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平[中央电视台播音员] 简历
宋一平,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主持人。先后在中文国际频道主持《中国新闻》、《新闻60分》、《财经报道》等新闻类直播节目。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受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师从国际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傅高义教授(ProfEzraVogel)。在哈佛进修期间,受哈佛亚洲商业俱乐部的邀请,曾在哈佛大学年会上作专题
宋一平[中央电视台播音员] -人物简介
姓名:宋一平生日:9月21日籍贯:安徽
民族:汉族
性格:还好啦
毕业学校:北京广播学院(现在北京大学攻读新闻与传播学硕士学位)
主持特点:冷静、理性、客观而不失人文关怀
最喜欢的书:人文科学类、传记类、趣味漫画类、时尚休闲类
最欣赏的个性:大气
最渴望的生活状态:像鱼一样游,像鹰一样飞
兴趣特长:烹饪、画画
业余爱好:运动读书
最喜欢的颜色:白色、米色、黑色
最喜欢的零食:小核桃
最喜欢的服饰:舒适、自然
宋一平[中央电视台播音员] -工作经历
1995年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只身前往湖南电视台工作,主持《经视新闻》、《经济环线》等节目,均为湖南电视新闻与经济类节目中第一档大型直播节目。两年后,离湘赴京,以主持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香港回归72小时特别报道”为起点,开始了在央视国际频道的工作。
期间历任《新闻60分》、《中国新闻》主播,参与报道的特别节目包括98抗洪抢险、99澳门回归、长江三峡大坝截流、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代表大会、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军攻打阿富汗特别报道。
2003新年元旦特别节目、第14届釜山亚运会、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以及每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等国内、国际重大新闻事件。2003年5月国际频道改版,任《财经报道》主播。
宋一平[中央电视台播音员] -成长历程
宋一平自1997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主持的节目从《整点新闻》到《中国新闻》,再到《新闻60分》和《财经报道》,都为她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而她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素质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9·11”事件之后,战争一触即发。
2001年10月8日晚上12时,宋一平在睡梦中觉得楼道里人声鼎沸,隐约听到楼道里人们在谈论美英部队开始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她一骨碌翻身起床,来不及化妆,来不及精心准备,15分钟后就坐在了直播间。丰富全面的背景资料,形式多样的全球连线、机智敏捷的主持风格,无不让观众大饱眼福,然而他们看不到主播宋一平利用直播间隙在不断地给自己“添砖加瓦”,戴隐形眼镜,描眉毛等等。
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视角,科学的工作方法,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能够理智冷静,宋一平身上的这些优点使得她不断成为新栏目的首要人选。2000年国际频道推出全国直播时间最长的综合新闻类节目《新闻60分》,宋一平担任主播,和《新闻60分》一起经历了众多让人难以忘怀的重大历史事件:台湾大地震,三峡截流,中共召开的“十五大”等,而《新闻60分》也逐渐成为一个收视率在国际频道领先的综合新闻类节目。
2003年国际频道对《财经报道》进行改版,增添了现场直播访谈板块。宋一平既做主持人又做策划,和国际国内专家一道,通过数字和政策解读背后的故事,为国内外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财经信息和观点。为追求更高的节目质量,宋一平和同事们甚至狠心把一位从纽约来的专家直接从机场请进直播间,不为别的,只因为那位专家是当天晚上访谈内容方面公认的权威。
《财经报道》的现场直播访谈板块要求主持人在积极主动交流的同时又要冷静思辩及耐心倾听,还要随时与导播保持高度和紧密的默契联络,这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准备上都加大了主播现场调控的难度。宋一平多年的新闻直播生涯为勇于挑战自我的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际中表现得非常得心应手。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屏幕上的宋一平成熟而干练,生活中的她则是娇小玲珑,活泼幽默,不经意间展现的才能让周围的朋友惊讶不已。一道别有风味的徽派小菜“西红柿炒青椒”就给朋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宋一平的在沈从文的故居拍的照片让人难以忘记。宋一平身着简洁的白衣,清爽的短发上很随意地别着几个卡子,静静地坐在沈先生用过的书桌前。
宋一平[中央电视台播音员] -《亲历哈佛》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页码:116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508709322
条码:978750870932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中所写的文章大多是作者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和生活时所作的随笔和杂文,是不同的一种心情体现和人生的一个阶段记忆。这是作者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和生活时所作的随笔和杂文,主要分三大版块:关于哈佛,关于美国和关于自己。通过阅读本书,我们不仅能看到哈佛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状态,而且也能略知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风土人情。
宋一平[中央电视台播音员] -宋一平的文章
铁打的哈佛2005年6月9号,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又有一批莘莘学子即将奔赴世界各地,投身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建设热潮中。毕业典礼前的两周时间里,哈佛Yard里印有自己标志的代表各个本科学生宿舍的“舍旗”飘飘,哈佛的校旗屹立期间不倒,开始拉开一年一度的隆重盛典的阵容。
由于哈佛校方每年得到的捐款中数额最大的是来自于本科生(已毕业的本科生及许多本科生的家长),所以也就对本科生“格外”偏爱。除了日常给本科生提供最好师资待遇之外,还提供最好的食堂,最好的体育场,最好的图书馆等基础设施。现在都到毕业了,Yard里挂的彩旗也都只挂代表本科生的,很多其他的毕业生不由得唏嘘:在资本的指引下,真是不拿红薯当干粮,不拿群众当同志—伤人自尊啊!
由于每年参加毕业典礼的学生和群众(学生亲友团)太多,而Yard的面积太小接待能力有限。所以对毕业生所能携带的亲友人数也有严格的限制。如果其亲友不满足场外指导一定要进入Yard的话就要花钱买票进场了,且霸王条款一口价不***,如同河北沧州民间谚语:大雁飞过把根毛,老爷们儿不放过,老娘们儿也不饶。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前浪浪打浪。
看江湖,大浪淘沙百舸争流千帆进;看世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竞风流。哈佛今年毕业的学生多达近四千人。百年来,众学子带着在哈佛学就的一身武艺下得山来,进入江湖游走,从此进入人生的另一领域打拼。无论最终是成就了枭雄还是败了寇,都在“胡掳挥飞湮灭”中成为历史沙尘。而一直屹立的哈佛虽然成就了多路英雄,但更重要的却是那一代代流水般的“生”成就了哈佛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