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郭子仪谁功劳大 李光弼郭子仪功劳谁更大 李光弼郭子仪迥异下场

2018-04-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同是唐朝的中兴时期的有名将领,李光弼和郭子仪对于唐朝哪个功劳更大一直被后人拿来争辩,而两人迥异的性格也给两人带来了不同的人生结局.同是名将郭子仪(697—781),出身官宦人家,但大器晚成,安史之乱的前一年(754),57岁的郭子仪才做到朔方节度右兵马使.由于次年安禄山造反,郭子仪才得以充朔方节度使,独当一面.李光弼(708-764)本是契丹族,其父原为契丹酋长,归唐后英勇战死.烈士后代李光弼从军后,得到了名将王忠嗣的青睐与器重,常说:"光弼必居我位."也是在754年,李光弼进为朔方节

同是唐朝的中兴时期的有名将领,李光弼和郭子仪对于唐朝哪个功劳更大一直被后人拿来争辩,而两人迥异的性格也给两人带来了不同的人生结局。

同是名将

郭子仪(697—781),出身官宦人家,但大器晚成,安史之乱的前一年(754),57岁的郭子仪才做到朔方节度右兵马使。由于次年安禄山造反,郭子仪才得以充朔方节度使,独当一面。李光弼(708-764)本是契丹族,其父原为契丹酋长,归唐后英勇战死。

烈士后代李光弼从军后,得到了名将王忠嗣的青睐与器重,常说:"光弼必居我位。"也是在754年,李光弼进为朔方节度副使。安史之乱爆发后,经郭子仪推荐,李光弼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

安史之乱初期,郭、李主要在北线宗称帝后,调集诸路军马,重新部署兵力,以收复失地。郭子仪、李光弼奉命率军会师灵武。接着,李光弼将所部精兵留在灵武,自领五千人弱旅开赴太原,遏止叛军西进。

而郭子仪则率朔方军主力承担收复长安、洛阳的重任,与叛军做战。756年四月,郭、李联手连续在沙河、嘉山大破叛军名将史思明,切断了叛军前线与范阳老巢之间的交通线。李光弼到到太原后,再度与老对手史思明交战,李光弼以弱敌强、以少胜多,以绝对劣势兵力守住了太原,有效地保护了唐肃宗在西北的大本营。

而郭子仪则率主力,在回纥骑兵的帮助下,经一路苦战,连续收复了长安、洛阳。从战绩来看,李光弼和郭子仪各有千秋,实在难分伯仲。

迥异下场

郭子仪为人宽厚、忍让、谦虚、谨慎,深谙进退之道,很少得罪人。李光弼为人严肃,深沉刚毅,个性极强,因此,他治军颇严,部下畏惧,这种性格经常得罪人,往往令人难以与之相处。代宗即位后,依旧信任太监,程元振、鱼朝恩等辈继续左右朝纲,而且两人皆与李光弼不协,并不断对李光弼进行中伤。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遭程元振谗言被杀后,李光弼更是深感畏惧。在这种情况下,一代名将、执军法如山的李光弼自镇临淮后,竟不敢入朝。李光弼从此失去了往日的威严羞愧成疾,于764年卒于徐州,时年57岁。李光弼去世之时,郭子仪已经67岁了。在人生的暮年,郭子仪再一次大放异彩。先是762年,朔方发生兵变,重病将亡的肃宗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将郭子仪召入卧室,委托郭子仪平定兵变。779年,唐代宗去世,唐德宗继位,八十三岁的郭子仪终于得以回家享福。781年,八十五岁的郭子仪去世。

李光弼和郭子仪同是雄才大略的将领,李光弼却是名将如美人,不许见白头,而郭子仪仍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让人不禁惋惜李光弼的军事才能没能发光发热到人生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