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镇冰图片 萨镇冰:甲午战争时反击日军 建国后任政协委员(图)

2017-12-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萨镇冰:甲午战争时反击日军建国后任政协委员(图)萨镇冰2014年8月27日,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附近海域,曾经的甲午海战战场,中国海军鸣响汽笛,向大海中撒下鲜花,以祭奠在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北洋海军将士.120年前这场战争的失败,将中国刚刚开始的近代化进程打断."为什么'天朝上国'居然败给了一个'蕞尔小邦',败给自己以前的学生?"对日战败带来的心理冲击,前所未有.正是在甲午惨败这一年,中国的热血之士都行动起来,纷纷开出自己的救亡药方,通过不断地学习.改良.革命,找寻中华民族由衰败

原标题:萨镇冰:甲午战争时反击日军建国后任政协委员(图)

萨镇冰

2014年8月27日,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附近海域,曾经的甲午海战战场,中国海军鸣响汽笛,向大海中撒下鲜花,以祭奠在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北洋海军将士。

120年前这场战争的失败,将中国刚刚开始的近代化进程打断。“为什么‘天朝上国’居然败给了一个‘蕞尔小邦’,败给自己以前的学生?”对日战败带来的心理冲击,前所未有。

正是在甲午惨败这一年,中国的热血之士都行动起来,纷纷开出自己的救亡药方,通过不断地学习、改良、革命,找寻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道路。

本报深度记者刘德峰

甲午海战后被革职返乡

福州市鼓楼区朱紫坊22号,朱漆大门前悬挂着两只写有“雁门”和“萨”字的大红灯笼。这个坐南朝北的大院,由于年代已久正在修缮。即便如此,仍不乏拜访者。

81岁的福州市民萨本辉,从年初以来,已在这里接待了众多萨氏宗亲以及各地媒体。在这个甲午之年吸引拜访者前来的,便是萨本辉的叔祖父萨镇冰。

自1886年加入清政府北洋水师,任威远练习舰管带,至1952年逝世,萨镇冰先后经历了甲午战争、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如今,他的戎装照片,被摆放在大院花厅墙壁的正中央。在120年前,他正身处甲午战争前线。

萨镇冰13岁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加入清政府海军,1876年冬,与叶祖珪、刘步蟾、严复等人,被派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驾驶。学成归国的萨镇冰,在南洋水师澄庆舰担任一年大副后,调到北洋水师学堂担任教习。

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中方的惨败,让萨镇冰在教习的岗位上坐立难安,他多次请求上前线。两年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加入北洋水师的威远舰任管带。自此,萨镇冰的个人命运与甲午战争及其背后的国家命运牢牢地牵系在一起。

1894年7月,日本海军在鸭绿江口丰岛突袭北洋水师舰队,挑起甲午战争。战火迅速蔓延,同年9月17日,北洋水师在黄海海域与日本海军激战五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损失致远、扬威等五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亦有五艘战舰受到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

此役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未完全战败。然而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这让日本夺去了黄海的制海权。

让萨镇冰感到遗憾的是,他未能指挥军舰参加甲午海战。1895年1月,威海卫之战打响,萨镇冰奉命驻守日岛。恶劣的生活环境,加上劳累过度,萨镇冰病倒了,夫人陈氏闻讯从福州赶来探视,被萨镇冰下令:撤开扶梯不准夫人登舰。左右将士极力相劝,萨镇冰断然答道:此地非同寻常,此时非同寻常,怎能允其登舰?告她当我已死,令其速回!

1月底,日军炮火集中打向日岛,萨镇冰坚持反击,抵抗了11天之久。彼时战事对中方而言大势已去,丁汝昌只好放弃日岛,让萨镇冰撤回刘公岛。

1895年2月3日,威海陆地悉数被日军占领,刘公岛已是孤岛。丁汝昌在屡次拒绝投降后,于2月11日夜饮药殉国。三天后,北洋海军威海营务处提调道员牛昶昞,与伊东祐亨签订《威海降约》。

据萨氏后人萨支辉、萨本仁所著《锐舰》记录,1895年2月21日下午,载有丁汝昌、刘步蟾等人灵柩和九百余伤残官兵的康济舰,在萨镇冰的率领下,冒细雨缓缓离开北洋海军将士遍洒热血的刘公岛和威海海域,驶向烟台。

随着3月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北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萨镇冰也进入了一生中最灰暗的岁月。据萨本辉介绍,甲午战败后,北洋水师残存的海军官兵遭革遣返乡,萨镇冰回到了福州,这时,他的父母已经病逝,妻子陈氏也撒手人寰。

打断了30多年的现代化进程

海战只是甲午战争的一部分,与北洋水师一道战败的,还有清政府的陆军力量。自1894年10月至1895年3月,辽东半岛的抗日清军陆续崩溃、撤退,掌握清政府大权的主和派人物,开始四处寻求英美俄等国调停。

1895年4月17日,在军事与外交努力均告失败的绝望境地下,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让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我认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打击可以说是世纪性的。”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说。

依《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并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后增加三千万两“赎辽费”)。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并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

“在对华资本输出方面的种种规定,是当时欧美列强中任何一国都未曾攫取的全新权利。”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海荣说,这场战争刺激列强纷纷效仿日本,通过对华加大借款和投资办厂力度等方式,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剥削,并不遗余力地打压和扼杀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张海鹏所说的“世纪性”影响,从钓鱼岛问题上可窥其一斑。据张海鹏介绍,《马关条约》谈判时,李鸿章、李经方父子曾建议把“台湾附属岛屿”一一列清,但这一建议遭日本代表反对。在此之前,日本已偷偷将钓鱼岛划归日本冲绳县管辖。日本代表反对列清台湾附属岛屿,便是担心中国把钓鱼岛排除在外。“实际上是用甲午战争取得的胜利,来掩盖了其窃取钓鱼岛的问题。”张海鹏说。

条约的签订让清政府“大国形象”扫地,无数国人难以接受。“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痛哭不止。《马关条约》真是前所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所败,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件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革命家吴玉章曾如此描述当时的心境。

在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看来,尽管清朝时期的中国社会曾先后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但未真正“醒来”,而“甲午战争确实把中国彻底打醒了”。

“甲午战争打断了清朝已经启动了30多年的现代化进程。”马勇告诉齐鲁晚报记者,清朝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被迫向西方学习。自1860年洋务运动起,清政府开始按照自己的步骤推动军事、民用工业的发展,保持了相对完整的主权。“甲午战争的爆发打断了这一进程,原来中国发展增长的一点自信,都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而烟消云散。”

而这场战争同样是个契机,导致了中国人群体意识的觉醒。“甲午战争中被打败,使中国人在1895年之后焦虑越来越严重。”马勇认为,包括革命思潮、排外思潮、实业救国思潮等,几乎所有的改革、革命路径,都在1895年后的一段时间里集中涌现,中国的近代化终于开始从器物层面向思想政治制度层面转变。

重建的海军在辛亥时倒戈

甲午战争之后的清政府,同样在进行反思。1895年后,清政府开始允许自由办报,并允许自由议政。与此同时,还放宽了对各地方政府的一律化管理,让地方政府按照各自的特色施政。除此之外,中国开始向日本学习,从1895年起,逐渐派学生赴日留学。

与此同时,清政府为了能保卫疆土,决定重建海军。经张之洞、刘坤一等人的努力,清政府买下海天、海圻、海容、海筹、海琛共五艘“海字号”巡洋舰,并把萨镇冰等海军官兵召回,重掌舰队。慈禧特召见叶祖珪与萨镇冰,分别赏加提督、总兵衔,担负起重组北洋水师的重任。

福州的萨镇冰故居,至今还保存着一张叶祖珪和萨镇冰的合影。“相片拍摄于1899年,当时清廷重组水师,甲午战争中幸存的官兵在天津重新聚首。”萨本辉介绍说。

天津水师学堂已毁于八国联军炮火,萨镇冰择址另建海军学校。1903年冬,烟台海校开办。为快出人才,萨镇冰将学制从五年缩短为三年,只保留驾驶专业,专门培养海军指挥军官。三年后,中国首次派遣海军学生赴日留学,烟台海校入选24人,居各海军学校之首。

1909年,萨镇冰被委以筹备海军大臣和海军提督之职。上任后,他合并了过去分裂的南北水师,建立了统一的指挥系统,下分巡洋、长江两舰队,还统一了官制、旗式、军服、号令,这是中国近代海军第一次实行科学管理。为了保存海军的实力,萨镇冰还订立了一个特殊的信条:海军是国家的海军,职责是保卫海疆,不参与陆上军阀的混战。

正是由于萨镇冰的这个信条,民国时期,几次海军分裂都没有造成大规模火并,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这支羸弱的海军始终存在。

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越来越多的国人对清朝统治者感到失望,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萨镇冰接到清廷命令,前往镇压。时任革命军政府都督的黎元洪,早年毕业于天津水师学堂,曾在威海北洋舰队当过兵,与萨镇冰有师生之谊。于是,他致函萨镇冰,希望其不要残害同胞,助其革命。

萨镇冰目睹清政府摇摇欲坠、各省纷纷独立的局面,一时间既不愿为清廷殉葬,也不愿公然易帜加入革命军。1911年11月11日晚,萨镇冰终于默许革命,他乘坐的“江贞”舰发出信号灯:“我去矣!以后军事,尔等舰艇好自为之。”船上的官兵消极应战,把炮弹纷纷打向江堤和稻田。

尽管如萨镇冰一样,在革命面前犹豫不决的人不在少数,但救亡图存与民族振兴的大势已在引领他们改变和前行。辛亥革命后,萨镇冰在北洋政府历任海军总长、福建省长等职务。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为主力,在福州发动抗日反蒋事件,时年74岁的萨镇冰,义无反顾地加入其中。

1949年8月,解放军进福建之时,萨镇冰拒绝随蒋介石去台湾,留在大陆。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51年,听闻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中获胜,时年92岁的萨镇冰忍不住回想起甲午战争的惨痛经历,当即赋诗一首:“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

原标题:萨镇冰:甲午战争时反击日军建国后任政协委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