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萨特《禁闭》一文的分析

2017-06-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萨特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二战后存在主义文学代表.存在主义是发端于法国,流行于欧美,波及全世界的文学思想流派.存在主义文学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在存在主义早期以克尔凯郭尔,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及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德为代表的一系列哲学家已经提出建立存在主义的文学体系.即依照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所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基本哲学理念.但其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所鼓吹的人的价值可以改变一切.早期存在主义及其最后都渴望一种在人的绝对孤独性及主客观的对抗性的前提下,一定程


萨特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二战后存在主义文学代表。存在主义是发端于法国,流行于欧美,波及全世界的文学思想流派。存在主义文学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在存在主义早期以克尔凯郭尔,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及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德为代表的一系列哲学家已经提出建立存在主义的文学体系。即依照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所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基本哲学理念。但其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所鼓吹的人的价值可以改变一切。早期存在主义及其最后都渴望一种在人的绝对孤独性及主客观的对抗性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肯定人的社会性。但社会性的前提必须是自由性,当社会性的发展成为自由性发展的桎梏时,毫不犹豫做到的就是切断社会性。

《禁闭》是一个审判的过程,这个审判是在异化了的地狱中的一个房间内进行。没有法官,没有刑具,不向宗教画中那样在最后时刻会有一个上帝对所有人作出公正的判决。在尼采喊出“上帝死了”了著名口号后,西方的传统价值体系崩溃了,人成了自己的上帝。这次审判就是进行再者三个偶遇有必发的地狱鬼魂之间。说他们是偶发的,在于他们的相通,被同样的安排到一个房间,而且死去的时间是前后相继。而作为必发,则在于他们三人都是有罪的。在萨特看来,将近两千年前背负人类罪恶的上十字架的耶稣只能解脱人的原罪,在他们三人中,埃斯泰尔利用自己的美貌与别的男人发生婚外恋,生下来的私生女却扔进湖里,使得其情夫开枪自杀,自称为一堆垃圾。而加尔森虽崇尚自由与和平,但其私人生活极度混乱,尤其是其和平主义思想在战争时期宣传转变为一种逃跑主义,并最终因逃跑而被逮捕枪杀。他不但与一名混血女人同居,而且还以他妻子对他不理不问感到沾沾自喜。他自称为下流胚子。而伊奈斯的令人发指可以毫不犹豫的加在这个人之前,她为了同性恋对象表嫂不惜厌弃表哥,使其惨死,而对自己的表嫂说“这下可好了,我的小娘子,我们把他杀死了,我很坏,换句话说,我活着就是要让别人受罪。”最后被别人打开煤气熏死。自称为该入地狱的人。

如果解构这部戏剧的话,我们不难看出,任何一个人都是另外两个人存在的障碍。例如在埃斯泰尔还没有进入“禁闭”之前,伊奈斯与加尔森关于礼数问题展开了争吵,“加尔森:‘我看得出来,有我在场您很反感,就我个人而言也恨不得一个人呆着,我得把我的一生理个头绪出来,需要好好反省,不过我相信,咱们都将就点是能够彼此适应的,我不说话也尽量少动,少出声儿,只是我能不能提个建议:咱们礼数得周到些,这是一道有效的防线……’伊奈斯:‘要不我早就怪加尔森的嘴喏的一响,又来了,您还自以为有礼貌呢,您连自己的脸是什么表情都不管。这不是光是您一个人,您没有权利让我看到您怕成那样而感到难受。’”在这里连双人空间里一人都成了另一人的地狱。正如萨特所讲,他们的这种绝对的,不容他人的,没有让步的自由缺乏一种社会性,缺乏社会性之间的矛盾就是“他人就事地狱。”

三是一个不可被偶数分割的数字,也许正是这样酿造了1:2的不平均比例。如加尔森受不了伊奈斯和埃斯泰尔之间的亲亲我我;而伊奈斯受不了加尔森与埃斯泰尔任何一断在一起的时光;埃斯泰尔这个女人则受不了加尔森与伊奈斯之间的任何争吵。在他们中间是一个非完全的三角恋爱关系。伊奈斯单方面喜欢埃斯泰尔,埃斯泰尔和加尔森则互相倾慕。矛盾的高潮爆发在整个囚室里唯一可用作刑具的武器—一把剪刀,“加尔森:‘我万万没有想到……你们印象中地狱里该有硫磺,有熊熊的烈火,又用来烙人的铁条……啊!真是天大的笑话,用不着铁条,地狱就是别人。’”之后埃斯泰尔拿起剪刀向伊奈斯连刺数下,但由于他们都是“死活人”,“已经死了!死了!死了!刀子没用了,毒物,绳索早已经完了,你懂不懂?咱们永远在一起了”不会再有死的神明眷顾着他们。他们要做的只是彼此使别人演绎罪恶,演绎羁绊和永远的不可能。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只有优化自己的社会关系,只有作一种忍让中的相对,不可能做到自由,剧中三个罪犯以败坏他人关系为罪魁祸首,生前就给他人造成极大痛苦。再从个人来看,以个人必须做到正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正确对待自己正视自己。人不是只能永远关在囚室里的“密闭”的人,人不应当依赖别人的判断,作茧自缚,制造樊笼。

就三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来讲。在这里要重点分析下伊奈斯,无论是埃斯泰尔还是加尔森,他么都是生前活在爱里,唯有伊奈斯是因恨而来,正如她所说“我很坏,换句话说,我活着就是要让别人痛苦。”她因其自私的同性恋毁了一个家庭和两条性命,造成了他人的灾难。她的一切所作所为倾向于报复社会,报复他人。伊奈斯是一个悲惨而又无助的形象。她的性取向并不为社会所接受,然而这种源于自然法则中的本能却又使她无法自拔。她在找同性恋伙伴的同时不可避免的破坏别人的家庭的幸福,她从骨子里嫉妒里别人的这种幸福,源于她痛苦的生活,渴望得到幸福的安慰,因而往往走向极端,她嫉妒她的表哥,拥有了她的心上人。她的表嫂在这场三角关系中,却又在两个方向同时处于一种被追逐的状态,表格就是她的地狱。他阻碍了她最本能的需求满足,然而伊奈斯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最终她的表嫂开煤气两人自尽。一度是她天堂的人成为她的地狱,可以这样说,在这三人中伊奈斯在生前就遭遇了两次地狱的痛苦,她只是一个社会的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