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杰山水画欣赏 山水画家刘明杰:寻找一条怎样的“道”?

2018-04-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欣赏山东画家刘明杰的画需要关门闭户.等鼎沸的人声逐渐散去,泡上一杯上好的绿茶,把自己的心境平静下来,你才可以去面对那一幅幅山水佳作.    那是一种过于宁静的境界,线条灵动,颜色素雅,氛围淡定,这宁静似乎太遥远了,只有古代和童年才出现过,所以一般人难以进入;而一旦进入了,你就会忘记身处何时何地,仿佛回到久远的时代,大自然与人从来没有如此亲近过,更重要的是,这时的山水已非山水,而成为"道",一种人类精神的承载物.    我用眼睛和心灵在刘明杰的山水画中搜寻,哪里是他苦苦寻求的&q

    欣赏山东画家刘明杰的画需要关门闭户。等鼎沸的人声逐渐散去,泡上一杯上好的绿茶,把自己的心境平静下来,你才可以去面对那一幅幅山水佳作。

    那是一种过于宁静的境界,线条灵动,颜色素雅,氛围淡定,这宁静似乎太遥远了,只有古代和童年才出现过,所以一般人难以进入;而一旦进入了,你就会忘记身处何时何地,仿佛回到久远的时代,大自然与人从来没有如此亲近过,更重要的是,这时的山水已非山水,而成为"道",一种人类精神的承载物。

    我用眼睛和心灵在刘明杰的山水画中搜寻,哪里是他苦苦寻求的"道"啊?

    刘明杰是一个年轻的画家,30出头,履历也很简单。他先是在临沂师范学院读本科,后来在聊城大学读研究生,现在浙江中国美术学院进修,专业都是美术。研究生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老家画画。那是山东临沂河东区的一个小镇,距离临沂10多公里,有着优美的乡村景致和厚重的文化底色,管仲与鲍叔牙的"分金台"就在这里。在我的想象里,年轻的明杰如一个古代儒生,在故乡的山水间放纵自己的笔墨与灵魂,他甚至是与世隔绝的,只躲在自己的山水世界里。朋友们开玩笑说,有时候,他连吃饭都忘记了。在他的小屋里,绝少尘世的气息,只有浓郁的墨香飘散,构成一种独特的氛围。

    临沂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出了很多文化大家,比如说王羲之、颜真卿等人都是临沂人。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刘明杰从小就喜欢静,对诗词书画有着特殊的兴趣。他习山水从"四王"入手,并上溯到元明清等诸位名家,主攻南宗山水。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他接触到溥儒的山水画。溥儒依循着传统的轨迹,又不为传统所禁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用笔简洁爽快,无论构图、皴法、山石树木,都可以从南宗山水画中找到取法之处,但又和南宗山水不尽相同。刘明杰感到豁然开朗,作为北方人,自己对北方文化了解更深,难道不可以"由南转北"?刘明杰后来的用墨显然受到溥儒影响,他以淡墨为主调,浓墨点苔,提醒画面,基本上浓淡干湿一遍完成,个别地方稍作浓墨提点,不以积墨、泼墨、破墨为能事,不喜用淡墨染出阴阳相背,画风淡雅明净。

    刘明杰在临摹了陈少梅大师的一幅山水画后,更是若有所悟。在一位老大哥的引荐下,他得到当代北宗山水画大师孙天牧的指点,孙老为其题写了"习艺宜古,推陈出新"八个字,以示勉励。之后,刘明杰开始潜心研习北宗山水及其绘画理论,并以此作为终生的奋斗方向。

    我见到的刘明杰,衣着朴素,言语很少,一头长发才像当下的艺术家。

    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人,为什么抛却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痴迷于水墨之中呢?

    刘明杰说:"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结晶,作为一种表率艺术,她是文化的一种载体,直指人的性灵,是人的精神家园。画画在娱己的同时也能够娱人,在怡情悦志的同时也使得他人能得到相同的精神享受。"他是用山水画为自己开辟出一个精神家园啊!

    他从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的起源,谈到自己心目中的"道"。他说:"山水画注重山水物象本身所承载的东西,山水画的滥觞时期在魏晋,那时儒家逐渐在人们的心中失去了统治地位,而代之以佛道,山水画就是在这样的时代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产生的。宗炳在画论里说:'山水以形媚道'。山水画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向外发现了自然之美,有表现自然之美的愿望,使得士大夫不下堂宴就能啸傲泉石,饱览山川之美。谢灵运的山水诗在山水画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山水物象能承载文化,是'道'的载体,人们通过山水的形状,来体味自然观察'道',这两个方面应该是山水画产生的重要原因,而后一个则是最重要的原因,故而宗炳才有'澄怀观道'之说……"

    听着他的高论,我的灵魂像白云一样,纯净,透明,空灵,悠远,袅袅娜娜地飘动起来。

    我站在刘明杰的作品前,细细品味着。夸张的山石,虬劲的古树,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画面。透过古树,依稀可以看到一叶孤舟,漂浮水上,上面有一个读书人。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刘明杰的作品或者全部描写的是山水;如果有人,也大多只有一个人,或扁舟水上,或徘徊林间,或苦读屋中。为什么只是一个人,他为什么这么孤独?他远离尘世,究竟要寻找什么?他是不是刘明杰的化身?

    刘明杰驾驭着那些线条、墨色,使它们有了生命,有了灵魂。他们在互相融合之中,共同走向理想中的"道"。

    虽然年轻,但是刘明杰的山水画已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他最注重线条的运用,中国画以线造形为主,线是有生命的,是从物体本身抽象出来的一种表现物象的手法。用线造形,他注重书法用笔,推崇黄宾虹的"五笔法",即"平、留、圆、重、变"。"平"就是行笔时用力均匀,它的特点是可控性和稳定性;"留"就是线在宣纸上留得住,有起行收的笔意和笔势;"圆"就是指线是圆的立体的,不是扁的,笔意是连绵不断的,有生发性;"重"就是线要有力量,有厚度,不能浮在纸上,不可单薄;"变"一是指用笔的变化,比如中、侧、顺、逆锋等不同的用笔方法,二是指用墨的变化,焦浓重淡清等不同墨色的变化。

    他的朋友、篆刻家李公峰说:"在用墨上,刘明杰稍微改变了北宗山水画用墨浓重的特点,而青睐中墨淡墨,使画显得更加清旷淡雅、赏心悦目。用色上,他也有自己的独特方法,山石多不染阴阳向背,用笔濡染调好的淡纯色,中锋快速多遍染成,在个别的山石或山头上施以稍重的色,墨色契合无间,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色墨相得益彰。他的山水画无论是青绿山水还是浅绛山水,设色皆清新淡雅,毫无艳俗之感和媚俗之气,色彩在他的山水画里不是物象所固有的颜色而是一种主观色,一种能恰如其分地、淋漓尽致地表达思想情感的颜色,形成了自己的主观设色特点。"

    这些都构成刘明杰山水画的独特意境。每当身心疲惫的时候,我都会去欣赏他的山水画。思绪离城市越来越远,越来越干净。我能听到大地的呼吸,听到古人烂漫的歌唱……我还会看到本真的刘明杰,看到他山水画周围的文化风景,那又不仅仅是水墨和线条了,还有诗歌、语言,它们扩充了刘明杰山水画的容量,延伸了他思想的内涵。

    刘明杰说:"中国画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她能把姊妹艺术容纳进来,促使着自己向更高的层面发展。文人画的产生和成熟就是中国画包容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她把诗书印都吸纳进来,形成了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较为高级的艺术,所以以书法入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便成为历代文人的追求,当然也是我的追求。"

    刘明杰认为,山水画虽然要借助笔墨纸砚等工具,通过勾皴擦染点设色等手段来表现大自然的体貌和生命力,但是她首先是文化的一种载体,这好比文章诗词歌赋,所谓的勾皴擦染点设色等手段皆类似文章中的字词和语句,字词和语句为文章的中心服务、为作者的思想情感服务,自然勾皴擦染点设色等手段也是为意境服务、为画者的思想情感服务,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做个类比,咏物诗不可泥于物,要做到不即不离方为上乘作品,使人能从中体会到物以外的东西,这才能达到意味隽永的效果,使人百读不厌。

    他常用诗和我交流。在杭州的日子里,他传来几首随意写的诗作,都是生活的感受,却像他的画一样,淡然而又耐人寻味。他的画风似乎也在变化,变得更清淡,更悠远,更朦胧。

    画与诗,这就是刘明杰的浪漫,也是他的生活方式。

    李公峰说:"刘明杰的山水画确实有着独到的地方,他把画画当作是作诗去经营,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中饱含着浓郁的思想情感,所以他的画基本上每画必题诗,每题诗必自作,或是绝句或是律诗,但都能恰到好处地与画融合在一起,'如盐之在水,有味而无痕',是典型的传统文人画在当代的延续。"

    在我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幅刘明杰的山水画,上面有他自题的一首小诗:"书画诗词伴,悠悠度此生。红尘名与利,无意去相争。"他用这20个字描绘了一幅绝妙的自画像。(新华网山东频道5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