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茶李国文 李国文:小说与散文的两栖作家(王春林)

2018-04-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作为新时期影响很大的一位"复出"作家,李国文的文学创作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两个阶段的分水岭,应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此前的李国文,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小说创作上.在此之间,曾经担任重要的文学刊物<小说选刊>主编多年的李国文,不仅使<小说选刊>的事业达到了某种巅峰状态,而且他自己的小说创作也取得了很高的思想艺术成就.在李国文这个时期发表的大量小说作品中,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月食>与<危

作为新时期影响很大的一位“复出”作家,李国文的文学创作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两个阶段的分水岭,应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此前的李国文,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小说创作上。在此之间,曾经担任重要的文学刊物《小说选刊》主编多年的李国文,不仅使《小说选刊》的事业达到了某种巅峰状态,而且他自己的小说创作也取得了很高的思想艺术成就。

在李国文这个时期发表的大量小说作品中,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月食》与《危楼记事》分别获得了1980年度与1984年度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长篇小说《花园街五号》虽然未能获奖,但却不仅是风起云涌的“改革文学”大潮中的一部重要作品,而且在我看来也可以说是李国文新时期的小说代表作。

小说《花园街五号》讲述的是一幢坐落在临江市花园街五号的古老建筑五十年来所经历的时代兴衰与尘世沧桑。市委书记韩涛即将退居二线,人们关注着谁将成为此楼下一任的新主人。面对着改革者刘钊与保守派政客丁晓之间的激烈竞争,韩涛的老伴吴纬和儿媳吕莎都站在刘钊一边,规劝他一定要大胆启用新人。

但他自己却一直顾虑重重,因为韩涛一方面固然难以忽视刘钊在改革中取得的成就,但另一方面对于他的咄咄逼人却也怀有反感。正值韩涛犹豫不决之际,另一位候选人丁晓却觊觎权位,不择手段,造谣诬陷刘钊。

最后,还是刘钊自己用大量的事实揭露了丁晓的卑劣行径,让韩涛终于认清了丁晓的丑恶灵魂,做出了正确的人生与政治抉择。小说的整体结构虽然没有能够脱开当时“改革”小说中所谓改革派与保守派对垒的流行结构模式,但还是在一个比较阔大的时空范围内,对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社会矛盾进行了不失深刻的扫描与表现,应该被看作是新时期文学中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

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起始,伴随着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社会的重大转型,李国文的文学创作也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折。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早已轻车熟路了的小说创作,把自己最主要的创作精力全部转到了一种可以叫做历史随笔的散文创作上来。

《文学自由谈》、《随笔》、《当代》和《人民文学》等主要的文学期刊,均开过他的专栏,真可谓是一发而不可收。我们注意到,从2002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推出李国文的《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活法》,2007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又出版了李国文的《文人遭遇皇帝》。

这些作品均从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的命运入笔,比如《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的司马迁、杨修、李白、宋徽宗、金圣叹等,《中国文人的活法》中的李斯、严嵩、曹操、杜牧、苏东坡、李清照、朱熹、陆游、冯梦龙等,所写虽多为文人,但却也是国人的一面镜子。

那么,为什么要舍小说而就散文呢?李国文对此有过坦率的回答:“我觉得小说应该是更年轻作家的事情,写小说写不过人家就不要写了。我始终认为,写小说是文学的、形象的东西,不是靠思索的。年轻人想象力丰富,写得比老年人好一些,比如青年人写诗居多。

一般情况,很多作家不像巴尔扎克、雨果那样越老越辉煌。”认真地阅读体会李国文的散文创作,就不难发现,他的这一系列随笔其实有一个总的主题,那就是写文人的命运,再具体一些说,是写古代文人的命运。

偶有涉及当代,作家也往往总是一笔带过。那么,李国文是要有意地回避现实吗?答案自然是相反的。事实上,李国文的现实关切还是表现得十分明显的。否则,我们也就无法解释,他的散文创作为什么会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中的优秀散文家奖了。