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李英 专访开封市豫剧院副院长、国家二级演员李英
因为扮相俊美,再加上唱腔清越、表演逼真,李英在演出中总是很吸引观众的眼球。“每次演出结束后,总会有观众上后台去找李英,说想看看她,跟她聊聊,这些人都是李英的忠实戏迷,看李英的演出一看就是几场。”旁边李英的同事这样向记者说道。
河南文化产业网讯:“这是我的樊梨花扮相,这是我的周凤莲扮相,这是我和常香玉老师的合影……”11月8日,在李英略显简陋的办公室内,她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起了自己多年来的剧照。照片上,李英扮相俊美,端庄大气,无论是充满英气的樊梨花,还是古灵活泼的周凤莲,都别有一番韵味。
因为扮相俊美,再加上唱腔清越、表演逼真,李英在演出中总是很吸引观众的眼球。“每次演出结束后,总会有观众上后台去找李英,说想看看她,跟她聊聊,这些人都是李英的忠实戏迷,看李英的演出一看就是几场。
”旁边李英的同事这样向记者说道。 “对于我来说,戏迷的认同就是最大的欣慰。”李英向记者讲了几件令她十分感动的戏迷故事。有一次在安阳演出,李英出演《窦娥冤》中的窦娥,婉约清丽的唱腔、生动传神的表演,真实刻画出窦娥的纯洁善良和抗争的勇敢,也深深地折服了一位河南籍的台湾老先生。
演出结束后,老先生坐在剧场里久久没有离开,之后毅然让同行者退掉了自己准备第二天回程的机票,接连欣赏了李英主演的《穆桂英挂帅》、《梨花归唐》、《秦雪梅》、《抬花轿》、《绣花女》等演出,并从此成了李英的铁杆戏迷。
老先生回到台湾后,每年春节都要打电话给李英,并希望她能赴台演出。
在一次下乡演出中,李英在休息室休息,迷迷糊糊地听见一阵骚动,原来是五六个妇女过来找李英,当看到写有李英名字的门时,在说了一句“李英来了就好了,我们就是来看李英的演出的。她正休息呢,我们别打扰了”之后,几个人便悄无声息地走了。
还有一次,在乡下演出结束后,李英卸过妆与同事离开时,一位老大爷从后面颤巍巍地跟了过来,手中提着一兜的水果零食。“不在于提了什么,关键是这分认同、这分关注,真的让我很受感动,更成为我前进的不竭动力。
”李英说道。 慎重细致是出于对艺术的责任 现今的李英,不仅是开封市豫剧院副院长、主演之一,还是第七届“香玉杯”艺术奖的得主、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可谓成绩斐然,但她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每当观摩老师们、名家们的演出后,她内心深处都会激起层层波澜,觉得自己的一招一式、一声一腔都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为了提高,她常默默给自己打分,诸如吐气、台步、手势、眼神、口型等,有的打50分、40分、30分,甚至0分,然后找到差距,步步提高。
观众的关注也使她对待自己的工作更为谨慎。有一次,李英收到一封信,是一位观众看了她演出的《秦雪梅》,说她剧中读书的动作错了:估计书本应从左向右翻阅,而李英在舞台上是从右向左翻阅。
李英看到信后,十分感谢这位观众的批评,并立即改正。 “对待表演的慎重和细致,不仅是对观众负责,也是对艺术本身负责。”正是因为李英对艺术的那分由衷的痴迷,她对自己的高要求就变得十分容易理解了。
无怨无悔是对戏曲的承诺 作为开封市豫剧院的副院长、台柱子,李英的工作和生活极为繁忙。因为剧团经常要下乡演出,风里来雨里去也成了家常便饭。近来气温骤降,进入寒冬,而李英和同事们仍然又开始了下乡演出。
“当年,妈妈很想让我去学校教学生唱歌,连表都填好了,而因为自己喜欢和老团长‘没有苦,哪来甜’的登门相劝,与当教师的机缘擦身而过。之后,在商丘市文化艺术学校学习时,也有留校任教的机会,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戏曲演出。
虽然妈妈现在依然经常说我是‘劳苦命’,但我并不觉得后悔,说实在话,还是喜欢。”李英回顾走过的路,不无感慨地说道。 在自己选择的舞台上,无怨无悔地扮演着自己喜欢的角色,一颦一笑中将自己的人生摇曳成独特而亮丽的风景,这就是李英所走的道路,也是她对戏曲的最高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