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前卫真名 潘前卫 我想成为真正的喜剧演员

2018-02-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采访潘前卫,就像是和久未谋面的老同学聊天.他直率坦诚得实在不像是圈内人,就像一个普通的上海青年.他会自嘲"靠创作混口饭吃",会直言某些大牌演员的优缺点,更大方承认有时会因为"迫于生计"做些无艺术价值的演出,而浪费了创作时间.但说到自己的终极目标和理想时,他的语气突然严肃了--"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喜剧演员和综艺主持人".1.不后悔选择这舞台上海人民滑稽剧团招收的第一位本科毕业生--潘前卫最受人关注的始终是这个头衔.1988年的夏天,从上海师

采访潘前卫,就像是和久未谋面的老同学聊天。他直率坦诚得实在不像是圈内人,就像一个普通的上海青年。他会自嘲“靠创作混口饭吃”,会直言某些大牌演员的优缺点,更大方承认有时会因为“迫于生计”做些无艺术价值的演出,而浪费了创作时间。但说到自己的终极目标和理想时,他的语气突然严肃了——“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喜剧演员和综艺主持人”。

1、不后悔选择这舞台

上海人民滑稽剧团招收的第一位本科毕业生——潘前卫最受人关注的始终是这个头衔。1988年的夏天,从上海师范大学毕业的潘前卫,面前摆着两条路:一是当老师,二是报考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前者是顺其自然的道路,而后者,潘前卫能够依赖的仅仅是大学期间在话剧社表演的经历。

到一个全然陌生的舞台上演滑稽,潘前卫很快发现了自己“致命”的弱点:不善于跟人交流。“私底下我很爱安静,就喜欢思考。”这对培养表演能力是很不利的,但好在他很快想清楚了:“我主要还是靠脑子吃饭的。”中文系毕业的他有很好的文学功底,加上喜爱看书写作,于是脚本就在365个平凡的日子里不断地诞生出来。“进入滑稽圈近十年,我写的本子自己都数不清了。”

可潘前卫并不甘心做一个幕后创作人员,他还是由衷地热爱着表演。“学历对表演没有帮助。我很认同周立波的看法,滑稽没有科班这一说,主要还是靠天赋。好比他,绝对是个怪才!”因此,底子很薄的潘前卫还是充满信心。在他看来每天24小时的生活都是学习,哪怕养一只狗,他也会在思考着关于养宠物有什么新闻点,可以怎么表演。

听到他用疲倦的声音一再重复“活到老、学到老”,忍不住问一句:有没有后悔过,假如当初做老师,现在是不是轻松许多?本以为他难免唱点有关理想主义的高调,却不料潘前卫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不后悔啊,毕竟表演是自己热爱的事。更何况,讲一句实在话,上海房价这么高,做老师什么时候买得起啊?!”

问起他的生活和家庭,他只用“简单”二字形容。有支持他工作的父母,和一个关系稳定的女朋友。对等待厚积薄发的潘前卫来说,足矣。

2、搞笑搞怪三人组

《快乐三兄弟》是最近蛮火的一档谈话类节目,潘前卫、舒悦、计一彪这一组“小兄弟”,比陈国庆、毛猛达、姚祺儿这组“大兄弟”的收视率更高。问他效果怎会这么好,潘前卫认真地做过分析:“主要还是我们这一组年轻人的性格更加互补,所以合作得很好,每次录节目都开心得忘了时间,也不用顾忌什么话不能说,反正编导会剪掉。”

用他们的话来说,计一彪是“甲状腺”,他最容易激动,有时候并没有什么道理,但他很亢奋,很能调动大家的情绪;而舒悦的形象很可爱,又很有表现力,往往眼睛一瞪、嗓门一扯就开始爆料,丝毫不忌讳谈及自己的隐私,潘前卫和计一彪戏称他是“拿自己的私事堵枪眼”的英雄。

而潘前卫自己很会模仿,还很有些书卷气,喜欢摆事实讲道理。不过,遇到计一彪和舒悦,他坦诚自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当然,有这样的冲突才有笑点。再加上比起“大兄弟”,他们更能把握潮流,会恶搞、模仿,自然就更吸引观众了。

其实,在《快乐三兄弟》中,潘前卫心底还隐藏着一点小野心,他希望他的书卷气能让他脱颖而出:“我很喜欢钱文忠,但我永远不可能成为他那样的人物。不过,我为什么不可以成为滑稽界的钱文忠?呵呵。”看得出来,潘前卫对于自己的笔头和脑袋还是充满了信心。

3、信奉“公交车理论”

入行已久,获奖许多,频上节目,可是潘前卫离真正的走红始终还差那么一口气。“有个导演告诉我,因为我还没有遇到一个好角色,一个合适我的、能够深入人心的角色。”没错,这个好角色的概念,就好像“阿庆”之于陈国庆、“阿德”之于毛猛达。

在等待这位“伯乐”的时候,潘前卫的心境很平和,“在这个圈子里,我信奉‘公交车理论’。”顾名思义,也就是只要你站在车站上,公交车(机会)总有来的那一天。“谁也不知道公交车什么时候来,但只要你站在车站上,也就是在这个圈子里,总会有机会。好像陈国庆,他不会想到自己到了中年会这么红。”而在等待公车的日子里,潘前卫时刻提醒自己:“必须坚持锻炼,这样车来了,才能把别人挤开,坐上去。”

他锻炼的方式,一是不断完善表演能力,二是从不扔掉那支创作的笔。有许多前辈的经历在支撑着他:“进入滑稽圈子近十年,我写了不知道多少本子。比如范伟当年也是靠写本子,偶尔有机会露露脸,最终等来了机会。”

但在创作这个问题上,潘前卫也毫不忌讳地流露矛盾的心态:“为什么人们很难安心创作,都争相想上台出镜?这就是物质造成的。”他算了一笔账,创作的回报是一次性的,以并不丰厚的稿费一笔结清。而同一个段子可以表演成千上百次,每一次站到舞台上都有一次回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能静心创作的原因,受不了名利的诱惑。”

有没有幻想过自己红的那一天?潘前卫笑说:“等什么时候骂你的人多了,才说明你红了。”但即使红了,他表示还是会常常坐地铁、逛大卖场:“坐在名车里,让保姆伺候——这种远离老百姓的生活状态还怎么能创作出贴近生活的好本子?”

说起潘前卫的偶像,本以为会是哪一位滑稽泰斗,却不料他脱口而出是一位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汪涵,他是我努力的目标。他不光具有幽默感,对现场的掌控力也很强。”

当一位成功综艺节目主持人——这是潘前卫的理想。但这和他热爱表演并不相悖,听听潘前卫是如何注释的:“我的终极理想目标首先是当一个成功的喜剧演员,而世界上很多综艺节目的主持人都是喜剧演员兼任的,很成功。”潘前卫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功担任这种双重身份。

除了自己的终极理想和目标,潘前卫也一直在考虑着海派喜剧的出路。“这个出路是指海派喜剧怎样征服全国的观众。”他的口气忽然显得有些沉重:“现在上海本土明星在沪鼎鼎大名,走出去却没几个人认识。当然这些明星都不在乎,他们只想坐镇苏浙沪——甚至只要吃掉上海市这块蛋糕就行了,无所谓在国内有没有名气。”

可有许多和潘前卫一样的青年滑稽演员,把目光放得更远:“比起老一辈滑稽大师,我们有语言上的优势,就是普通话。可是海派喜剧恰恰要靠方言来表达。如此一来,我们要琢磨的问题就是:海派喜剧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走向、征服全国人民?”这是需要上海滑稽舞台接班人钻研的大课题,也是潘前卫自己的一块心病。

最后,潘前卫用一句既带着希望又含着无奈的话结束了采访:“我想,2010年世博会对海派文化的推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惜我暂时没这个实力和机遇去抓住,但愿整个海派滑稽能够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