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听彭实戈院士讲人生

2017-06-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山东大学名师系列访谈"讲人生"进行了二十余场,终于在10月23日这一天迎来了中科院院士.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彭实戈.从1999年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到2010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受邀做一小时报告,彭实戈手捧"普林斯顿全球学者"和"华罗庚数学奖"两项殊荣,享誉世界.这位已逾花甲的老人还未在讲座现场露面,就已带给这里的人太多神秘与期待.10月23日下午5时45分,距离讲座开始时间还有45分钟.中心校区理综楼515

山东大学名师系列访谈“讲人生”进行了二十余场,终于在10月23日这一天迎来了中科院院士、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彭实戈。从1999年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到2010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受邀做一小时报告,彭实戈手捧“普林斯顿全球学者”和“华罗庚数学奖”两项殊荣,享誉世界。这位已逾花甲的老人还未在讲座现场露面,就已带给这里的人太多神秘与期待。

10月23日下午5时45分,距离讲座开始时间还有45分钟。中心校区理综楼515教室前已经排起了回环曲折的长队,而这间教室就是将在晚上7时迎来彭实戈的讲座现场。这支几乎塞满了理综楼五楼的长队里,有来自山大多个不同学院的学院的学生,他们皆是慕名而来:这位开创了山大金融数学基地班的教授,这位学术造诣登峰造极的著名学者究竟是怎样一个老人,他,将会告诉我什么?

6时30分,515教室已经站满了人,但仍有大批观众涌入讲座现场,参加讲座的人数已远远超过了预期。而此时,彭实戈教授正在赶往山大的路上。这位计划将于本月底出国的老人,在济南深秋的夜晚赶来,即使在路上耽搁许久,也绝对值得在场的每个人耐心等待。

不喜上课,但钟爱读书。不喜考试,“偏不把步骤写全”。这位至今在金融数学界举足轻重的老人,在童年时期却并不那么“显眼”,但对世界却有着强烈的好奇。“我小的时候就对这个世界有很多疑问,很想去理解世界,虽然到现在我还是仍然不理解。

”谈起童年的些许经历,彭实戈用“幼稚”两个字来评价自己:“五岁的时候做的事像四岁做的,九岁做的事看起来像七岁半做的。比如我在三四年级的时候,对电十分感兴趣,有一天就把一块漂亮的金属插到插销里去了。

”每一个“传奇”的故事,都透露出少年彭实戈的强烈求知欲。彭实戈还将这件童年往事当做佐证自己“幼稚”的趣谈,但其实,在那时,一个数学家对于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已经初露端倪。当主持人问道如何看待当前靠分数选人才的制度时,彭老略一思考说道,其实考试制度是西方在向中国学习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发展的,现在中国还要向西方借鉴有效经验,山大的“泰山学堂”就是向法国看齐。

但是彭老个人并不喜欢考试的形式,高中已经崭露头角的彭实戈甚至故意与老师对着干以反对考试形式化。彭院士同时也表示,前期考试是非常必要的,他对学生的考核主要是与学生交流讨论,通过实际交流,能真实的判断一个学生的洞察力和思考力。

在小学时让彭实戈倍感自豪的一件事是“同学们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就对同学们说,不会的生字就问彭实戈”,而这些生字大多都有赖于童年时阅读的大量书籍。好读书的这一习惯被老人一直延续至今。无论是在***时期的大明湖畔,还是在下乡插队的临沂小村,从一本《岳飞枪挑小梁王》到辛苦得来的《高等数学教程》,即使在只能借助墨水瓶和煤油灯的夜晚,彭老也未放弃孜孜以求的读书时光。

当被问到“小时候成绩是不是名列前茅”时,彭老坦率地说“不是太前茅”。也许那时连他自己也没有料到,在未来那个“不是太前茅”的学生将在若干年后成为中国金融数学的奠基人。

时间来到1971年,彭实戈来到山大攻读物理系。虽然并未进入数学系就读,但彭老对数学、对世界的理解和探索却并未停止。学校开设的课程大部分都是自学完成,在图书馆度过了大半的大学时光。就是在这样不断的探究和思考中,彭实戈在大学时代的创新思维日益显著。

“当我发现了双曲复变函数之后,我自己感到很激动。”而在激动之余,一个关于求学与求索的也道理渐渐显现:有的时候阻挡我们的只是一个很小的障碍,这个很小的障碍让我们看不见后面,因此也很少有人绕到后面去看看。而一个大家却敢于突破障碍,去开拓,搭建属于自己的宫殿。彭实戈,正是如此。

而提到彭老的求学生涯,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他的法兰西留学岁月。从未接触法语的彭实戈出国前接受了临时的语言培训,但是靠着自学,他能用流利的法语交流。导师留给他一摞手稿,彭实戈“半猜半学”的读完,萌生出自己的想法并被导师采纳。

这种“上下求索”的学习精神令现场学子赞叹不已。在短短的几年留学生活中,已过而立之年的彭实戈备受国际著名数学家本苏桑的青睐。在初到法国时,本苏桑款待了他一顿丰盛的午餐,“后来我才知道,导师从来不吃午饭,他的那顿饭是为了特别款待我”,其中的盛情可见一斑。

在法国,彭实戈收获最多的仍是所有事情都靠自己,然而让他有些许孤独之感的则是在法国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够交流的人。“为自己创造环境,为自己留一些空间,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事。”是彭实戈谈到这段经历时,留给青年人的话。

“不要给自己设限”,这是彭实戈反复说到的一句话。不为年龄所限,彭实戈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开始阅读初中的教材;不为专业所限,因此当年一位物理系的学生如今成为了蜚声国际的数学大家,并将金融和数学两门学科结合得相得益彰;而不为水平所限,使彭实戈徒步行走45公里与志同道合的乡村知青探讨数学难题,也使他远赴海外在异国他乡同国际数学大师比肩齐名。

“不要把自己限制住”,“不要把自己限制在某个地方”,明白了这两句话,人生才有探索科研。

而谈起自己的执教经历,彭实戈想说的也无非“不设限”三个字。作为为数不多的仍为研究生甚至本科生上课的院长级人物,彭实戈并未被自身重重身份所累,而是仍就在泰山学堂的讲台上执掌教鞭。当被问到“对学生有什么建议”时,彭实戈的回答并未让人意外:“多想多提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争吵是难免的。”

横跨两个专业成立山大首个“金融数学基地班”,这位“跨界”数学家的人生从来都没有限制。

“爱因斯坦说自己最想干的工作是做一个守灯塔的人。我觉得对于我的研究而言,不出名我会更幸运,贡献更大。”这位65岁的老人在盛名之下,收起光环,在探索求真的大道上不忘初心,徐徐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