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龚健雅院士:东华理工学院是我人生的起跑线——记82届测量系
2011年12月9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单,我校82届测量系校友、武汉大学教授龚健雅(原名龚贱芽)光荣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从国内外最优秀的科学家中选出,每两年增选一次,为终身荣誉。龚健雅教授由于在测绘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荣获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
喜讯传来,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倍感欣喜,校园网第一时间发布了新闻,校领导通过各种方式他表示祝贺,昔日的老师、同事和学生都为之欢欣鼓舞,广大校友更是纷纷在网上发帖表达热烈庆祝之情。刘庆成校长说:“龚健雅校友光荣当选院士,这是东华理工大学的骄傲,展示了我校55年办学的实力和人才培养的特色。”
“多年来,我印象最深的是,1978年接到抚州地质学院录取通知书那天。”对于曾学习和工作十年之久的母校,龚健雅一直记忆犹新心怀感恩,他坦言:“尽管抚州不大,母校当时属保密学校,一般人也不知道,但这里仍是我最值得铭记的地方,是我人生的起跑线。”
●四年本科:发奋读书,全优成绩毕业
1957年4月,龚健雅出生于江西省清江县义成乡的普通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他在回乡劳动了几年,曾在生产队做过会计。经过一年的刻苦复习,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21岁的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我校测量系,就读“放射性测量专业”本科。
“人的一生,大学是最美好的时光。”龚健雅至今清晰记得,1978年10月5日,那天的抚州天空分外蓝,他带着行李来到了抚州地质学院,开始了美好的大学生涯。当时“文革”结束不久,学校刚刚复办大学,生活和学习的条件都相当艰苦。龚健雅本科同班同学、现测绘工程学院熊助国教授说:“入校时,学校每月发给龚健雅17元的助学金,包括了书本费和所有生活费,当时每周只能吃到一次肉,而且要凭票供应。”但七十年代末的那代人深知上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都十分珍惜大学的时光。
(前排左五为龚健雅)
“刚刚到校时,我也有些专业情绪,但是在老师帮助下,逐渐端正了学习态度。”龚健雅说。事实上,他原来是想学地质专业,后被调剂到测量专业。开学初,在系领导、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李中郎先生的帮助下,消除了专业情绪,很快有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并担任了班级的学习委员。
“龚健雅读书时有如拼命三郎,其学习的努力与刻苦,现在的学生一般无法想象。”部级劳模、现78岁的测量系贾景云教授,听到昔日的学生当选中科院院士,高兴得久久难以入睡。贾景云曾为他们班讲授《测量平差》、《实用天文测量》等多门专业课。他当时注意到,龚健雅比一般同学年纪略大几岁,学习非常认真,成绩很优异,“每次课后预留的作业,很多是要靠手算的计算题,工作量很大,但是龚健雅总是上课前就做好了”。
(本科毕业论文手稿)
“像土里的金子,龚健雅四年厚积薄发,终究要闪闪发光。”熊助国介绍,大学四年他都是主动性学习,每遇到学术问题,他是钻研到底;平时上完实验课,也总是虚心向实验室的老师请教。在测绘学院资料室,我们仍可看到保存完整的龚健雅档案:龚贱芽,测量系四七八一班(学号为78183),大学四年20多门课程,他几乎每门都是优秀,四年的平均成绩为94.4分。
1982年7月24日,龚健雅的毕业论文《利用精测仪航测1:2千地形图精度分析》全优通过。论文指导老师夏尚坤给予了很高的评语及成绩:推导思路对头,方法严密,有一定难度,可供生产单位参考,表明该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文理通顺,字体工整,有一定见解,成绩“优”。答辩组长郑士潘教授认为:龚健雅全面完成了毕业论文大纲完成的任务,论文运用数理统计观点对航测“小放大”成图的精度进行了全面分析,推导公式正确,论据充分,有新的见解,答辩时讲解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回答问题正确,成绩为“优”。
(本科论文评语及成绩)
1982年的夏天,经过四年的发奋读书和刻苦钻研,龚健雅终于戴上了学士帽,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作为“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他拿起了粉笔和教案,坚定地承担起教学和科研的任务。
“我喜欢在地院校园里散步,许多学习、生活情景至今记忆犹新。”龚健雅说,当看到地院校园里一栋栋房子的兴起,自己亲手栽的一颗颗小树的成长,越发喜欢这所小巧的大学校园了,“所以本科毕业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校工作,与自己的老师一起加入了培养人才的行列”。
●六年任教:成果丰硕,两次荣记大功
1982年7月,龚健雅毕业留校后主讲《航空摄影测量》课程。1983年经学校选派,他到武汉测绘学院摄影测量与遥感系进修深造。第二年,他回校后继续担任测量系讲师,主讲《航测与遥感》至1988年。六年间,龚健雅取得了突出成绩,很快在青年教师中崭露头角,学校连续两年给他记大功。
(担任4821班班主任,前排左三)
“龚健雅没有花架子,做事很踏实,不论是教学、科研任务,还是系里其他的工作,他总是认真完成,在教学、科研、育人和生活各方面都很优秀。”时任测量系党总支书记、现年82岁的王永珍老师对他印象深刻。留校后,龚健雅一方面努力钻研学术,尽可能参加课题研究;另一方面,他认真讲课,担任86届测量班的班主任,不仅对学生严格要求,而且鼓励他们考研深造。
在教学方面,“我与我的老师一样,始终以言传身教力求使学生懂得,人要把握自己,首先自己应该有本领,在大学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龚健雅说。因为航测与遥感课程,要求学生数理基础好,对授课老师要求很高。“为了讲好课,他经常备课到深夜。有时一觉醒来,看到他还是在亮灯学习、备课。”当时的邻居、现年75岁的测量系甘世君副教授说。龚健雅上课非常认真投入,有次冬天上课,看到学生没听懂,他便脱了外套,重新讲解,讲的满头大汗,直到同学听懂为止。
(王祥院长为龚健雅颁奖)
在科研方面,平时扎在实验室看书,后来学校有了第一台计算机时,他总是去钻研新技术。在校期间,他主持并参与的一些科研项目,有多个项目获奖,还发表了不少论文。《华东地质学院报》1985年2月5日头版刊发了余达淦教授所作的报道“青年教师龚贱芽一项科研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当年,龚贱芽完成的“PC—1500袖珍电子计算机和APPLE—Ⅱ型计算机、单航带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程序的研究”科研项目,经13个省市测绘局、清华大学等有关单位教授、专家37人鉴定,认为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此外,由他主持的“桩点法航测数字成图”项目还荣获原核工业部二等奖。
在育人方面,“作为班主任,龚老师平时话不多,但每次开班会的时候,强调最多就是大家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学好本领不断进取。”86届测量班毕业生、现校教务处副处长臧德彦教授介绍,在龚老师的指导下,班上40位同学,当年有7名考取硕士研究生,成为当年测量系、乃至学校的一大亮点,班主任龚健雅也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教师”。如今班上同学大多都学有所成,许多成为厅级领导干部、知名专家、教授、博士等优秀人才。“龚老师待人随和,20多年过去了,不管是原来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还是现在当选中科院院士,我们学生打电话给他,都是叫‘龚老师’。”
(龚健雅记大功事迹报道)
在生活方面,他平时节俭朴素,待人真诚敦厚。作为龚健雅的证婚人,王永珍书记至今记得:1985年的暑假,龚健雅结婚就在学校青年教工的简易平房宿舍(现址为教工食堂对面的花圃),他们仅有的家电是一台落地电风扇,其他家具就是学校借的书桌和一张床,床上的被套都是借来的,房间非常简单,“当时婚礼就是请了系领导、同事到新房座谈,每人吃几个喜糖。”
但是对于母校的同学,他很热情大方。“龚健雅属于内秀、宽厚的人,读书时就给了我们年龄较小的同学许多帮助,所以他和班上同学的关系都很好。”熊助国说,毕业近30年了,龚健雅一直和同学们保持亲密联系,我们同学到了武汉,他不管多忙,总会抽空见上一面。2002年,他们班本科毕业20周年聚会在学校举行,龚健雅积极参加,并为几位略微困难的同学支付5000元的往返路费。
(龚健雅获奖新闻)
●心系母校:捐款捐物,培育测绘英才
在华东地质学院学习工作十年之后,1988年龚健雅考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之卓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作为该校与丹麦技术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他随后远赴北欧的丹麦技术大学求学,199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后,他一直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武汉大学)工作,致力于测绘与地理信息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
龚健雅博士班同学、副校长陈晓勇教授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初,龚健雅提出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数据模型,并率先研发了面向对象 GIS软件GeoStar,在我国测绘、国土和电力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世纪初,他系统地提出了空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理论与方法,研发出多源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GeoSurf和网 络 三 维 信 息 共 享 集 成 平 台GeoGlobe,成为我国军民各类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如天地图的基础软件。在摄影测量与遥感方面,他提出了遥感广义几何成像模型与精确处理方法,主持研发了我国遥感卫星地面处理系统,并大幅提高了国产遥感卫星影像自主定位精度。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992年,龚健雅破格晋升为副教授,第二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他是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第一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奖励的青年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现为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回母校给师生进行学术讲座)
“龚老师离开我校20多年了,现在也很忙,经常到世界各地讲学交流,但是他对于母校还是很关心和支持,尤其是学校测绘学科的发展建设。”测绘工程学院副院长程朋根教授说。龚健雅是他本科论文的指导老师,又是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师从龚健雅教授十多年了,他深深感受到龚健雅对母校那份的深情与对测绘学科建设的关切。
1996年,学校四十周年校庆,龚健雅慷慨解囊为母校捐款,成为和校友方励、院长李学礼等捐款最多的校友之一,现在东华广场的景观墙上仍可看到记载;2001年学校四十五周年校庆时,他回校为学子讲学,并捐赠了价值10多万元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eoStar;2005年学校“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成立,他担任了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关心、支持母校人才培养和测绘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测绘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大军教授说,龚健雅先后接收了我校几十名毕业生、老师到武汉大学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而且,他在许多场合介绍了母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他的简历都是从华东地质学院写起,这在学界进一步提升了母校的社会声誉。
“虽然东华理工大学位置较偏,但校园优美,学风很好,是所适合学习、研究的大学。”龚健雅认为,有些毕业生认为我校牌子而自卑,这是没理由的。事实上,2001年他就把外甥送到我校读本科,后又继续读硕士研究生,现在他已赴美国攻读博士。“普通的院校也可以培养一流的人才,关键是靠自己的努力,只要同学们保持自信自强、持之以恒和团队合作的习惯,就一定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与周文斌院长签订合作协议)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生产队的会计到中科院院士,龚健雅始终很看重华东地院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他说:“正是母校的老师把我引进了测绘科学的殿堂,为我学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母校的领导、老师和班主任教会了我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有作为的知识分子。也正是在母校,我结识了许多知心的同学、朋友,并经常得到他们的帮助,至今我对他们难以忘怀。”
“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表明,一般高校的成熟期为60年,现在我校正处于加速发展、成熟的时期。”校长刘庆成教授说。除了龚健雅校友外,今年我校还有王耀南(湖南大学电信学院院长)、李子颖(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应明生(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三位校友和我校井冈学者特聘教授侯增谦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表明我校毕业生和优秀人才进入成熟期,成为科技界的领军人物。“这也激励全校师生奋发进取,努力成就英才,早日实现我校‘省内一流,全国知名,部分优势学科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