、送”二字,元代陈绎曾综合各家之说,撰成《翰林要诀》,使其成为明清以后书家执笔的金科玉律。沈尹默十分重视对“执笔五字法”的讨论,多次在文章中结合个人创作经验进行阐述。其重视五字执笔法的原因有三:
一是正确的执笔法是做到中锋运笔的前提和保证,这和他的“笔笔中锋”论是相表里的。沈尹默《谈书法》云:“书法中唯一重要的就是中锋,就是把这笔锋放在每字的一点一画当中,必如此,点画才能圆满美观。但是每一点画笔锋都能运用得中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因此,前人就研究出了执笔和运腕等等法则。”⑥《书法漫谈》云:“因此之故,就得先讲执笔,笔执稳了,腕运能够奏功,腕运能够奏功,才能达成‘笔笔中锋’的目的,才算不但能懂得笔法,而且可以实际运用笔法了。
”⑦二是从沈尹默的叙述当中可以得知,五字执笔法与他的崇王观这一帖学思想息息相关:“北宋初年,钱若水说过这样一段话:‘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陆希声得之,凡五字:?、押、钩、格、抵。
自言出自二王„„’这是执笔的正当法则。”(《谈书法》)⑧“书法家向来对执笔有种种不同的主张,其中只有一种,历史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它是对的,因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唐朝陆希所得的,由二王传下来的?、押、钩、格、抵五字法。
”(《书法漫谈》)⑨第三,即是借五字执笔法的强调与宣扬,批判碑派的执笔方法,可说是从根本上即最基础的方面―执笔法,就将碑派放在自己的对立面。尽管他本人也曾使用过长锋羊毫并多年习碑,但他一旦醒悟,便身体力行的倡导帖学,并且从最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